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人工智能 正文
发私信给老王
发送

0

扒一扒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马维英的早期故事

本文作者: 老王 2017-02-14 22:57
导语: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于近日离职,并加入今日头条出任副总裁,负责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

扒一扒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马维英的早期故事

雷锋网按:今日,消息确认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于近日离职,并加入今日头条出任副总裁,负责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

上个月,雷锋网所撰写的《扒一扒陆奇、沈向洋、李开复、洪小文四人在CMU和职业生涯早期的故事》受到李开复和洪小文老师的赞赏。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微软另一位重要人物马维英的早期故事。

马维英的读博生涯

1990 年,台湾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本科毕业的马维英想继续完成他早期的梦想:去美国留学,读个电机博士回来。

马维英回忆到,当时家境并不宽裕的他带了只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来到美国,并下决心在一年后一定要通过博士资格考(Qualifying Exams )。马维英赴美后第一年读的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硕士,根据校方规定一年后才有考博资格,如果通过后即可进入博士课程(PHD Program),教授也会雇佣其作为研究助理,并且提供全额学费和生活费。

准备博资考期间,马维英除了睡觉外,一周只有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其他时间均在图书馆度过。

最终,他在一年后通过了博资考。

当其他学生争相选择大师级教授作自己导师之时,一位老师主动找到了马维英,希望后者做他的博士生,同时愿意给出资金支持马维英搞研究。迷茫的马维英看到有老师主动找他,并提供资金支持,于是欣然答应。

导师是位印度人,仅在博士班教书一年,由于资历较浅,有人觉得马维英的选择有点草率。

虽然导师并不属于大师级人物,但他为马维英腾出大量时间全力培养,马维英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仔细地进行阅读和修改。

而马维英也非常争气,读博期间为导师的学术研究带来不少影响,他导师的所有研究几乎都是与马维英一同完成的,现在导师检索度最高的文章,也是当年由他们师徒俩共同完成。

马维英毕业不久后这位老师就拿到终身教师认证 (tenure system),成为正式教授。最近几年,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以及二、三十个学生。

很多时候,导师能功成名就离不开学生的功劳。正如 CMU 的瑞迪教授能获得图灵奖,他的学生李开复和洪小文功不可没。

马维英与张宏江、李开复的故事

雷锋网了解到,1997 年马维英博士毕业后便加入了硅谷惠普实验室,从事多媒体自适应传输和移动因特网的分布式多媒体服务系统的研究,而当时惠普的主任研究员正好是张宏江博士(微软亚洲研发集团前 CTO 和工程院院长)。张宏江非常赏识马维英,两人均在惠普有所建树。

两年后,张宏江看到国内有大好发展的机会,于是考虑回国一事。那时微软也刚刚在中国成立了第一所研究院,李开复担任第一任院长。

其实从 1995 年开始,张宏江博士每年都会飞回中国考察 IT 业发展趋势。到 1998 年夏天,自己突然意识到是时候该回国了,就在半年后,李开复也找到了张宏江问他是否有意向加盟微软,尽管张宏江在惠普事业蒸蒸日上,但仍旧毅然决定回国加盟微软。

张宏江说到“回不回国的问题,这一决定就很难做。我的基本哲学是,大的决策要靠感性来做,因为你是算不出来的。”

李开复把张宏江带过去后,也去说服张宏江的实力干将马维英一同回国。马维英考虑到自己好不容易来到美国读完博士,才加入惠普两年,此外还在等待绿卡,不方便移动,于是有些犹豫。

马维英多年后回忆到,他自己本有着一个长期计划,惠普之后的下一步就会想该如何创业、开公司,把公司做到上市。

但又想到与李开复、张宏江等人一同从 0 到 1 开拓微软在中国的研究院其实也是一种创业,于是在 2001 年拿到绿卡后,决定回国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

李开复也多次谈起看人才的眼光:我从国外雇来众多非常出色的华人科学家,如张宏江、马维英、张益肇、张亚勤等等,悉心指导这些年轻的研究人员,让这些刚从博士班毕业,甚至更年轻的学生,很快也成为世界级的大师。

马维英的微软仕途路

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后,马维英发现当时整个团队的 12 个单一领域的研究小组已基本成立。

“后来者”马维英接手了无法分入这些小组的“杂牌军”,由于这些人员所学领域与 12 小组不太匹配,且人员数量较少,所以不足以形成独立的小组。

组员大多来自于不同的研究背景,这使得团队协作不太好进展。摸索一年之后马维英仍旧处于迷茫状态,因此不得不考虑换个方式去革新。

马维英曾在文章中写到:

既然组里拥有多领域人才——信息检索、数据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网页分析,不一而足,为何不换干脆开拓一个新方向,从多元领域上体现优势呢?我相信这群专业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一定能激荡出新的火花。我准备带领这群人在互联网搜索领域展开突围。

鉴于搜索领域所涉及的问题常常横贯多个领域,这使得他们这个多元的小组更容易发挥优势。马维英尝试将新的构想从一个领域引入另一个领域,促成跨领域的研究。

几年后马维英也感慨到,研究院的快速发展让很多研究人员在过去十年间成长起来,其中包括了李航(现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文继荣、张磊、谢幸、聂再清、刘铁岩等早期员工。如今他们已在各自领域里扮演着领头人的角色,也都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团队。

“如今,我绝大部分成就感来自于看到研究院里有更多的人成长起来,成为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培养出来的一流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不过必须承认,开始时我并不知道如何调适自己。中国人传统观念是领导者必须比被领导者更强、更优秀,能够为下属提供价值,才可以赢得信服。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思路在研究领域是不适合的。”

在微软期间,马维英从历任上司那里得到不少帮助与启发,并在自己的文章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 雇用最棒的人。指导原则就是雇用比你更聪明的人。一个绝佳的研究员比许多“还不错”的研究员更有价值。

  • 一旦你选择了他们,就要相信他们。不要试图对有天赋的人进行微观管理(即无所不管)。设定广阔的目标并把它留给他们来完成。集中精力在战略和营造良好环境上。

  • 保护你的研究人员,让他们免受外部打扰——包括来自人事部门、高级执行官和安保人员的打扰。要牢记你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提供支持和保护的空间,让他们可以专心于研究。你所做的事情大部分是为你的研究员解除疑虑,消除不确定因素和一切影响你的研究员发挥想象力的障碍。

  • 要记住你是指挥,而不是独奏者。整个实验室就是你的演出。不要过度看重关联性和产出,还有其他高管所钟爱的所谓“概念”。

  • 要记得创造型人才就像心一样——奔向有人欣赏的地方。他们能被激励和引领,但不能被微观管理。你所要做的是提供他们启发与授权,鼓励与支持,和及时奖励与认可。

  • 让你的研究员经常进行辩论。让他们把别人的构想撕成碎片,确保他们之间能够坦诚交流,并观察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优势和弱点。

  • 促进成功模式的多样化(从产品的影响到学术的影响)

  • 持续鼓励你的研究员大胆地放手去创新,即使他们并没有设计好一个清晰的退身之路。如果我们不进行尝试,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是否会成功。

随着马维英此次加盟今日头条,未来这些理念也或许会继续带到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发挥着它的价值。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扒一扒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马维英的早期故事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微信 wangyafeng123456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