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李帅飞
发送

2

2019:技术为王

本文作者: 李帅飞 2019-12-26 15:56 专题:迈向20年代,2019年终大盘点
导语:2019,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年份。

2019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重大拐点。

一方面,以中国网民的数量增长走向饱和为基础,所谓流量红利的时代彻底结束,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而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遇见诸多难题。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从线上世界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并且推动了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大拐点中,以 BAT 为代表,身处其中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积极求变。 

2019:技术为王

但在不同之中,却罕见地出现了一些共同点:包括 BAT 在内,一批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中竖起了技术的大旗。

腾讯技术委员会的 “两条腿”

2019 年开年的第四天,腾讯技术委员会成立。 

其实,腾讯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这家互联网巨头 2018 年 “930 变革” 的一部分。当时,腾讯方面表示,成立技术委员会的初衷,就是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让科技成为公司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动力与支撑;另外还可以将内部开源成果开放给行业——不过在 100 天后,腾讯技术委员会才正式对外揭晓。

2019:技术为王

人事方面,腾讯技术委员会由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技术工程事业群(TEG)总裁卢山和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总裁汤道生牵头,几大事业群的技术负责人均进入技术委员会决策圈。它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以 “自上而下” 的方式推动内部开源,减少代码重复开发,推进项目效率;二是统筹内部研发工作在云端深度整合,加速云上配置一体化。

简单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开源协同” 和 “自研上云”。

开源协同,显然是腾讯为了克服以往各个业务部门在技术上各自为政、各立山头的弊病而做出的重大举动,从结果上来说,它会让整合资源变得更加容易,研发效率和代码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运营成本也得到优化,当然也会促进腾讯内部代码文化的发展。

而从具体的成绩来看,腾讯在 “开源协同” 方面收获颇丰——截至 930 变革一周年之际,腾讯在内部开源协同方面开展了 8000 个开源项目和 50 个协同项目,其中的代表性项目有腾讯 CI、TianQiong(天穹)、视频处理等;而在对外开源方面,截止 2019 年 9 月,腾讯在 Github 上发布了 84 个开源项目,累计获得的 Star 数超过 24 万 。 

2019:技术为王

与 “开源协同” 相比,“自研上云” 其实本质上也是为了提升效率,不过其方式是将技术带向云端。从具体操作来看,就是将腾讯的自研业务迁移到云机房,使用云上服务,通过专线连接自研机房基础服务,并实现自研机房与云机房多地容灾;从方式来说,有三种方式:改造后上云,边改造边上云,先上云再改造。 

关于腾讯 “自研上云”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2017 年,腾讯所有 QQ 用户还在私有云上;到了 2018 年年底,就已经把一成半的 QQ 用户从华南区迁到广州云。2019 年 6 月,已经有三成的 QQ 用户在云上。在腾讯的计划中,到 2019 年年底,QQ 将实现华南、华东和华北三大区域的所有用户全部都迁到云上,实现完整的 QQ 公有云上服务。 

总体来看,腾讯技术委员会更像是一个技术协同和调解中枢机构,而非一个专门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力量贡献机构。

但对于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这一委员会的意义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腾讯 “扎根消费互联网 & 拥抱产业互联网” 的新战略之下,卢山和汤道生的牵头各有其用,前者负责腾讯既有技术能力的进化升级,后者则能够帮助腾讯集中内部技术力量来发力 To B 业务。

小米: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

与腾讯相比,小米对自家技术委员会的定位颇有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小米成立技术委员会的时间是 2019 年 2 月 26 日。当时正值小米新一轮架构调整,此前担任小米首席架构师、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的崔宝秋被任命为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2019:技术为王

对此,雷军表示,小米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因为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引擎;而崔宝秋的使命是要进一步强化技术文化和工程师文化,着力提升小米的技术方向决策,以及在技术人才招聘等方面加大力度,并探索未来技术趋势。 

从这次任命以及后来 4 月份的具体人事任命来看,小米技术委员会不仅要承担技术研究、方向把握和技术合作的角色,也要负责小米整体的技术文化、技术角色和技术人才培养。

关于自身小米技术委员会的角色变化,崔宝秋曾经在 CCF-GAIR 2019 上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

自己之前就负责小米的 ABC(AI、Big Data 和 Cloud)三块,现在是负责整个集团层面的所有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也包括设计;核心的东西(比如说技术路线、技术演进、技术储备等)其实没有变化,区别在于之前更多是横向推动,而如今是从上往下推,推动起来更加方便了。 

当然,在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之下,崔宝秋还要掌管小米的设计委员会和隐私委员会。除此之外,崔宝秋还要负责小米的对外技术合作(比如说跟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合作)和工程师文化的打造,当然,这也是崔宝秋在此前的任职中一直在做的事情,他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在小米内部推动类似于硅谷创业公司的工程师文化,包括崇尚开源等。

2019 年 11 月 19 日,在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崔宝秋作为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进行了《携手探索技术未来》的演讲,而小米的核心技术也由此第一次整体亮相。在现场,崔宝秋介绍了诸多小米核心技术,涵盖智能手机、Auto ML、小米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 MACE、NLP、Pegasus 和小爱同学 3.0 等,并总结出了 IoT 到 AIoT 的三大质变因素,可以说是 “小米技术大阅兵”。

2019:技术为王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技术层面的努力获得了一些重要认可,比如说科技部授予小米 “智能家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而在开源的加持下,小米也成功吸引到了技术大神 Daniel Povey 的加入。

百度第三任 CTO 王海峰的新使命 

作为 BAT 之一,百度在市值上已经被另外两家远远甩在身后,但在技术层面,百度依然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而纵观百度在 2019 年的诸多动态,最为引入注目的莫过于其第三任 CTO 的任命,担任这个角色的,是技术大牛王海峰。

在学术层面,王海峰履历亮眼。他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 ACL 历史上首位出任过主席的华人,也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 ACL 会士,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是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唯一获奖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值得一提的是,王海峰还曾经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候选人。

2019:技术为王

在职业生涯方面,王海峰于 2010 年 1 月加入百度,至今已经有近 10 年的百度职业生涯。他历任高级科学家、基础技术首席科学家、副总裁、高级副总裁;他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多媒体部、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协助创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IDL,创建了百度 AIG,后来在 2018 年底担任 AI 技术平台体系(AIG)和基础技术体系(TG)总负责人。 

可以说王海峰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在百度的职业生涯,都都完全够得上百度 CTO 对技术本身的极高要求了,尤其是在 AI 时代,这种优势更加明显。不过,王海峰作为百度 CTO 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他在百度已经任职近十年,在一步步成长过程中,不仅仅对百度的技术进展贡献有加,也深刻地了解百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体系,在技术管理层面也已经积累大量经验。 

从几乎所有角度来看,王海峰就任百度 CTO 都是最佳选择。 

百度之所以重新设立 CTO 的角色,按照李彦宏的说法,是为了为了进一步建设和巩固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产品和用户体验提升,释放技术红利,推动产业智能变革。而王海峰要承担的,不仅仅是百度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要技术面向应用的转化,同时还要负责团队人才的培养及梯队建设。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王海峰担任百度 CTO 几个月后,李彦宏宣布进一步升级 “云 + AI” 的战略,百度智能云与 CTO 高效融合,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云总经理尹世明带领 ACG(智能云事业群组)向百度 CTO 王海峰汇报。李彦宏表示,这次组织架构的升级,有利于加速 TG 中台战略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底层技术能力向云输入,更有利于加速 AIG 的 AI 能力的商业化,让技术更直接更有效率地在云平台上支撑业务。

2019:技术为王

可见,在人工智能正在走向应用落地的大背景下,百度是希望推进利用底层技术来赋能云计算业务,并由此推动云计算赋能 AI 走向落地——而在这一次的任命中,作为 CTO 的王海峰所要担任的职责更为重大,不仅统领了百度的总体技术进展,还要重点负责百度 AI 等技术能力的商业化落地战略。 

可以说,从业务层面来看,王海峰已经成为百度内部仅次于李彦宏的二号人物,这也充分说明百度对技术的极端重视。

京东技术转型终于有了掌舵者

2019 年 11 月 19 日,在 JDD(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商,京东宣布了整体向技术转型的战略,旗下京东零售、京东数字科技、京东物流三大子集团业务首次集中亮相,同时,京东明确对外阐释了 “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的集团战略定位。

就这一定位,雷锋网在对其进行解读时认为,京东在技术投入、人才引入、技术进展和重视程度上都颇有作为,但对于业务链条超级复杂、流量巨大的京东来说,仍然缺乏的其实是顶层的技术架构设计,也就是 CTO 这一角色的空缺——然而很快,京东就作出反应确立了整个京东技术体系的掌舵者角色。

只不过,这个角色的实际 Title 不再是京东 CTO,而是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由周伯文担任。

2019:技术为王

作为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首先是一个技术大牛。在加入京东之前,周伯文曾担任 IBM Research 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AI Foundations)院长、IBM Watson Group 首席科学家、IBM 杰出工程师等职位。同时,周伯文曾获得多个 IBM 技术奖项,还曾获 IBM 杰出技术领导成就奖和 IBM 公司最高奖“Best of IBM”。在学术层面,周伯文的简历表也颇为瞩目——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 11 月 27 日,周伯文还入选了 IEEE 2020 年新晋 Fellow 名单。  

2017 年 9 月 29日,周伯文加入京东,京东集团副总裁,主要负责 AI 研究与平台部相关业务,明确聚焦于 AI 算法的创新,并结合应用场景和成果为相关模块赋能;他向京东 CEO 刘强东直接汇报。

此后两年间,周伯文为京东 AI 技术基础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比如说,在周伯文的带领下,京东打造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NeuHub,目前,NeuHub 开放平台已经联合内外部生态力量,携手生态伙伴共研发了 200 余款产品及应用;其中,科技部宣布依托京东集团建设智能供应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背后就是以以京东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NeuHub 为载体的。另外在人才方面,周伯文为京东招聘了何晓冬、梅涛等几十位科学家,并组成了一支 400 人上下的人工智能团队。 

但在任命周伯文为技术委员会主席之前,京东集团其实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12 月 6 日,京东集团宣布立京东云与 AI 事业部,该事业部整合了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 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由周伯文掌舵,而原有的京东云事业部总裁申元庆宣告出局——如此一来,周伯文全面掌握了京东 AI、云和 IoT 等基础技术部门。 

按照京东方面的说法,周伯文在担任京东云与 AI 事业部负责人之后,将带领京东云、人工智能、IoT 团队聚焦战略、技术、产品、创新、场景化顶层设计和商业落地,将京东的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致力于实现学术前沿化、技术商业化的目标。由此可见,周伯文不仅仅是负责京东底层技术的进展和学术推动,还要推动技术走向应用和商业化。

然而,就在周伯文被任命为京东云与 AI 事业部负责人 4 天之后,他就在新一轮架构调整中被任命为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按照官方的说法,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将致力于构建技术品牌,统筹打造技术文化,培养技术人才队伍,推进京东技术转型和技术服务战略的落地,同时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并打造对外技术影响力。

2019:技术为王

由此,京东在整体技术层面终于迎来了名义和实质上的掌舵者,从而为京东的技术转型战略打下了一个好的根基。 

阿里巴巴技术生态的一次代际传递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阿里巴巴在技术层面的战略布局和人才补充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其技术中枢和掌舵者角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确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路强化。体现在 2019 年,阿里巴巴在技术层面不仅仅有了巨大的收获和荣耀,也有了进一步的架构调整和升级。

2019 年 11 月 22 日,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 2019 年当选院士名单中,赫然出现了来自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的王坚——这在两院院士的入选单位中是第一次,而王坚也成为中国民企院士第一人。

2019:技术为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坚一直以阿里巴巴技术掌舵者的形象出现。他在 2008 年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首席架构师,直接向马云汇报;此后为了解决大算力瓶颈问题,他带领阿里巴巴技术团队从零建立云计算系统,这个系统被定名为——飞天,而飞天也是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它也奠定了今天的阿里云的基础。

王坚在 2012 年 8 月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集团 CTO;到了 2015 年 6 月,王坚被任命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而 2019 年 11 月,王坚正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当然首先是王坚本人的荣耀,但同时也可以说是阿里巴巴在技术上的荣耀。

不过,在王坚功成名就的同时,阿里巴巴在技术架构方面的进化并没有停止。 

2019 年 12 月 19 日,阿里巴巴和与之关联密切的蚂蚁金服同时发布了内部信,宣布了新一轮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其中,这一轮架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于技术体系的变革。

比如说,张建锋在以往担任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的基础之上,又被赋予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的角色,从而领导阿里巴巴未来的技术总战略,达摩院的建设,以及致力于阿里云智能业务的进一步突破。从 CTO 到技术委员会主席,张建锋在继续高升的同时,也把阿里巴巴 CTO 的角色留了出来,由原蚂蚁金服 CTO 程立担任。

雷锋网了解到,程立是在 2005 年加入支付宝,是支付宝技术平台的奠基人之一,主持了支付宝各代技术架构的规划与基础技术平台的建设,设计并实施了支付宝一系列关键业务系统,他被被支付宝员工誉为 “神一样的存在” ;他长期担任蚂蚁金服 CTO 一职,在 2016 年 12 月的蚂蚁金服架构调整中,程立还兼任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 CTO,后来还曾经担任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 COO。

显然,张建锋作为阿里巴巴技术掌门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也凸显了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技术支撑地位——相比之下,此前担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的王坚已经有了功成身退的感觉。

2019:技术为王

当然,以阿里巴巴的技术体系之庞大,张建锋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某种程度上,程立从蚂蚁金服调任阿里巴巴担任 CTO,并且担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正是为了辅佐张建锋——但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程立的直接汇报对象也是阿里巴巴 CEO 张勇,而非张建锋。

另外,在蚂蚁金服方面,由于程立在阿里巴巴有了新角色,蚂蚁金服的 CTO 一职胡喜担任。雷锋网了解到,在升职之前,胡喜担任蚂蚁金服副 CTO、副总裁和首席架构师,也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这次的调整,胡喜也是成功转正了。

可以看到,在这一次的架构调整中,阿里巴巴充分发挥了其在技术人才方面的替补优势,并且在战略上对技术进行了更高的强调。而蚂蚁金服本质上也是属于属于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范畴,所以实际上这次调整也是整个阿里巴巴生态在技术层面发生的一次升级。 

实际上,伴随着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的实际担任角色从王坚到张建锋,阿里巴巴的整个技术体系也完成了代际传递。

总结: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向技术驱动时代

即使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BAT 也依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 

2018 年,BAT 都在各自的架构调整中朝向 B 端迈进了一步,由此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开始向产业层面深入拓展的一个注脚。

到了 2019 年,BAT 则再次罕见一致地在技术架构层面实现了进一步的动向,也许它们的重心和形式各有不同,但无一不反映了技术本身在它们自身发展中得到了更高的定位。更何况,在 BAT 的周围,还有京东、小米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也一同确立了技术在自身企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2019:技术为王

如果借用历史眼光和上帝视角来看待 2019 年,这一年必将会被视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年份。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野蛮生长和激流冲荡,这个行业终于定位到自身长远发展的核心支撑力——技术,并且开始在定位中调整,在调整中沉潜,在沉潜中蓄力。而这种力量,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面对未来内外挑战的关键所在。

由此,站在 2020 年即将到来的时间窗口,我们真诚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祝福,并同样做好了见证一切的准备。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作者

雷锋网编辑,欢迎来撩。微信 ID:XI_308.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