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微联App到Alpha-IoT平台,京东用了3年。
这3年中,京东做了很多事,从定协议到组联盟,从做升级到搭平台,从微联App提供基础连接服务到Alpha-IoT提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更多服务。
京东搭建平台走过的路与其他厂商走过的路大致相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拥有更好的开放能力和整合能力,这其实源自于京东电商的基因。
京东Alpha人工智能平台总经理袁晓春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平台与其他同类平台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我们是一个跨品牌、跨品类,甚至跨协议的IoT平台,Alpha希望充当物联网行业背后的能力支撑和连接器,将技术、场景、设备、人与服务无缝连接,为硬件设备或应用提供智能化快速通道,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产品体验,也让第三方服务商获得触达用户的新渠道。”
从2014年到2017年的IoT平台“升级”,从2017年到2018年的平台“完善”,从2018年到未来的平台“融合”,京东是如何搭建起现在的Alpha人工智能平台的?京东的IoT平台从“标配”走向“高配”的路上又有怎样的思考?
雷锋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京东Alpha人工智能平台总经理袁晓春,就京东在IoT领域的发展及布局作出解答。
2017年6月,京东推出了物联网云端平台——Alpha人工智能平台,Alpha-IoT开放平台是其关键组成部分。
早在2014年,京东就发布了智能互联App——京东微联App,Alpha-IoT开放平台其实是京东在原有微联App基础上搭建起来的。
2017年之前,在物联网领域,业内主要在做的是实现基础的连接,京东也是如此。
从2014年微联App发布到2017年,京东主要做的工作是解决基础连接问题,其他诸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能力,虽然京东之前已有多年积累,但是在2016年后随着行业中技术的成熟和用户需求增长才逐步升级并加入平台。袁晓春告诉雷锋网编辑,“2014年到2016年之间,我们把京东平台上售卖的智能设备尽可能连入到我们的协议中,并基于微联App实现控制。进入2017年后,我们觉得整个物联网已经不只需要互联,在连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服务等需求开始呈上升趋势,因而京东在原有微联App基础上对整个平台做了一个大的升级,也就有了现在的Alpha-IoT平台。“
Alpha-IoT平台除了连接以外,还会提供更多技能、内容和服务。
而关于微联App,其实外界一直有一个疑惑:微联App究竟是一个终端平台,还是一个云端平台?
“其实,从功能和应用上来讲,用户感知到的微联App是一个应用;但是它的整体架构都是基于云端平台搭建的,京东最初就将它定位为物联网云端平台。”
也正因如此,在2017年微联App基础上升级为Alpha-IoT平台后,用户在使用物联网设备时,其实感受不到其中差别,京东更多是对B端用户服务的加入。
进入2017年后,入口成为现在各家厂商竞赛的主要战场。
近年来,随着诸如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电视等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出现,并成为控制及数据的入口,App作为入口的功能逐渐被弱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于触控的智能家居App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而全新的交互方式正在成为新趋势,这也促使京东IoT平台进行了升级,Alpha-IoT平台也随之诞生。
而就新入口方面,袁晓春表示,语音和视觉已成为现在两大入口,存在诸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多种产品形态,同时也作为京东AI赋能平台的重要功能开放给开发者。
协议作为物联网架构重要组成之一,在京东微联App发布同年,京东就已经与国家部门及行业伙伴发布了物联网协议——Joylink,如今已经升级到3.0版本。
Joylink在升级到3.0版本之后,仍然保留了2.0版本。相对而言,Joylink 2.0是一个轻量级的版本,对芯片的资源要求较少。“我们的家电也好,智能硬件也好,其实在2016年之前是比较简单的、轻量化的设备,这样的设备采用Joylink 2.0协议就已经足够了。”
随着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复杂设备的出现,轻量级的协议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京东在Joylink 2.0版本基础上将设备、网关、云端等套件做了一个整体升级,从而有了现在的Joylink 3.0版本。Joylink 3.0版本在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赋能。
在物联网协议上,从之前的没有协议,已经发展到了协议众多,这也成了行业一大阻碍。国家和用户希望所有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一种协议,这样有利于行业发展,也方便用户使用;与此同时,厂商都清楚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都希望有更多设备用到自己的协议,拥有更多的用户数据。从而形成了现在物联网市场的协议之争,而协议之争也成为物联网市场发展的一大人为阻碍。
不同于其他物联网平台的协议,袁晓春认为,京东基于自己的电商基因,可以很好地中和这一问题。
由于京东的平台上会售卖各类品牌的家电,是一个跨品牌、跨品类,甚至是跨协议的IoT平台。在物联网协议方面,京东的目标仍是将Joylink作为一个中间层协议供大家使用,像京东的电商平台一样兼容各种设备,从而实现跨终端、跨品牌操作。
Alpha-IoT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开发者开发的设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接入Alpha-IoT平台:直连、云对云连接和平台对接。
“直连”是指通过Joylink协议直接接入Alpha-IoT平台。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微联App对接入设备进行控制,并通过京东Alpha-IoT平台销售产品,因而会有像海尔这样的厂商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接入Alpha-IoT平台。同时,直连连接方式由于所有数据是直接传输到Alpha-IoT平台,因而数据传输量非常大。
“云对云连接”指不通过协议,通过云端实现接入。这类连接方式属于轻连方式,同样可以实现设备控制和数据传输,以及部分设备赋能应用,但是数据并不会直接发送到IoT平台,平台厂商拿到的数据相对较少。
“平台层面的打通”指在IoT平台层面打通,实现连接。这也是三种连接方式中最高效的,同时,由于各家平台相对独立,也是最难实现的。
物联网市场太大,任何一家厂商都无法“吃下”整个市场,各平台厂商之间的合作、连通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从整个行业、用户体验出发,需要将更多的设备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中,所以京东希望通过更多方式实现平台的互通,只有这样的基础才有之后的智能化等更多赋能。
而就现在的连接方式来看,由于云对云或平台打通需要厂商之间要有战略合作,因而京东仍是以“直连”为主。另外,袁晓春向雷锋网透露,近期,京东会在“平台打通”方面有一些大动作。
京东Alpha-IoT平台与自家的Skill开发平台、AI赋能平台共同组成Alpha人工智能平台。
Alpha-IoT平台主要提供连接能力,帮忙开发者实现设备连入;Skill开发平台主要提供开发工具,帮助用户开发更多技能和服务;AI赋能平台提供用于集成语音助手、机器视觉等能力,提供系统化智能解决方案。
虽然在功能上,京东将Alpha人工智能平台分为三个子平台,“其实这三个平台是打通的,开发者设备在接入Alpha-IoT平台后,完全可以直接运用Skill开发平台的开发工具,调用 AI赋能平台的API或SDK。”
IoT开放平台一般会区分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平台针对不同类型开发者的开放能力略有不同。相对而言,个人开发者获得的权限较少。然而,在Alpha平台中,个人开发者可以通过“打怪”升级。能力比较强的开发者3-7天可以实现产品的接入。
简单来说,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开发者,基本上可以拥有同企业开发者一样的权限:
开发能力足够强,是优质开发者
对Alpha-IoT平台贡献度足够大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个人开发者需要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物联网规模庞大,又有诸多细分领域,京东从消费物联网入手,并不断扩大布局。
就设备连接量来看,目前,京东Alpha-IoT平台已经连接超过200多个品类,500多个品牌,2000+SKU,3000万+智能设备。
看惯了行业各大平台报的设备连接量,相对而言,京东Alpha-IoT平台3000万的设备连接量并不算耀眼。袁晓春告诉雷锋网编辑,这主要是各大平台在报设备连接量时,都有一个“虚数”和“实数”。
这主要由于设备接入IoT平台方式分为上文所述三种。其中,“实数”指的是“直连”方式连接的设备量,虚数指的是加入“云对云”连接的设备量。这一说法其实类似芯片中的工艺制程(7nm、10nm)。
由于云对云连接是轻量化连接,连接成功后,虽然平台可以控制设备,但能够获得的数据量有限。京东3000万的设备连接量是基于“直连”方式的“实数”。如果以云对云连接方式算的话,京东远不止这样的数据。
就当下场景布局来看,目前,京东从C端感知层面,定义了“人、车、家”的应用场景。
其中,针对“车”这一应用场景,京东现在有与多家车企合作。另外,袁晓春告诉雷锋网编辑,车联网是行业都认可的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将是京东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京东车联网与京东的物流配送、智能家居、车辆服务等联动起来,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用户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
商业模式仍是现在整个物联网行业的痛点。
就目前来看,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仍不成熟,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智能产品的售卖、服务和内容输出、流量分发。
智能硬件的售卖。这主要是针对硬件厂商的获利模式,也是现在行业通用做法,是一个直接收益,当然,前提是你不仅要有IoT平台,还要有自己的智能硬件产品;
智能硬件中的服务和内容输出。这主要是针对内容提供商的获利模式,例如将优质的音乐、视频、购物等内容植入硬件中,通过用户使用时缴纳费用方式进行收费;
流量分发。这主要是针对平台厂商的获利模式,也是现在整个行业在积极探索的一种商业模式。例如,你通过语音控制家中智能音箱放“成都”(音乐),智能音箱是推送给你QQ音乐的“成都”,还是网易音乐的“成都”,这是开发者或平台厂商可以定义的,通过掌握流量分发的控制权,从而与内容提供上寻求付费分发(类似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
袁晓春告诉雷锋网编辑,其实京东在服务和内容输出方面,针对部分优质内容已经开始收费,但是占比很小;至于流量分发模式,其实整个行业目前还不够成熟,针对这一模式的应用,大家仍在探索阶段。
我们觉得整个行业现在还处在需要培养和教育,甚至需要帮助整个行业快速成长的时期。至于商业模式,不只是京东,整个行业都亟待新模式或新方向,这种新模式可能是一种与PC和App完全不同的收费模式,这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的。
谈到整个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几步,袁晓春认为,至少有三步最为关键:协议的统一、大数据能力建设、用户需求的满足。
首先,协议统一和设备互通的问题。由于各家都有自己的协议,也基本都不会妥协,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影响。现在诸多协会,包括国家也都在推动物联网协议的统一,但是这都需要时间。“所以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物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开放的心态,一起制定或共用一个标准协议,实现所有设备的互联。”
其次,大数据能力建设。在物联网服务时代,智能平台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庞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是终端产品在场景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各自为营的行业形态和产品,都无法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在智能设备基础上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能力,实现更多功能和应用,这其实是互联网企业擅长的。
最后,要发现用户痛点,解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点在哪里?痛点在哪里?在设备互联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C端用户能感知到什么?这是整个行业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京东早在2013年就开始针对物联网领域做布局,相对而言,也是起步较早的一家企业。从2014年的微联App,京东正式步入IoT领域,并在短短几年间,将协议(Joylink)、联盟(智能音箱联盟、大屏产业联盟)、平台(Alpha智能服务平台)全部搭建起来,整个生态也初具规模。
在采访过程中,袁晓春也一直强调,其实京东不论是在协议方面,还是在平台方面,更愿意做一个物联网行业的连接器,将各家厂商联合起来,开放赋能,一起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袁晓春也相信,做物联网行业需要有基础建设的耐心和走得更远的信心,得益于自身电商平台的开放性和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势,京东在这方面将会相对更顺利。
在入口之争中,京东也看重现在行业发展迅速的语音和机器视觉两类,并针对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尤其是语音方面的叮咚智能音箱,也是袁晓春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
雷锋网编辑在采访中看到了京东对于产业布局、商业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京东确实在开放和兼容方面有更多布局,也做得更好。
而京东能否凭借自己的电商基因,联合起各家厂商、各大平台,做好这个“连接器”呢?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相关文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