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雷锋网按:经过半年多时间,雷锋网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多地对近百家智能驾驶公司高管的面对面访谈与调研,雷锋网即将在 2018 年 1 月推出《中美智能驾驶白皮书》,其中将梳理自动驾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机遇与挑战,并详细介绍各新兴技术公司的产品、发展状况以及部署进展,欢迎关注。
今年 3 月,国家交通部发布的《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明确要求:2018 年 4 月起,车长超过 9 米的营运客车都需加装符合 JT/T 883 要求的 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 FCW(前车碰撞预警)系统,增强主动安全性能。这是整个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行业面临的机遇。
若非政策强制,很多主机厂可能会选配一些国外的产品,车辆出口时进行加装。而强制令一出,主机厂就要在研发端、采购端、质量端进行系统评估,引入更加适合量产的 ADAS 产品。
国内 ADAS 厂商极目智能(下称极目)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胜 Mobileye ,抢下苏州金龙(下称金龙)的订单。作为初创公司,主机厂的认可无疑是最大的鼓舞,极目联合创始人吴伟岳便为我们讲述了公司拿下订单的过程以及后续的发展规划。
从今年 3 月份开始,极目就陆续接到了包括金龙在内的好几家主机厂的测试邀约。金龙方面响应法规比较及时,直接通过电话找到极目,邀请其去苏州商谈。
这一行,极目向金龙介绍了公司的产品、技术以及整体情况。在 4 月份左右,二者开始联合进行 ADAS 样机的测试。
这个过程中,金龙也在慢慢引入国内外其他 ADAS 厂商(包括 Mobileye 等)的样机进行测试,整个测试周期持续约 5 个月的时间,参与测试的企业数量有 10 余家。
吴伟岳告诉雷锋网新智驾,双方联合测试的内容主要包含 LDW 系统和 FCW 系统这些法规强制要求的功能。
其中很重要的则是每项功能的准确度,特别是各种工况下的表现。当时,苏州正经历一年中最热的几个月,所以也借着这个机会测试了相关功能在炎热环境下的实现效果;而且,针对雨天、夜晚的条件,也进行了相应的准确度测试。
同时,稳定性也是测试内容的一部分,设备可否长时间持续工作是主机厂非常看重的。
此外,还有对比测试,比如和 Mobileye 进行对比,检验报警功能是否同步、双方漏报率之间的差异。
不过,诸多测试完成后得到的细节数据,金龙方面没有对外公开。
* 装配极目 ADAS 系统的样车正在进行 JT/T 883 FCW 和 LDW 性能实验
除去以上的技术要经过多轮考核、打分之外,金龙还会在质量端评估 ADAS 厂商的生产能力,包括供应链、产能提升的速度以及流程设计的把控。极目方面表示,金龙还前往其代工厂进行审核。
到 9 月份,一些各方面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厂商收到金龙的邀标函,开始进行正式竞标。极目坦诚,在各项测试、考核项目上,极目未必都排在“第一”,但基本都处在“第一梯队”。经过综合评分,极目最终拿下金龙的标的。
此次竞标,极目最大的对手无疑是 Mobileye ,吴伟岳也不否认其技术的领先性,但他认为有几点其实为极目加了分。
其一,Mobileye 作为国外厂商针对主机厂的支持力度上,不见得会比国内厂商做得好;其二,很对主机厂是希望 ADAS 厂商可以针对产品做一些调整,做到半定制化的服务,但是 Mobileye 的产品整体性更强,不太会做类似的调整。
与 Mobileye 对比,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那就是性价比的问题,无疑,Mobieye 的定价在行业内是偏高的。不过,具体到价格的细节,极目慎之又慎,表示不能透露。
吴伟岳透露,现阶段,极目已经开始着手金龙的前装工作,前置的对接需要妥善处理,因为法规要到明年 4 月才正式施行,这之前,极目需完成所有批量试产工作。
吴伟岳称,目前其前装产品的安装是非常方便的,大约 10 分钟可以装好一台。不过,极目也在和主机厂合作以优化安装流程,以满足标准化量产的要求。量产以后,车型参数也更为标准,整个安装时间将进一步下降。
前装因为需要配合车辆驾驶舱的走线,还要把线隐藏起来,涉及到和仪表盘安装谁先谁后的问题,这也是前装的一大难点。
金龙只是一个开始,这之后,国内诸多客车厂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金龙算是走得比较快的,其他的现在还处于产品测试或者招标的过程中。
吴伟岳也避而不谈与金龙订单的利润率,因为这一点并不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主机厂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越来越多的订单背后,需要的是一个给力的供应链。吴伟岳对这点很自信,他表示极目的供应链本身就是成熟的,其首款产品在去年 8 月份就已经量产,目前是在不断优化供应链以及生产质量的把控,以期后续可以更为满足主机厂的要求。
极目的代工厂地处深圳,因为是重要的竞争资源,所以吴伟岳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他表示产能可以保证,因为代工厂并不只是为极目一家做生产,其产能足够支撑公司的前装业务以及后装的行业客户。
极目表示,现阶段排名前五的客车厂,他们一般年用量应该是在 1 万套左右,金龙的需求也差不多是这个规模。
经过几年的发展,极目在业务方向上也已经作了一些调整。针对纯 C 端,将是更为低配的产品,价格也会更低,用户易于接受;现有主流、专业的产品,还是以前装为主,包括“两客一危”车辆行业,从安全性的角度,这些行业对于 ADAS 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在 ADAS 市场站稳脚跟,优先做盈利业务,慢慢与主机厂建立联系,产品能获得其认可,并开始持续性供货。这是极目正在努力打造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上,便可以往前、往深走,比如在车辆的执行层面,极目已经在做 AEB(自动紧急制动) 以及 LKA(车道保持) 方面的研发,AEB 技术也已经可以实车演示,但毕竟还需要更为严格以及更长时间的测试。
而再往前走,就是当下火热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极目希望通过收集行车数据的策略往前推进,逐步切入到自动驾驶领域,这一点雷锋网新智驾已经有过阐述,而这也是适合极目的技术路径。
雷锋网新智驾关联阅读:
《与 Mobileye 同台竞技,极目智能独家中标苏州金龙 ADAS 项目》
《通用、宝马、丰田都投资的Nauto公司,为ADAS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