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onos 这家音箱厂商,不管做什么,有一个主题永远不变,那就是让家庭里充满音乐。
为了这个目标,Sonos 甚至找到了一家调研公司,去采集真实的样本,来说明音乐对于家庭关系融洽的直接相关性。当然,这是题外话,做得更多的还是在音箱本身。
进入2017年,以语音交互为特点的“百箱大战”越演愈烈,互联网巨头们来势汹汹,直接将价格压到最低。这块市场的拓荒者和获利者 Amazon 也感到了压力,在官网首页最醒目的位置放置的海报。国内创业公司声智科技的李志勇据此评论道,这样的亚马逊看起来更像是一家硬件公司,而非一家电商公司。
竞争还在进一步加剧。2017年10月,相对“传统”的音响品牌 Sonos ,在美国发布了全新的智能音箱 Sonos One,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 Amazon 的语音交互系统 Alexa,拥有了语音交互的功能。这也标志着,Sonos 正式入局智能音箱,只是打法不太一样。
Sonos 中国区总裁王汉华对雷锋网表示,Sonos 在语音交互方面,和在音乐版权上的运作一样,将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尽可能多的语音交互厂商进行合作,而用户想要使用哪个“语音助手”,则悉听尊便。
Sonos 全球平台战略总监 Michael Papish 在雷锋网随后的采访中也谈及这一点,他坦诚地讲:
业界发布了很多智能音箱,每台音响只支持一种语音声控系统或应用平台,为了更便捷,我们希望在一个音箱上支持多个语音平台。不过,最终的体验如何, 我们在不断探索。
目前,Sonos One 仅支持 Amazon Alexa,但据 Michael Papish 的说法,在明年初将会支持 Google Assistant,同时也在积极地与中国语音交互厂商进行合作,预计很快就会推出,到时候国内用户也可以通过中文进行调用和控制。
此外,官方近日也对 Sonos 的其他产品也进行了软件升级,升级后可以通过 Sonos One 或 Amazon Dot 进行操控。
具体到 Sonos One 这款产品上,在外观方面,Sonos One 大体采用了 PLAY:1 的设计语言,并做了一些升级:按键由实体变为触摸,顶部还新增了麦克风的独立开关,以及不算很“抢镜”的 LED 指示灯,当被用户唤醒时,音箱会发出叫轻嗡声,LED 指示灯会亮起。相比其他厂商的“唤醒反应”,Sonos One 表现得非常克制。
在内部结构上,Sonos One 并没有接受 Amzon 建议的 6+1 麦克风阵列,而是采用了自家研发的 6 麦阵列,并且制作了自己的系统软件,以及回音消除技术。当用户进行语音操控时,音箱会自动降低播放音量,而当完成语音识别后,音量又会回到设定的大小上。
此外,Sonos One 拥有独有的 Trueplay 自动调音技术,会根据房间的户型、材质、放音响的位置、用户聆听的位置来自动调整音响音效。
延续作为平台的策略,音乐内容一向是 Sonos 最为强调的部分,而这一次更是直接提出了“音联网”的概念,将音乐平台、语音助手、智能家居、音频内容等厂商统一囊括进来,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Sonos 大中华区战略合作负责人张维明介绍说:
Sonos 的定位是在“音联网”中实现家庭智能声音平台,和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内容开放、易触达,具有平等性和通用性的家庭智能音乐平台。
具体来说,不完全统计已经加入或即将“名单”上的就有:
语音助手:Alexa、Google Assistant
音乐 App:Spotify、QQ 音乐、Pandora、Tidal、库客音乐、iHeart Radio、Audible App
iOS 工具:Airplay 2
智能家居:Crestron、Lutron、Savant、Control 4、iPort
在“生态”方面的推进,并非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Michael Papish 在随后的采访中向雷锋网表示,Sonos 之所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略合作,是因为其用户——音乐爱好者们出现了新的需求,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体验,减少“享受音乐”过程中的不便,才这么做。
甚至,Sonos 还在不断降低自身的“存在感”。一个证据是,Sonos 一直在推进通过音乐和音频合作伙伴的 App 来控制 Sonos,比如用户在 QQ 音乐的 App 上就可以控制 Sonos,而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 App 直接控制 Sonos ,实现无缝切换。
简单来说,Sonos 想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各类音乐爱好者们想要听到的内容,可能会使用到的方式整合进来,然后“被控制”。
除此之外,Sonos 在 10月4日 上线了一个开发者网站,用以更好的实现音联网。在采访的最后, Michael Papish 提到 Sonos 一直提倡的声音文化,他认为声音文化涵盖的范围远大于音乐,还包括电台、博客等,此外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触有声书、儿童节目等,而 Sonos 将会尽可能多的集成这些服务。
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各大公司是否会将自己的“核心资源”开放出来,或许还需要等时间来验证。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