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锋网按:8 月 5 日,在 Rebuild 大会 2017 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发表了《汽车行业的迭代思维》的主题演讲。
「像奔驰、宝马这么好的车,为什么车上的屏幕这么不好用?为什么它不能打败手机支架?」李斌常常被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回顾 2007 年诞生的 iPhone ,到现在迭代了多少次?几乎是一年一次,而汽车的产品跌到周期几乎是十年一代产品。
「事实上,这样一个思维上的差异,导致了我们今天用车不便。」李斌这样解释,现在我们用到的车,都是在五、六年前设计和开发的,不可能符合今天移动互联网快速变化的趋势。
传统汽车公司迭代的主线主要有三个部分: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造型、工程设计(上一代车与下一代车的传承与更新)以及底盘系统。
而推动汽车厂商在迭代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材料的变化(比如特种钢、高强度钢,高强度铝、碳纤维等材料)、工程技术和审美的变化、如何体系化降低成本、环保法规和安全法规。
但传统汽车厂商也受到许多的约束:
比如成本的约束。开模具、做实验验证,都需要花很多的钱。「这些钱分摊不了,你老迭代,钱挣不回来,就赔本了,开发一辆车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钱。」
比如法规。李斌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想在车灯上做创新,需要进行特殊设计,但最主要的限制在于法规,因为法规规定灯在某一个维度上只能有一次变化。
比如机械实验周期。与电子测试、软件测试不同的是,机械实验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环境,如极寒、高温、湿度等等。
比如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如果迭代了一个部件,别的部件没跟上,这也很麻烦。供应链或者是供应商不能给你量产,也无法迭代。」
「为什么现在的车联网做得很差,是因为他们都把它当成一个硬件产品,用硬件产品的迭代思维看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使用需求的变化——这当然就匹配不上了。」李斌表示。
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上,这已无需更多言语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汽车行业的迭代思维会有什么变化?
从硬件方面看,底盘、动力总成、迭代周期为五到七年,造型迭代频率为三年,电气架构基本上是两年的周期。
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无论是车联网、自动驾驶,都高度依赖芯片(GPU、CPU)和传感器。更加重要的是,芯片、传感器、电子电器相关的部件将成为构建汽车差异化的主要体现。
从软件方面看,未来汽车不光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数据采集器,将来的智能电动汽车一定会建立一个新的能力的循环体系。
「汽车车在路上行驶,搜集数据,然后传输到云端,通过深度学习转化成为图象识别的能力,或者转化成自动驾驶的能力,再通过远程升级,传输给车。以后汽车的能力提升就是一件持续的事情,不会按年、月为周期。」李斌说。
过去,汽车行业的服务是通过经销商、加油站、保险公司这些第三方的中间商去服务用户,而且汽车品牌并不对用户体验付总体责任,只对产品负责任。
李斌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公司将来建立的是用户和用户、用户和服务人员之间直接的连接,是人和人的连接,用户也会成为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即:从用户视角、用户拥有、用户体验的服务理念来进行革新。
这恰恰也是蔚来的愿景:提供一款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全程的拥有体验。
据雷锋网了解,去年 11 月,蔚来在伦敦正式发布了它的英文品牌——NIO 及全新 LOGO,还有其首款量产车型 EP9。在今年早些时候,EP9 以 6 分 45 秒 90 的成绩打破纽北电动车记录。
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蔚来发布第一辆量产车 ES8, 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X。ES8 将于今年量产,明年一季度交付。
回到李斌今天演讲的主题:汽车行业的迭代新思维是什么?
「大数据、AI,用户服务体系将成为推动汽车迭代最核心的力量。」这是李斌给出的答案,他认为这三者是推动未来汽车迭代最核心的元素,而不是工程、机械或者造型等方面。
尽管有后发优势,但未来汽车企业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将不同频率迭代的技术融合并进行有效管、如何将硬件、软件等不同思维的人才融合在一起?李斌认为后者的挑战比前者更大。
他表示,将来的汽车企业可能是由像蔚来这样的新兴汽车公司去主导,原因在于新公司有机会去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和新的文化,能够让真正代表将来的迭代模式,让不同思维的人能够在一起愉快地工作。
雷锋网推荐阅读: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