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津塘沽今晨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导致多人伤亡。根据天津市宣传部消息,截至今天中午12点,爆炸事故共造成44人死亡,520人受伤,重症伤员66人。雷锋网也在密切关注此事,在此希望伤亡人数不要再增加,愿逝者安息,祝福伤者早日康复,也希望相关部门重视此事,尽快整治有管理漏洞的危险品存放地,以后类似的事故不要在发生。
雷锋网在后来的新闻中了解到,44名逝者中,有12名是前去救援的消防官兵,让人感到十分惋惜。笔者反思的是,为何科技已经如此进步,但在灾难面前,还是需要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冲上一线?此前雷锋网也曾经报道过不少有关救灾机器人的项目,在这里有必要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引起研发者的注意,给他们一些灵感,让机器消防救灾早日普及,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黑猩猩(Chimp)”机器人是今年DARPA举办的DRC挑战大赛最终入围比赛的25个机器人之一,也是其中比较强力的机器人。机器人配有六架照相机和一个激光雷达,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有关机器人周围环境的360度画面,该机器人既可以接受指令完成任务,也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该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一个四肢驱动的机器人,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执行任务的情况下,摔倒的可能性非常低,适合路况不稳定的灾区现场救援。
除了黑猩猩之外,在DRC中亮眼的机器人还有Walk-man,和黑猩猩的“力量型”相比,Walk-man采用了全新的架构设计,除了运用传统的机器人弹性关节设计方法之外,还定制设计了大功率马达驱动器,单个关节处能提供几千瓦的峰值功率,对其身体架构设计做了优化,以减少惯性和质量,此外,机器人的感官系统异常丰富,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反应,更加的灵活多变,适合如距离测量、现场勘探等精细技术的救灾任务。与大猩猩一样,Walk-man也可以自动执行一些任务。
这款来自韩国的机器人夺得了今年DRC比赛的桂冠,相比其他机器人,HuBo的优势是更加的全能。HuBo身高175厘米,体重80公斤,更接近真人的比例。在技术上它采用了创新的轮式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利用两条腿走路,必要时,可以跪下利用膝盖和脚上的轮子前进。HuBo可以在真实环境中独立完成驾车、拆卸和开门、使用标准电动工具在墙上切割孔洞、连接消防栓等任务,功能性强大堪称完美。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在2013年开始研究一项新的假肢技术,并把这对假肢安装在了一个四轮车机器人身上,机器人顶部带有摄像头,而机器人的假肢带有一套传感系统。操作时需要操作者带上一双特定的手套,其中的传感器会将真人的手部动作编码成指令传送给机器人,这样就可以通过机器人摄像头传回的现场画面,对现场情况进行近乎实时的控制,如此以来就减少了人为拆弹的风险。不过该机械臂有些脆弱,并不适合状况复杂糟糕的灾难场景救援。
这款机器人有点特殊,是一款蛇形模块化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由连接的几部分组成,每一段跟随前面一段移动,该机器人的其中一个版本便是手术机器人,这个版本带有内窥镜,内置高清摄像头,可以用于脑补和颈部的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用于更多的手术范围。除了手术功用以外,该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在管道上爬行勘探灾难现场等动作,可为战斗医生机器人。
以上说的这几款机器人都是可以在封闭火场、地震、核泄漏等场地进行救灾的智能机器人,都是近年新晋的产物,但真正的灾难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必须有人到场才能处理怎么办呢?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曾经为消防员设计了一种外骨骼技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消防员的安全。
这套外骨骼具有机动能力,消防员穿上这套外骨骼后,可以轻松承重200磅以上的各种设备同时,外骨骼还能对肌肉运动起到辅助和加强的作用,有了它,消防员可以一口气上20楼不费劲,更敏捷的身手自然也能营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员,在火场中,体力就是消防员的命,这种助力措施必然能够保证消防员更加的安全。
从目前的研发状况来看,这些救灾机器人大多处于研发中,技术上并不成熟。但是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希望有一天,如不幸遇见灾难,能有大批的机器人代替人类进入危险现场,让更消防战士负责外围善后救援,毕竟生命诚可贵。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