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谈到ARM的竞争对手,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英特尔x86或者是MIPS。不过那是过去式了,在物联网战场里,ARM的竞争对手会更多。
ARM终究是半导体行业最上游的公司,它的合作伙伴远比竞争对手更多。这家公司从1990年成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1000多家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在25年里卖出了750多亿片基于ARM架构的芯片。一千多家公司为你打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更何况这些“打工仔”中还有高通、联发科和三星这样的巨头。
昨天是ARM公司成立25周年的日子,ARM来深圳展示了其傲人的战绩:今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了3.76亿美元(虽然不及高通的十分之一,但其员工数量也只为高通的十分之一),有95%的智能手机使用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去年,ARM Mali的GPU在全球的出货量超过了5.5亿,并且以35%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这些数据证明了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ARM阵营基本完全压制了英特尔x86和MIPS的生态圈。
其实ARM不晒这张成绩单大家心理也有数,雷锋网编辑最好奇的是ARM在物联网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了。从ARM的战略规划来看,ARM在物联网领域的野心更大,向芯片商提供IP之余,ARM还做了一个物联网设备平台——mbed。过去一年里,有实力的科技企业都在挤破头往里冲,大家都想做标准的统一者,这就意味着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盟友也将成为ARM的竞争对手,如谷歌和三星等。
在ARM眼里,物联网芯片比移动芯片的市场更大,未来会拥有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但ARM不仅仅想在芯片IP方面有所作为。ARM推出mbed平台,实际上是希望向芯片商使用其免费、开源的mbed OS。ARM CTO Mike Muller在mbed OS发布时就暗示了此意图,“IoT已经变成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于是我们希望做出一个免费的、大家都会使用的东西。”这一点和谷歌发布Brillo、微软推出Windows 10 IoT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面对的是两家专业做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ARM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套从硬件(基于Cortex-M的mbed平台)到软件(mbed OS)的完整服务,开发者只需要调用接口就可以设计开发产品,这是其它两家巨头无法比拟的。
想要在物联网领域站稳脚跟,是要有“朋友”的。mbed OS刚推出时,并没有太多的拥簇者,愿意和ARM合作的公司还很少。现在,mbed OS推出一年了,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ARM公司物联网部门产品战略总监Paul Bakker在25周年活动上展示了一组数据:ARM刚推出mbed物联网设备平台时的合作伙伴只有25家,包括Atmel、Freescale、IBM、KDDI、Marvell、MegaChips、鼎灿、Nordic Semiconductor、恩智浦等;一年之后,mbed已经积累了超过55家合作伙伴,虽然具体名单暂时还未公布,但从这一趋势还是可以看出ARM布局的物联网生态圈已经在逐渐扩大。
除此之外,不少开发者也对mbed路转粉了,去年mbed平台在全球只有6万开发者,而现在已经增长到15万;另外,开发环境的使用次数也从去年的290万次增加到现在的490万次。
mbed OS阵营雏形似乎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一点对ARM意义重大。
当然,ARM最传统优势的还在于硬件部分。
ARM有一个强大的IP核以及微架构组合。过去20多年里ARM都没有生产一颗芯片,只为芯片商提供处理器IP(CPU和GPU)或者是架构授权,并且向这些合作伙伴收取授权费(upfront license fee)和版税(royalty),这一盈利模式在单个芯片中利润的比率不高,但是芯片的整体出货量非常大,预计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人能撼动ARM的位置。
在周年活动上,ARM也重新向大家展示了几个新的IP和架构。例如,上个月专门针对物联网设备推出的Mali-470 GPU,新款GPU与Mali-400相比功耗降低了一半,面积也缩小了10%;还有这个月刚刚发布的ARMv8-M微架构,这一架构集成了TrustZone安全技术;再加上出货量远远高于Cortex-A系列的32位Cortex-M系列处理器,ARM手上有一副好牌。
物联网不比手机以及PC市场那样成熟,即便是科技巨头也在摸索,如今ARM和x86、MIPS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mbed OS、谷歌Brillo以及Windows 10 IoT的机会是也平等的,我们无法断言谁能统一标准或者占据主导位置。至少现在我们可以确定谷歌Brillo会同时支持ARM、英特尔x86和MIPS等架构处理器,下游厂商可以选择重新站队;另外,Cortex-M也会同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所有厂商之间合作的机会远远大于竞争。
谁都能笑到最后,但是谁能笑得最开心依旧充满了悬念。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