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王强 | 2015-02-07 18:04 |
2014年,大陆主要的几家手机企业春风得意马蹄疾,产品销量、销售额以及品牌影响力都比上一年大幅增长。华为手机销量几乎翻倍,小米则提升近两倍,其他企业也多有50%以上的同比增幅。曾经多年称霸大陆市场的韩国三星如今颓势尽显,市场份额一落千丈。几年来,中国本土厂商取得的优异成绩有目共睹,也让不少国人为之自豪。
但是辉煌背后,中国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各方数据表明,接下来的几年里大陆智能手机销量将只有小幅增加,甚至可能略有下滑。功能机用户升级到智能机的换机大潮过去后,整体市场进入了稳定期。可以预料,各大品牌在本土的出货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过去仅靠出货量提升就能让企业快速扩张的好日子基本到头了。
蛋糕不再扩大,对每位食客都不是好消息。苹果在2014年末创下的销量纪录更是给中国厂商提了个醒——虽然三星被击败了,但三星留下的市场空间中,高端市场部分几乎全数被苹果夺走。大陆一个季度卖出的两千万部iPhone 创造的利润超过华为小米联想三家在2014年卖出的全部手机的利润总和。中国厂商正在部分重演当年国产品牌在CRT电视、VCD播放机、功能手机产业的失败——销量上去了,钱却没赚多少。这样继续下去,当出货量再难高速增长,缺乏高利润来源的中国厂商就无法积累足够的资金为下一次产业革命做准备,在全球范围挑战家底雄厚的三星苹果也将是一句空话。想方设法获取利润而不是继续执着于销量已经是中国手机企业的当务之急。
摆在本土企业前面的道路有几条,其中一条是向海外扩张——但受制于渠道、品牌影响力和专利纠纷,这条道路走起来会很艰难,很难为国内厂商快速带来大量利润;另一条是进入中高端市场,推出售价超过三千元的高价机型,从苹果那里抢到一些份额。目前来看这条路的希望很大,已有的一些尝试效果也不错。三千到四千元之间的价位避开了苹果主力机型的价格区间,产品利润率又远超主流的一两千元机型,是一个很好的空白市场。预计这一区间将成为未来几年国内厂商的争夺热点。
但在这两条路之外,还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等着中国厂商挖掘。这就是以手机产业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与智能设备市场。如果本土厂商能把握好这个市场机遇,获得的回报将大到足够令它们成长为在全球范围与苹果三星对峙的跨国巨头。
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产业才刚刚起步,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已经是公认事实。智能手机是几乎所有智能设备必然的控制中心,因而手机厂商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必然占据主导地位。生态圈模式将是智能设备时代最受市场欢迎的商业模式:消费者购买了某品牌的手机,就会去寻找和该品牌兼容性最好的路由器、机顶盒、智能手表、智能灯具、智能冰箱……在各类产品品牌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影响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将主要是产品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指标。生态圈做好了,卖给用户一台手机可能意味着卖给他全套的家电与穿戴设备,获得的利润自然也会成倍增加。
更诱人的是,当用户生活方方面面都依赖于某个生态圈的硬件设施时,用户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这个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一个家庭可能几年才更新一次家电,但每天都会去购买食物和日用品。想象以下场景:智能冰箱发现某些常备食品不足,然后通过手机告诉主人应该去采购了,推荐的商家是xxx,可以在手机上一键购买,送货上门--当主妇心满意足地按下确定时,这个生态圈就产生了新的收益。卖产品赚钱是一次性的,卖服务赚钱却是长久的。以中国GDP世界第二的体量,在智能设备时代相关的服务市场规模会是天文数字。从这个市场中赚取的利润足以让本土手机厂商摆脱量大利薄的窘境,并在研发和生产、渠道建设方面投入大笔资金来与国外巨头抗衡。甚至,中国厂商可以借本土生态圈的建设摆脱对安卓系统的依赖,历史上头一次发展出有足够影响力的国产操作系统,并推广到其他国家与安卓、iOS直接竞争。
由于政策环境限制,在智能硬件时代谷歌等国外安卓厂商在大陆市场不会有什么影响力。苹果的生态圈局限于高端小众,利润率高但份额不会很大。大众市场将是一片蓝海,等着本土厂商掀起波澜。2015年,中国品牌将纷纷开始智能设备生态圈建设。手机产业的高速增长时期结束了,但新的机遇接踵而至。如果能把握好这次机会,或许十年后国产品牌真的能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三星,与苹果分庭抗礼。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