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业内被称为「前装车载大哥」的汽车电子厂商德赛西威与李想创办的车和家于 4 月 26 日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据了解,促成双方合作有以下几点原因:两者都站在终端用户体验角度思考产品;都着眼于全球布局;汽车产业链很长,要选择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
德赛西威副总经理段拥政表示,汽车电子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成本占比越来越大。这一数字在上世纪 70 年代为 2%,90 年代为 15%, 2015 年为 40%,到 2020 年,汽车电子设备的成本预计将占整车成本的 50% 以上。
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攀升,汽车电子化是显而易见的未来趋势。因此汽车厂商与供应商的合作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段拥政在会上介绍,德赛西威 2016 年到 2020 年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向以下四方面进行布局,其中包括:
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V2X、自动驾驶;
驾驶信息:中控显示系统、仪表盘系统、后视镜系统;
信息娱乐:音响导航、用户交互、后排娱乐;
舒适环保:空调控制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表示目前与车和家已经处于深度合作阶段。德赛西威扮演的是一个方案供应商的角色,其车载娱乐系统、空调、显示屏将应用于车和家的车型上。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只是车机,还包括车联网软硬件、大数据以及账号体系。
六年前,德赛西威从西门子手中回购股份后开启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之路,现在他们也想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向海外发展。而在车和家的官网上,其描述的目标人群是全球 20 亿消费者,并为这群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双方进军海外的目标,车和家则为德赛西威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能帮助德赛西威推进自己的业务,还能透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车和家三位创始人(左起):沈亚楠、李想及马东辉
除了此次合作,李想也透露了车和家的最新进展。在造车这件事情上,他提到,车和家不会绕过传统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产品研发、测试、制造在内的任何过程,依然会遵循传统汽车生产和制造方式。
李想称,车和家的核心技术包括整车工厂、电池技术和车联网。因此团队会在这三个方面投入相当大的精力:
铝合金工厂:工厂位于江苏常州,占地 750 亩(约 50 万平方米),可以生产全铝车身,并且有配套的 BMS 和电池工厂。李想表示轻量化的车身可以节省电池的成本;
不依赖充电桩:李想否认其车型将采用换电模式,而是类似小牛电动车,电池可拆卸,用户可以将电池取出拿回家充电;
车联网技术:包括硬件、系统、大数据以及账号系统运营。在硬件构造上,系统将会采用 Linux+Android 的模式。前者负责系统稳定性,后者负责运行相关 App 及应用。
以上是李想称之为车和家的核心技术,也是其造车的根本逻辑。目前团队拥有 150 人左右,其中 100 人左右为研发人员,其他成员则分别负责供应链、生产制造等。他表示目前团队还在建设之中。
车和家总裁、联合创始人沈亚楠主要负责供应链、生产制造以及海外业务。他在发言中,提到两点: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
具体来说,前者是对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与投资,选择更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后者是指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只销售产品的做法,车和家希望通过自己开设体验店来售卖服务,包括为用户提供销售、金融、保险、二手车、汽车租赁以及互联网相关服务,打破传统 4S 店模式,让服务变得更加高效。
据沈亚楠透露,目前车和家在常州全铝工厂的地块选择和入园签约办理已经完成,将会在本季度(可能在 5、6 月份)分期建设,第一期将达到 15 万辆汽车产能,工厂落成后将达到年产 30 万辆。此外,车和家还将先期建立电池工厂,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通过李想和沈亚楠的大致描述,车和家想要做的产品和事情可见一斑。不过产品何时推向市场,李想没有透露详细的时间节点,根据之前获知的消息,将会在 4 年内。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