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本文作者: 新智驾 | 2016-02-01 14:18 |
每天上下班,陈晓华都会测试安装在自己车上的 HUD 以观察有哪些功能和体验能进一步改善,这款产品是他的团队苦心经营、费时两年打造的一款后装产品。
陈晓华在 2013 年成立京龙睿信,最开始他们给汽车厂商做安卓系统深度定制,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与主机厂合作,进度太慢,周期长,不符合初期创业公司的快速发展的定位。
经过内部讨论后,他们希望研发一款能打入消费市场的产品,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在后装市场, HUD 有亮点可循:原装 HUD 价格较高,市场接受度显得相当乏力,他们希望推出一款能降低使用门槛的后装产品;由于 HUD 呈现的画面有科技感,对用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HUD 极有可能成为车联网的入口之一。
有了市场支撑,陈晓华团队开始着手研发 HUD,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第一代产品于去年六月推出,但最终没有量产上市。他们发现安装在仪表台上的 HUD,如果遇到有些用户在急转弯和急刹车等特殊驾驶情况,HUD 固定的位置会不稳定甚至发生错位,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这是他们经历过的第一次试错。
到了去年 8 月,他们开始马不停蹄地研发第二代产品,有了前一代产品的经验积累,他们花了半年时间便推出了第二代产品:Navsoso。从产品形态上来说,这款产品区别于市面上大部分 HUD 的外观。
这是因为他们在产品安装的稳定性和车型匹配上考虑得更加深入:由于不同车型之间的仪表台千差万别,他们设计了可调节支架,能适应仪表台不同的高度,配合底座可以使设备保持在水平状态,更符合用户的驾驶视野和习惯。
陈晓华告诉雷锋网,由于各个车型的仪表台弧形不一,通过设计一个支架能将 HUD 有效固定在仪表台上。支架的作用在于调整 HUD 的角度,确保用户在驾驶时观看图像的角度是平整的,不会因为某个观看角度而发生图像变形。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高矮不一的仪表台,都能让 HUD 非常稳定地固定在仪表台上,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 HUD 的底部,Navsoso 团队选用了一种「可转移胶」的材料,特性是用水洗就能恢复粘性,可重复使用,且不会在仪表台上留下胶印。陈晓华回忆说,这款材料找了小半年。当时他的考虑是:要选择这样一款材料,既不影响车的美观度又能让 HUD 非常「结实」地固定在汽车仪表台上。「可转移胶」是在通过一系列测试后,在使用体验上令他们满意的材料。
Navsoso 的产品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主要利用语音进行操作,用特定的指令唤醒设备,发出指令就能进行操作。在面对车主的前端有一个红外夜视摄像头,可以检测用户的手势来进行电话的接听/拒绝等功能。在手势识别上,不会要求用户采用标准的手势动作,而是可以简单、随意地去完成操作。
在成像方面,Navsoso 采用了 TFT 成像方式,光机亮度大约在 800 流明。该成像方案可以确保投射的影像清晰度,并且通过感光元件能够自动调节亮度。陈晓华说,没有采用市面上 DLP 方案主要考虑的是散热问题,目前 HUD 使用的微型 DLP 最早使用在投影仪上,工作环境在室内,使用环境不宜超过 65 度。这与车内使用环境完全不同,很难满足车规级产品对于耐高温的要求。
所以在散热方面,Navsoso 团队采用了纳米涂层散热,参考了笔记本电脑风扇的散热方式,并局部采用金属机身吸收热量,而车规级元器件 TFT 比消费类电子产品更耐高温,稳定性好。
另外,由于 DLP 是一组封闭的光学投影套件,留给开发者的调试空间相当有限,其焦距和成像大小基本固定,加上中控台位置的空间限制,投射距离几乎达不到 2 米。而 TFT 可调节的空间相当大,如果从光源等底层硬件着手,能将投射距离做到 2 米,经过调教后的 TFT 可以能达到图像基本看不到背景噪点,显示效果清晰。这是他们团队经过了大量验证和实验得出来的结果。
陈晓华解释,如果成像效果距离很近,对驾驶员会产生用眼疲劳,而 2 米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距离。
在配置上,Navsoso 采用瑞芯微 PX3 处理器、RAM 1G、ROM 8G(支持扩展),通过 OBD 电源接口取电。在功能上,基于 Android 系统深度定制,支持 Wi-Fi 热点、导航、 音乐、蓝牙电话、车况查看(连接 OBD)等。出于对驾驶安全的考虑,Navsoso 没有对外开放用户权限调整系统。
Navsoso 在蓝牙连接手机后,还能使用电话功能,导航仍然是最主要的功能。在导航过程中如果有电话,并不会覆盖导航页面:导航与电话则会分屏,前者占显示画面的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京龙睿信团队位于深圳, 30 人左右的团队规模,其中软硬件研发人员大约有 20 多人。Navsoso 已经在京东开始众筹,售价为 1198 元,并且提供三年免费的车联网服务和相应的流量费用。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