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金楠 | 2015-03-03 15:25 |
尽管在Windows 10发布后,新的Spartan 浏览器取代IE浏览器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事实却是,用户已经先于微软放弃了IE。据市场调研机构 StatCounter 收集的数据显示,2014 年第一季度IE浏览器在中国市场还是第一名,份额为42.87%,然而从4月开始,IE浏览器的份额开始急剧下降,暴跌至仅剩第一季度的一半。反过来,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却出现了明显增长,到了今年1月,IE在中国的份额只有23.13%,而Chrome的份额却高达52.62%。
即便IE再有不堪,但如此快速的跌落,还是让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IE究竟怎么了?这里面又有何故事呢?
实际上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但你必须要懂得一个前提,那就是IE其实也并没有它看上去那么繁荣。在国内,IE浏览器的来源主要依赖其捆绑的Windows系统,尽管国内大部分Windows都是盗版,但对于早期用户来说,往往在有浏览器使用的前提下,是不会去尝试和选用其它浏览器的,因此IE的份额常年也就居高不下。
而IE的超高使用率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不过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情景,当你在进行一些操作时,必须通过IE才能进行,例如高考志愿填报、网银支付系统、单位信息查询和管理等等,甚至还可能限定在IE的某个版本,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促使IE的繁荣几乎是长盛不衰。
但是,由于捆绑在Windows XP这个超级成功的系统中的IE版本太过成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IE几乎已经形成了垄断的局势,而这个问题对微软来说也不是一件十足的好事,一方面这导致了微软的居功自傲,导致IE 6开始的后续几个版本基本没有改进,用户体验逐渐被反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IE是无法对老版本升级的,但竞争对手的却可以,而XP系统的尾大不掉,最终导致了微软自己也不得不咽下IE浏览器青黄不接的苦果(这也是为什么,当去年4月微软宣布对XP继续支持之后,IE份额会出现暴跌的原因),而这些,则为IE的衰落埋下了深刻的隐患。
直白点来说,谷歌、火狐这些使用WebKit内核的浏览器厂商是淘汰IE的生力军,例如IE使用的非开源内核Trident的定制性没有Webkit那么强等因素,导致后者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最终促使了IE的衰落。不过除此之外,这同时也与移动互联网的逆袭有很大关系。
由于Windows在移动端的不给力,导致了IE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本没有存在感,而竞争对手反而借Android等平台的急速发展而站稳了脚跟,随即开展了向PC端的逆袭,实际上,受此影响的不止是IE一个产品,但其却可能是最有代表性的。
另外,由于大量App的普及发展,使原本需要通过PC进行的操作,例如网银支付,现在可以直接用手机App执行,而一些银行包括政府部门的网站,也开始了对其它浏览器的支持,这也使得IE的主打优势被釜底抽薪,而用户一旦尝试到了手机这种新潮便利的解决方案,或是发现其它浏览器也可以完成这些任务后,再指望他们重回IE浏览器,就很不现实了。
IE失败的一大原因在于它很长时间里固步自封,借着Windows的捆绑所取得了巨大份额后,它并没有肩负起推动浏览器体验发展的前列,反而落到了后面。不过更值得我们审视的,是IE这样几乎已经拥有了垄断壁垒的产品,最终还是不免走向死亡,它对于行业来说有何借鉴。
首先,IE的垄断属于自然垄断,它本身不违法,违法的是微软依靠Windows捆绑销售的问题(例如欧盟就针对这点对微软进行了指控),但真正的问题则是正如前文所说的,正是这种垄断的事实,导致了微软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不思进取,最终输掉了用户。而参照国内,特别是像腾讯的QQ和微信,以及阿里的支付宝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然垄断,如果这些企业日后不思进取的话,那么最终很有可能落得跟IE一样的下场。
而前不久微信联手QQ音乐借版权之名封杀三家音乐App,则体现了垄断的另一个祸患,那就是企业可能会滥用垄断力量,阻挠行业竞争,像微信的多次封杀之举,就严重影响到了其它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竞争,再比如我们一直指责垄断的运营商,各种不平等待遇的前提,也就是它们已经占据了垄断的高位,继而成为了价格的制定者,最终造成了一系列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损失。
但很显然,微软和运营商都已不能保持镇定了——虽然它们现在还活的很滋润,但也不是没有波折,正如移动互联网给微软的巴掌一样,前不久我们也津津乐道它带给运营商的极大震动,而这些问题是否会在日后,重蹈于微信、支付宝等超级应用上,我们则只能作壁上观。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