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六爷 | 2015-03-20 18:59 |
【编者按】这是雷锋网手机工业设计系列解读之六。在这个系列中,雷锋网将完整地为您还原手机工业设计的每个细节,其中包括外观、材质、厚度、重量以及与代表性厂商的对话。我们始终相信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都是可以被客观解析的,所以希望这个系列能够做到见微知著,拂开手机工业设计的那些浮躁的同时,如果还能带您绕过手机厂商设下的那些营销陷阱就更有意义了。
当手机掉进水里的一瞬间,所有人都会产生一种时空凝固的错觉,因为这意味着在正常的新老交替之前,自己的手机需要提前下岗,这于情于财都让人难以接受。
赛诺数据曾经给出一份让手机厂商十分纠结的调查报告,用户对手机的痛点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电量、进水、碎屏。同时,当问及用户为此能给出多少预算时,更多的电量是200元,防摔是50~100元,防水是希望厂商能够免费提供。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电量和碎屏在日常使用中出现更为频繁,而进水听上去让人更绝望。
众所周知,尽管大部分手机对水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但还是有主打户外和三防的手机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与青橙手机产品经理的交流中,戴佑俊告诉雷锋网,其实现在手机的防水方案已经很成熟,没有普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厂商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随着工艺和材料的提升,很多手机的机身会尽量减少按键,并且中框和前后面板的缝隙很小,所以即使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手机对水敏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USB口、耳机孔、听筒、扬声器这些位置。为了节省成本,USB和耳机孔一般会直接做到主板上,所以不会去做点胶和封胶,如果水从这里进去,基本上可以“直捣黄龙”。另外,听筒和扬声器的处理方式则是加一层防水透气膜,顾名思义就是做到透气不透水。而这个膜的成本对手机微薄的利润来说是很高的,如果听筒、扬声器、主麦克风、降噪麦克风全上的话,材料成本就到了20元左右。
除了机身上这些赤裸裸的开孔,为了防水,手机的结构也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较极端可能是给外壳套上硅胶,但这样的话,手机的精致和美感就会牺牲掉。为了尽可能兼顾这两方面,三星和MOTO曾经用过另外一种轻度防水的方案,在手机后壳的制程工艺中,通过开双色膜,做上一层很薄的“密封胶”,毋庸置疑,这么做成本又得上升十多块。
另外,当手机厂商给某款手机打上防水的标签的时候,在量产前后,手机必须通过指定实验室的质量测试,费用自然是不菲的。同时,无论是改进治具还是增加工序,都会对产品的生产难度和良品率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如果厂商一定要将防水事业进行到底,很有可能面临“有钱也花不出去”的窘境。因为以上这些制程需求对代工厂来说是很高的,国内能达到这种水准的代工厂屈指可数,如果手机厂商的订单不够大,让利不够多,项目胎死腹中也是有可能的。
现如今,很多手机厂商为了抚慰用户对手机进水的恐惧,相继推出了比较人性化的意外保险。虽然在服务中存在一个时间差,不过相对于复杂和高昂的成本,这也许是目前最靠谱的解决方案了。对未来的期待无非是在材料和制程工艺上取得突破,让手机适应更复杂的使用场景,只是在这方面,手机厂商几乎没有可以作为的空间。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