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谷歌、Facebook、苹果等巨头正在考虑打造全球卫星网络,挑战传统电信运营商。
20世纪末,风风火火的铱星计划运行仅半年就破产后,科技业似乎彻底放弃了用卫星为地球提供通信服务的努力。铱星计划耗资60亿美元,部署多至66颗卫星,运营半年却只有极少的用户和收入。在它失败后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类似的方案得到投资人的青睐。
就在人们快要遗忘“卫星联网”这项技术的存在时,业界却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包括谷歌、Facebook、苹果在内的科技企业正在与波音等制造商接洽,意图购买先进的高带宽通信卫星打造全球范围的天基无线网络。一开始这类传闻更像是愚人节玩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曝光,传闻成真的可能性也在加大。最近波音公司表示谷歌等企业已经有明确的卫星采购意向,谷歌和Facebook也开始在公开场合谈论卫星组网的计划,新时代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已经箭在弦上。
铱星计划因为成本太高、用户太少而失败
谷歌、苹果或Facebook都不参与任何大规模电信网络的运营。多年以来他们的主营业务与传统的运营商没有直接冲突,双方算得上是泾渭分明。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速度已经开始成为整个行业的瓶颈。网络覆盖率低、资费高企、通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几大科技巨头的核心市场:无论是谷歌搜索还是苹果iPhone手机,抑或是脸谱社交网络,均高度依赖高速互联网服务。为了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进步,这些企业开始谋求自行铺设电信网络。
但在陆地上重新打造高水平的互联网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投资巨大、建设周期漫长不说,很多国家根本不允许这些跨国企业铺设公众网络。覆盖全球的、基于传统光缆、地面基站的单一电信网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谷歌苹果等公司必须寻找新的渠道,而这些年来因为军方需求而迅速发展的卫星通信技术就成了最佳选择。
一颗卫星可以不受限制地通过任何国家的领土上空,自由地向大地传送电波;打造全球卫星网络不需要同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逐个谈判,不必从贪婪的不动产商那里购买土地来建设基站;铺设一套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仅需要两三年时间;建成后的维护也比地面网络省事,起码不用动不动面对冷漠的官员和担心电磁辐射的无知居民。
铱星计划的时代,卫星的数据传输带宽远远不够为大量用户提供高速宽带服务的水平。但进入21世纪后,欧美大国多次军事行动大大刺激了卫星网络技术的进步。2011年,奥巴马总统在白宫观看了刺杀拉登行动的视频直播,背后功臣就是美军的高带宽全球卫星系统。波音的下一代通信卫星能够以Gbps的速率与大批地面终端通信,足以满足5G网络时代的消费者需求。用卫星构筑基础电信网络已经没有什么技术瓶颈。
白宫官员观看卫星实时传送的刺杀拉登行动视频
把通信基站搬到离地面100公里以上高度的天空中,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高昂。虽然低轨卫星的制造与发射费用逐年走低,但比起地面基站来说依旧显得非常昂贵。此外,卫星网络还有易受干扰、终端体积较大、室内基本无法使用的固有缺陷。因为这些问题,用卫星彻底取代地面网络是不可能的,前者只能作为后者的一个补充。即便未来谷歌、苹果有了自己的卫星系统,也只能为全球几十亿联网用户的一小部分提供服务。
打造并维护一套全球卫星网络平台需要上百亿美元的投入,虽然这些资金比起苹果谷歌上千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没人喜欢做亏本生意。科技企业不可能像运营商那样靠通信费用盈利,单从卫星项目本身来看没人能实现盈亏平衡。拥有自己的太空宽带项目的最大好处是谈判筹码:去年苹果在新款iPad型号中尝试了软件SIM卡技术,因为有损运营商利益而遭到了后者的强烈抵制。如果苹果有自己的电信服务就可以在此类较量中占据主动权,压迫运营商跟上网络世界前进的脚步。类似的,谷歌因为与一些国家政府不和而无法在这些国家开展业务,而卫星网络恐怕是谷歌绕过政府进入这些市场的唯一渠道。
仅仅是换一张新技术SIM卡就让运营商对苹果大为不满
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希望获得与众不同的联网体验。苹果产品的忠实粉丝如果使用苹果的天基网络就能以更快的速度联入iTunes、Appstore、iCloud等服务,这是传统运营商在相关法规限制下难以做到的。此外,智能汽车时代汽车的联网能力将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卫星网络有助于试图在汽车市场分得蛋糕的IT巨头增强产品吸引力。从长远来看卫星项目可以帮助互联网巨头在诸多业务上取得更多优势,这桩买卖是足够划算的。
目前各大企业并没有特别准确的卫星计划时间表。预计实用化的低轨道互联网系统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才开始运行,基本与5G网络商用的进度一致。互联网企业的“天网”的接入费用预计会和地面4/5G系统一致,不会像当年的铱星那样贵的难以承受。这一次,财力雄厚的科技公司不会像当年的摩托罗拉一样亏损半年就坚持不下去,新一代天基网络一旦建成就会长久经营,成为固定宽带、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外的第三大互联网接入方式。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