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专栏 正文
发私信给小芹菜
发送

16

迅雷创始人反思:创业途中擦肩而过的三次机会

本文作者: 小芹菜 2015-09-01 11:20
导语:应人之邀,让我聊一聊迅雷创业这些年的体会。坦率讲,感慨很多,一时反而不知从何说起,这十来年既体会到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也有取得成功的喜悦,有老兄弟离开的黯然,也有错失机会的遗憾。

编者按:本文作者@程浩,迅雷联合创始人。迅雷现在已经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篇文章是他对迅雷历史中错失的机遇进行反思。此前雷锋网作者黎晨曾总结过:前迅雷会员运营总监:我在迅雷做砸的四件事,这两篇文章,或许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迅雷的发展。

迅雷创始人反思:创业途中擦肩而过的三次机会

应媒体朋友邀请,让我聊一聊迅雷创业这些年的体会。坦率讲,感慨很多,一时反而不知从何说起,这十来年既体会到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也有取得成功的喜悦,有老兄弟离开的黯然,也有错失机会的遗憾。

到现在为止,迅雷终于在下载之外,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是用共享经济的方法革新CDN市场。但是任何成功都是站在无数次失败的肩膀之上的,因此我愿意首先跟大家聊聊迅雷历史上错失的机遇。

我是2002年底从百度出来和杜克的同学邹胜龙一起创办了迅雷,第一年做的是分布式邮箱,后来转型到迅雷。从2003-2006年,我们还是非常聚焦,只有这一个产品线,到2007年的时候,从数据上看迅雷在客户端软件里用户规模已经仅次于QQ了。之后迅雷在战略走向上做了很多尝试,今天回头来看,其中有些机会的错失比较可惜。

第一个比较可惜的机会是浏览器。

迅雷做浏览器在业界还是比较早的,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第三方浏览器,例如Maxthon。但用户群还很小,360也只是开始做。

虽然浏览器能带来很多搜索收入这个商业模式在当时已经比较明确,但迅雷要做浏览器,首要目的并不是赚钱。核心原因是我们考虑到浏览器是下载的入口,入口如果被第三方把握住了,我们的核心业务会受到很大压力。

因此我们启动了浏览器项目。很遗憾的是,最后产品没有发布,原因是我们自己觉得做的还不够好,再加上和360的一些关系,最后就没有推广。后来我们把浏览器的战略和商业利益看的更清楚的时候,也再次讨论过是否要重启这个项目,但时机已过,再杀入红海已经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了,这是我们错失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是流媒体。

我记得很清楚,当年土豆刚发布的时候,我们已经很明确感觉到视频消费从下载到流媒体的趋势。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个战略会议,二十来个中高层拉去东莞封闭了两天,最后决定启动迅雷看看。迅雷看看的前两年是视频领域野蛮成长的阶段,每周的数据都有可喜变化。但是当视频这个领域逐步成熟的时候,视频业务的实质和核心竞争力变成了媒体、内容和销售,这和迅雷的技术基因有很大不同。当一个业务的实质脱离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结果也就基本注定了,就像腾讯的基因是社交,如果做搜索,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即使是脱离了我们的优势范围,我们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我曾经多次反思和推演,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们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捕捉到这个趋势之后,对迅雷看看进行分拆,从全国找最优秀的CEO,独立融资并且管理层持股,再做一个startup。以迅雷的流量和技术做支持,这是完全有机会的。企业的分拆是另外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关于企业应该做大还是"做小",以及怎么“做小”,我以后单独再讲。

第三个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可惜的机会就是手机的应用商店,因为迅雷在手机上天生就应该是应用商店。

2010-2011年的时候,安卓刚兴起,虽然也有91、豌豆荚等安卓市场,但当时规模还都不大。所以我们也做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但是坦率讲,我们当时对应用市场这个机遇没有看的太清晰,基本上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既没有投入优势资源,也没有从全公司角度给予充分重视。所以当我们觉得体验还不够好,又碰到一些用户投诉的时候,再加上我们当时主营业务有一些压力,基本上就把这个项目搁浅了。一年以后当我们看的更清楚的时候,我们也投入重兵重新启动这个项目,但当时已经是红海了,360手机助手已经很大了,百度和腾讯也都开始重点投入,机会窗口一旦失去就再也没有了,我们试了半年最后放弃。

这几年我会经常反思,为什么这样一些重大机会,我们没有抓住?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感想,希望能对创业路上的朋友有些帮助。

1、深入思考,避免“战略问题战术化”。

以迅雷的浏览器和应用商店为例,我们不是没做,而是没有投入重兵做,没有坚持做,根源还是思考的少导致没看清楚。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后觉得这是个必须做而且必须要成功的事情,那么,项目启动的时候就会聚焦一切资源,项目遇到困难哪怕换人也要迎难而上。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战略先行”。

因为“战略上看不清楚,战术上是绝对不可能给你惊喜的”,战略上是否重视决定了你是否会allin你的优势资源。

微信能做起来,这对马化腾来讲根本不是惊喜,因为这事对于腾讯太重要了,几个团队同时都在做。假如张小龙没做起来,那就是李小龙或者王小龙,总之必须得有一个人给我做起来。所以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allin的心态,商业里没有“惊喜”,也没有“四两拨千斤”,一切都基于逻辑,基于你的战略,以及战略背后有多少投入。

2、企业最大的威胁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趋势。

互联网领域,几年一波大势,都会有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所以“危机感”是常态。360在桌面安全领域,百度在搜索领域至今也是绝对的垄断者,但是无线这一波大势来了,这对于所有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么上要么下,抓住了就是机遇,否则就被挑战。

360作为工具类软件被以小米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厂商的“软硬一体”所挑战;百度到了无线时代“连接人和信息”被“信息、服务、支付”端到端一体化的app所挑战。腾讯如果没有抓住微信这个机会,现在连500亿美金的市值都不一定有。即使是目前抓住机遇的互联网企业,面临下一波大的机遇来,例如人工智能对整个商业链条的重塑,我们也很难预测到时候BAT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企业要基业长青就必须要抓住每一个“颠覆性的变化”所带来的机遇。

所以“危机感”是常态,“离死亡不超过XX天”并不是一句很夸张的话,不光是对startup,对BAT都是一样。

3、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同等重要。

说回迅雷本身,迅雷长于技术创新,我们发明了P2SP的内容传输算法,并第一个用于实际应用,同时迅雷还第一个将P2SP应用在流媒体点播领域,近一年我们又开始通过众筹的方式颠覆CDN,应该说迅雷是中国比较少有的技术创新的公司。但是光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同等重要。微软也好,google也好,他们的伟大不只是他们有很NB的技术创新,更在于他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给用户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如何提高商业的敏锐度,如何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对于很多技术导向的公司来说,“学习能力”变得非常关键。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抓到一些机会,也会错失一些机会,这都是很正常的,只有在反思中不断学习,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才能让一家企业在“基业长青”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谨以此与迅雷的同事共勉。

【作者介绍】程浩,迅雷联合创始人。微信公众号:浩哥说(ID:haogetalks),15年互联网老兵,专注IT干货分享。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迅雷创始人反思:创业途中擦肩而过的三次机会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雷锋网编辑,AI慕课学院负责人。关注智能驾驶与金融科技,欢迎来撩:www.mooc.ai。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