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雷通社 | 2015-03-16 15:05 | 专题:大白离我们还有多远? |
“星期五,来雷锋聊聊产品。”
雷锋星期五是雷锋网每周一期关于互联网和智能硬件的行业热点分享沙龙(目前暂定是邀请制),本期「大白离我们还有多远?」是第2期。
目前还不存在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我们这里说的人工智能大约指的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具体到商业应用层面,指的是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动作识别等等在内项目的统称。
这一次我们和“机器之心”联合举办了一场人工智能主题沙龙《大白离我们还有多远?》,请来了国内这方面的一些从业者,这些公司在研究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我们来听听这些一线从业者对自己的描述。
雷锋星期五释义: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可以监测并搜集包括心率、多巴胺、脑电波在内的多种指数。
代表公司:神念科技
在我们的沙龙上,神念科技中国市场总监冯华介绍道:
“神念科技的业务之一是生物传感器。人体有一些生物指标、生物特征,我们地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来,我们主要做两类传感器:心电和脑电传感器。说到脑电的应用,神念科技在消费类市场应该是独步天下的,全世界95%以上的消费电子人脑的应用,基本上都是用我们的。除了做芯片之外,我们还做算法。”
雷锋星期五释义:“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百度百科。
国内代表公司:格灵深瞳
格灵深瞳的工程师陈心怡(左)和申皓全
国内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和应用的公司很多,这里有个名单列出了160余家公司(事实上应该更多),多应用于红外探测成像、遥感、医学、安防、安检、监控、侦察等等领域,主流的计算机视觉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二维视觉”,此次我们请来的格灵深瞳专注于三维视觉,后者被一些业者认为是革命性的技术,视觉识别的精确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受限于传感器的精度,三维视觉要想真正体现出其优越性,还有一些路要走。
“格灵深瞳是2013年成立的。两位创始人,一位叫赵勇一位叫何搏飞。赵勇有十几年的计算机视觉经验,他是布朗的计算机视觉的博士,后来成为了谷歌的科学家,是Google Glass最早的核心成员之一;2013年的时候赵勇离开了谷歌开始创业。他一直对三维计算机视觉(情有独钟),觉得三维计算机视觉是计算机视觉的未来,所以现在我们都关注在立体的三维计算机视觉上。现在的产品主要是安防监控。”
雷锋星期五释义:“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来自百度百科)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机器“理解”人类的语言。
国内代表公司:出门问问、科大讯飞、图灵机器人
关于出门问问的背景,这次雷锋星期五沙龙上其CTO雷欣介绍如下:
“我叫雷欣,我是在2006年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拿的PHD,当时做的就是大规模的公共云识别,后来在微软和斯坦福研究所和谷歌做了大概8年。我和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博士是同一天加入谷歌研究院的,我还记得那是2001年5月3号,格灵深瞳的赵勇好像比我们晚一年进去,我们这也是有缘分。谷歌研究院当时中国人还比较少,那时候我们都认识,基本上是在一个楼里面。
出门问问是李志飞在2012年9月份回国创立的,我大概是在去年2月份全职回国加入的。我们想做中国的Google Now——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产品——它主要有四大块的技术:第一个是云识别,第二个是语义理解,第三个是垂直搜索,第四个是智能推荐。我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来做。
前两年我们基本上做的是一款安卓设备上的APP(出门问问),后来又出了一个iOS APP,再后来我们开始涉足可穿戴设备,就开始在Google Glass上做了第一款的语音交互的一个APP。
在Google Glass之后——特别是谷歌I/O之后——大概是去年的6、7月份,Android Wear开始兴起了,我们开始比较集中地专注做Android Wear。在去年12月19号,我们发布了第一款中文的发表系统Ticwear,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款中国的Android Wear。Android Wear提供了一个可穿戴设备上的操作系统,但是它的核心还是Google Now。
大家都知道,Google Now在中国是完全没法用的,我们提供的就是一整套Google Now的本地化服务。实际上,Android Wear也就是有一二十个人做出来的一个项目,也是属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在系统层面做了很多的改进,现在主要在Moto 360上做开发。虽然‘刷表’的过程很复杂,但我们也有上万名用户了。
现在苹果表推出了,希望可以教育智能可穿戴的市场,让这个市场今年或明年会有大的突破,由此我们的投入会得到一些回报。”
图灵机器人工程师杨钊在我们的沙龙上介绍了光年无限(图灵机器人即光年无限团队出品)的业务沿革:
“我们公司是2010年成立的,几个创始人都是有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一些背景。刚开始我们也跟出门问问大概一样,做语音搜索——我们最早其实在2009年就开始做了,后来发现Siri做东西跟我们很像,我们立马在安卓上面推出我们的语音助手,用户量现在大概有三千多万,我们希望把它做一个万能的有很多功能的一个产品(这样的产品思路结果通常都是相似的)……
后来我们就开始考虑把我们的服务开放出来,做一个图灵机器人平台,现在大概有三万多个开发者接入进来,我们成了客服、聊天机器人这块的最大的平台。
现在我们在考虑把这个产品落地。大家都知道微软小冰吧,其实它的功能是我们的一个子集——我们的聊天功能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应该是会比她好很多。”
雷锋星期五释义:“将动作数据化的过程。”——诺亦腾联合创始人李龙威。
国内代表公司:诺亦腾
图片来自诺亦腾官网
“诺亦腾公司是2012年底成立的,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大概有3,4年的时间了。刚开始也是一个小团队,2013年动作比较大,我们做的主要就是动作捕捉,把动作数据化。今天我们在内部讨论什么叫动作识别,我认为把动作数据化的过程就是识别的过程。你把它可记录了、可传递了、可再现了,这就是一个识别好的东西。
动作捕捉技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在电影里面的应用,比如阿凡达之类的电影。我们的动作捕捉技术是基于惯性传感器技术实现的,而不是传统的光学捕捉;它也是靠传感器,所以其实我们的技术核心也是算法。我们用的惯性传感器跟手机上的很类似的,我们用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通过算法基本上可以达到一个使用光学动捕系统需要耗费数百万人民币的系统才能达到的效果。
最近我们在Kickstarter众筹成功,推出的惯性动捕系统套装的定价在数百到一千多美元,可以实时捕捉或者说识别从手指到全身的动作。
所以我们的核心就是通过算法使用低成本的传感器,获得高质量的人体的动作数据,基本上这是我们做的事情。”
雷锋星期五释义:通过整合大量能够基于相同方式训练的模块和组件来构建拥有学习能力的机器,在一个能够学习的机器中,每一个组件、每一个阶段都能进行训练。(释义来自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ann LeCun)
国内代表公司: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百度IDL)。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