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任宁 | 2015-08-25 14:35 |
【编者按】在流行广撒网的投资市场,项目投资正逐渐成为了一门“概率学”——只要盯着风口,尽可能多地投资初创公司,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几个项目能够被“接盘”。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本文作者任宁,一个设计出身的投资人,如何做到一个月只投一个项目?他投资项目的标准又是怎样的?投资过程中又有哪些心得?任宁将在文章中给出答案。
我叫任宁。我在4个国家的6个大学辗转7个专业以后,在美国金融界工作,然后回国办了一个叫ONES Idea的设计公司,为创业公司做设计。再然后,做了一个叫ONES Ventures的早期创投基金。
我热爱读书、旅行、体育和思考,对世界上多数事情都抱有极大好奇。所以多次有人问“你们主要投什么领域?”我的回答都是:“领域不限,言之有理即可。”
听上去很滥情?但是迄今为止,平均下来,我一个月只投一个项目。
我知道,很多投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所投的项目,有时甚至并不十分看好。早期投资,项目往往处于“四无”的状态:没有成形的产品、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用户基数,没有齐整稳定的团队。所以很多投资人看BP,是在考察团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至于项目本身?也许下个月就会换方向的东西,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重要。最要紧的是签一份协议,把创始人锁住,就算这个项目失败,下个项目继续投。这背后的逻辑,是“靠谱的人总会做出点靠谱的事儿来”。可是日久才能见人心,几次咖啡喝下来就能被看透的,恐怕思想的成熟度也还未到火候。看准一个人有多难,不必解释。
所以,大佬也好小弟也罢,大家都在拼数量,只是程度不同。有个还待考证的行业说法:但凡大趋势不要太差,一年投100个以上的早期项目,两年后总能成那么几个能让你在饭局或者某某分享会上吹吹牛,炫耀炫耀“老子当年”的慧眼金睛。
从概率上来说,这个段子也不算太荒腔走板。但是我觉得,事情弄成这样,多少有点没意思,或者说,这跟我想要的事业不一样。对于一个微生物级别的基金而言,其实最方便快捷的途径是投许多风口上的、看起来还不错的项目,然后拿着这张清单去找下一轮的LP。我们的路,其实是一条相对来说少有人走的、荆棘丛生的邪门歪道——有朋友感叹,哪有投资人做得那么累的!记得纪伯伦的诗里说,在容易和困难之间选择容易让他鄙视自己的灵魂。我们虽不至于如此,但是这如同探险一般的旅途,还是让我们在疲惫之余想起来就微微激动,一股真气在任督二脉之间流转。
是的,我不想投上一大堆项目,然后有天接到电话,来自一个我无法100%肯定能把人和事对上号的创业者,告诉我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一个梅姓好友的经验之谈是,大多数失败者都会默默地遁走而非特地告知,所以也许这样的电话里好消息会多点。)我们想要跟项目一起成长,当他们的隐形合伙人。所以我们的投资节奏慢得出奇,但是基金里所有人都忙得要命。所以我们在挑选项目的时候非常谨慎,只有觉得非常优秀而且我们也能帮的上忙的,才会选择加入。“加入”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决定要不要当合伙人。而这也是我们的真实心态。
因为只要项目需要,我们会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是的,哪怕是先暂停看新的项目,也要把时间花在已经投的项目上。因为我们一直自觉是项目团队的一部分。平时我们只提提建议,是否听取由创业者自己拿捏,但是到了必要的时候,我们愿意两肋插刀——作为投资人,各种资源多少还是有的。我们不是想让项目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是希望能出一份力,帮着把一块毛料雕琢变为可成大器的美玉。
比如最近投的一个项目创始团队的平均年龄能当90后的爹,这群大叔的想法偏偏柔软得很:想要让所有人重新爱上厨房。产品倒是很硬:一个拿了9个技术专利的油烟机,嵌上一块性能高强的安卓平板电脑。没错,听起来不像是什么高级的革命性创新,倒像是网上流传的黑科技恶趣味。而且油烟机内的环境(油污、高温、震动、潮湿等)非常不适合精密电子产品运作。要做得好,难度还是不小。
但是我第一次见到倪卫民(我脑子里甚至有那么一瞬在考虑要不要叫他叔叔),就被他的乐观打动了。一个70后想跟90后去争夺80后的用户,这件事本身就需要点勇气,但是老倪(后来我一直这么叫他,因为叔叔实在太怪了,倪总又太生分)说着“难”的时候,眼睛里是笑的。等到试用过还躺在车间里的产品,完全被surprise到之后,我就暗暗地打算,如果一切顺利,我想掺合进这件事儿里来。跟团队里那群吃货聊过以后,大家都觉得自己都很想要这个产品。所以无数次电话面谈研究尽调以后,我们投了这个现在叫喜柚的项目。
我们帮他们做了很多很多事,尤其是branding和marketing这些大叔们比较迷茫的领域。为了赶众筹的日子,ONES Idea的同事熬夜加班设计平面拍摄视频,在众筹期间还打算以不同的主题,每周都出一集迷你剧,软软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打一点小广告。
我们帮喜柚做了官方网站,做了用户调研,引见合适的人才,谈妥了合作伙伴,连所有的公关稿件都是我们来写来审来发。我们所做的,已经远远不止于“投后服务”四个字。而我们想做的,其实是当个助推器,送他们一程,不至于在CMO到来之前一切都无人打理,也不至于因为没有CMO,如此好酒就这样埋没在深深的巷子里。
是的,迄今为止,我们ONES Ventures平均一个月只投一个项目,但是跟所有项目团队都像家人。我相信,的确,靠谱的人总会做出点靠谱的事儿来,但是只有当那个人是你的家人的时候,这一切才真正有意义。这是老倪酒后,半夜电话里跟我讲的掏心窝的话。在众筹上线前夜我睡不着,手机一震,老倪也还醒着。这个连续创业者迷迷糊糊地感叹到,从来没看到过我们这样的投资人。
我说,嗯,那么现在有了。
如果这篇长长的文章你能读到这里,并且也想帮衬一把喜柚或者了解更多,那就上众筹页面或者项目官网 看看吧!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