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Lisa 孕表是一款主打女性的产品,去年在国内获得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上个星期,雷锋网编辑联系 Lisa 孕表的创始人、百度出身的李学健,希望能约个采访聊聊产品,但被告知在今年 2 月份的时候他们就把硬件项目停掉了,转做知识加工具的母婴类 App 加丁妈妈。
至于为什么从硬件产品转型做 App ,主要原因是他们在供应链环节出现了问题。当我告诉他愿不愿意分享这当中的故事时,李学健欣然答应了,这也促成了我们之间的交流,非常感谢他愿意分享这个故事,希望他的经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Lisa 孕表从 2013 年 10 月立项,是一款围绕孕妇打造的手表,在去年他们也推出了几款母婴类 App。李学健说那些 App 和硬件没有关系,他们只是想通过 App 获取更多用户从而转化成硬件销售,这是他们去年所思考的一个方向。
(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以下采用第一人称自述。)
2013 年底,Lisa 孕表团队基本都到位,但那时候我们没意识到还需要找一个与供应链相匹配的团队成员,因为深圳有那么多代工厂,一家不行可以找第二家。「聪明可以弥补我们经验上的不足」, 当时因为这个结论,我们觉得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但实际上解决生产这种问题,它不是聪明、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思维就能搞定,软件的试错成本特别低,硬件的试错成本特别高,大小模具都是成本。当时整个团队没有认清这一点,觉得没那么难,但一头扎进硬件领域之后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坑。
最开始出现问题是在一些结构设计上,问题出现后和工厂的沟通不足,当时也没太当回事。后来当问题逐渐显露的时候——设计问题上沟通不足导致每次试错的周期很长。我们有产品上市的压力,也包括融资方面的压力,所以在时间上特别急。
于是有一些工序、验证可能就跳过去了,这也是一个大问题。传统行业之所以很多流程,必经的步骤,是靠经验累积下来的,不是光靠聪明才智就能绕过去。
当我们发现需要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团队成员都不太能够胜任,倒不是说没人做这个工作,大家很想把工作做好,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硬件研发人员,他们都在充当管理供应链的角色。虽然很多时间精力花在那里,但取得的成效不大,而且整个团队在供应链上的思路都没有打开。
等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 5,6 月份了。虽然产品的打样已经完成,但是到了试产阶段的时候工厂开始不断延期跳票,无法将产品按时交付给我们。那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需要一个供应链的人,才发现原来供应链真这么重要。现在任何团队想找一个供应链 8 年、10 年背景的人当合伙人基本很难。在 2013 年底,14 年初的时候,很多供应链背景的人在观望。
当时正赶上诺基亚裁员,我们找到一个在诺基亚有 10 年供应链经验的人,聊得特别好也特别投缘。但最后就是没过来,对团队来讲损失很大,最后在今年 2 月我们也就基本决定要放弃硬件转投软件了。
从现在看来,我们团队当时花的时间和投入精力的成本远高于一个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团队。此外团队和工厂打交道的效率不高,一些承诺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其实这也是我个人的局限,当时以为硬件研发、生产都在深圳,丢给工厂就能全部搞定。
互联网的节奏很快,从我们角度看硬件行业会觉得它慢:做一个硬件产品要花那么长时间,又不标准化。可是,互联网人不要认为自己太聪明,觉得自己什么都快,有时候这恰恰是陷阱。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需要经验的,甚至是拼人脉。对品控、渠道、采购包括熟悉的资源甚至能不能排到好的工期,都需要一定的积累。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我问李学健以后还会做硬件吗?他顿了一下,「未来不排除会重返硬件,但目前我们想先在母婴类 App 占领一块高地。」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什么是无比金贵的呢?当然是时间。记得早前采访的一家公司,他们的供应链负责人告诉雷锋网编辑,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工厂,除了自己掌握主动权外,还得有一个备用方案。如果当前一方出现任何问题,能马上切到另外一边,保证生产如期进行。
很多创业公司在最开始做硬件的时候,认为找一个硬件研发的人就可以了,看不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产品交付的重要性。所以创业公司在准备做硬件项目的时候,如果能在前期找到靠谱的供应链负责人,那么在生产的环节中就能规避很多风险,也不会显得被动。
对话产品家,发现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匠心
「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微信公众号:okweiwu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