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门锁本隶属传统五金门窗产业,在整个大环境辅以AI基调,佐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产业带动后,逐渐走上产业升级的道路,由此也就有了智能门锁。
从门锁到智能门锁,原本风平浪静的“古典”行业走起“流行”的调调,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门锁行业也得以功能升级,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甚至手机APP控制这些在整个互联网时代得到规模化应用,并逐渐成熟的技术开始被套用到门锁这一被视为智能家居产业刚需产品上。用户得来了便利,厂商得来了利益,也由此生出又一个“多事端”的行业。
整个智能家居单品第一轮爆发期是在2014年前后,随后的两年中,各类硬件、平台逐渐逐渐推向市场,不断试错,不断更新。这一阶段,由于智能门锁研发成本高,产品迭代周期长,虽早有密码锁,甚至指纹锁(相关产品)的不断下沉,智能门锁却还是迟迟未能走火。
2018年,智能家居已经走过了智能单品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相对较为成熟的智能单品出现,尤其以拥有语音类功能的智能单品的可玩性得到用户一定认可,甚至以语音类和视觉类产品为基础的“套装”,以及全屋智能的概念已经走向大众视野。
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很多公司在推出“套装”后并没有太多用户买单,C端用户仍以单品选购方式为主。倒是Strategy Analytics 2018年Q3智能音箱统的计数据“全球智能音箱出货2270万台,同比增长197%”体现了部分智能单品确实火爆。另外,B端地产厂商的入局,家装、酒店、公寓等场景对「高品质」的需求,也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又一推力。
尽管如此,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可度还是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无论是智能单品,或是智能家居方案,至少,有越来越多(B端和C端)用户愿意尝试,甚至买单。
智能硬件厂商创米科技向雷锋网透露,创米科技2018年智能硬件产品全年销量约为620万;智能家居厂商BroadLink CEO刘宗孺此前接受雷锋网采访时也透露,“2018年,BroadLink已经交付了七八个楼盘,预计2019年将会有18个楼盘进行交付。”
与此同时,智能家居领域需要引入一款能够再次带动市场热度的新品,又需要一款能够很好嵌入智能家居场景的刚需产品,此前有一定“AI”基础的家用刚需产品——门锁得以被考虑。
智能门锁入局者举牌,三分天下,还是万箭齐发?
2018年,智能门锁行业井喷。
据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锁具信息中心主任赵宏武介绍,其实智能门锁的起始节点可以追溯到2001年,2015年下半年,市场规模首次开始暴增,2018年,互联网企业开始大规模涌入这一赛道。
从整个行业入局者来看,基本可以看到三类厂商:传统门锁厂商、互联网创业者,以及生态构建者。
其中,生态构建者主要是一些巨头企业,诸如小米米家引入鹿客,华为智选引入汇泰龙,阿里选择了凯迪仕,百度选择了箭牌(智能门锁)、领投了云丁科技多轮融资(C轮和D轮),都可以认为是通过引入相关硬件来填补自己生态构建中的相应空白。当然,智能门锁是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体量和更多的场景联动能力的刚需产品,巨头厂商除了引入品牌厂商,也已经开始布局自有品牌的智能门锁。诸如,现在可见的小米米家、京东京造、网易严选等各家自有品牌已推出自家智能门锁。
因此,生态构建者也可以归到前两类厂商中。
传统企业厂商包括老牌门锁五金领域的汇泰龙、凯迪仕、德施曼、金指码等,也包括家电巨头海尔、美的、TCL、海信,以及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大华;互联网企业则更多是在2017年前后呈现出雨后春笋般景象,包括得到百度青睐的云丁科技,受到阿里看好的优点科技,以及被小米引入米家的鹿客等。
互联网企业为何会选择智能门锁行业?此前,优点科技总经理孟勤海向雷锋网表示,国内手机市场的饱和与下滑迫使大量IT企业开始思考转型。相对于完全创新的品类,门锁行业市场客观存在,智能门锁在已有门锁市场基础上寻求AI的市场定位更明确。
除此以外,同样面临转型并选择入局智能门锁行业的入局者还包括家电厂商和其他互联网厂商。
据此前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能门锁产业及市场分析调研报告》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智能门锁生产企业将突破2000家,国内智能门锁产品产、销量将达到1300-1500万套。
据网易家居、天猫、德施曼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锁消费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锁行业整体销量为500万套,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锁销量将突破3200万套。
尽管如此,《白皮书》中也提到,我国智能门锁主要消费群体群体仍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渗透率约为10%。
一方面,是近2000家厂商对智能门锁这一千亿级市场的看好;另一方面,是市场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潜在市场有待挖掘。
厂商看好,市场向好,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接受度有所提高,为智能门锁产品研发及产业下沉带来机遇。
与此同时,智能门锁还未形成头部品牌效应,国内智能硬件创业环境特性以及两类厂商自身局限性所致,也使得整个行业在探索阶段走些许弯路成为必然。
智能门锁作为消费类产品,走向C端市场自是必然。然而,由于国内当下用户认知、市场特点,以及互联网厂商的入局,使得C端智能门锁价格曾一度走低。
2018年4月,优点科技发布智能门锁C1N,售价1599元;
2018年6月,京东发布京造智能门锁,售价1299元;
2018年10月,360发布智能门锁M1青春版,售价699元(包安装999元);
2018年12月,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众筹,众筹价包安装999元(售价包安装1299元);
……
360智能门锁M1青春版
当下的C端市场有一个特点:在市场拓展前期,一般情况下,「量」和「价」只能二选一。如果不考虑恶性竞争的话,低价一方面是需要兼顾市场教育和用户可接受的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市场成熟后几家主要玩家清扫战场的策略。
2018年,仍然属于国内智能门锁市场普及前期(这一点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10%的市场渗透率),低价主要仍来自于兼顾市场教育和用户可接受度的结果(当然,也有销量的考虑)。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逻辑问题,低价需要的是低成本,在不考虑大公司的价格补贴的情况下,低成本将有可能导致弱智能,甚至弱安全。这样的智能门锁,用户会买单吗?
以目前部分C端智能门锁厂商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用户还是买单的,雷锋网认为,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厂商产品宣传放大了智能门锁现阶段拥有的技术能力和能够带来的生活体验(也来自产品推广的需要),以锁芯为例,现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到B类锁芯,C类均为各家厂商根据自己理解进行研发定制的;
第二,用户在智能插座、智能音箱等第一轮智能硬件普及后,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对消费类/家居类智能硬件有了一定了解和购买欲,其中不乏希望以低价尝鲜的用户。
此外,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锁具信息中心主任赵宏武告诉雷锋网,针对智能门锁行业,之所以会出现千元以下的智能锁,主要是因为竞争因素、低质低量等原因,特别是低质低价的企业还是较多的,因为竞争关系的仅限于个别企业因为后入、扩大规模等战略性的调整进行了战略性的亏损。
然而,低价并非长久之计。
在指纹锁领域深耕二十多年的金指码的市场经理周灝向雷锋网透露,部分厂商会通过互联网低价思维快速杀入,并攫取一块市场。然而,低价导致企业毛利率损失,对市场资本依赖越来越重,这样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
雷锋网也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部分小厂商面临倒闭或经营困难的局面。
与智能音箱市场有所不同,智能门锁还未形成头部品牌效应,也没有BAT的疯狂下注和价格补贴。这也使得经过第一轮价格战后,整个C端智能门锁市场重回冷静,智能门锁产品售价再次回到千元以上。
优点科技总经理孟勤海告诉雷锋网,目前C端市场主推产品价位在1500-1800元。
地产厂商的精装市场和公寓改造成为智能门锁,乃至智能家居得以在B端深耕的基础。
然而,面向B端市场的智能门锁产品由于对功能性要求较低,对成本要求较高,因而价位也相对更低。
优点科技总经理孟勤海告诉雷锋网,运营商前装市场(地产厂商)应用的智能门锁价位在500-1000元,公寓市场的智能门锁甚至可以下沉到500元及以下。
智能家居厂商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陈园也向雷锋网透露,在B端智能家居实际(项目)方案中,智能门锁成本占比只有20%左右,面板由于需求量大,约占50%-60%左右。
尽管如此,由于B端市场需求量大(一次性订单量大),渠道打通后更容易维护,因而吸引了大部分智能门锁厂商入局,既包括汇泰龙、凯迪仕、金指码等老牌门锁厂商,也包括云丁科技、优点科技这样的互联网厂商。
目前,整个智能门锁行业拥有2000+企业,市场足够大是一方面,另外,技术“看似简单”也有一方面原因。
智能门锁看似只是「传统门锁+AI技术」的简单集合,也因此引来不少入局者和创业者。
那么,智能门锁的技术体系真如想象那么简单吗?
就整个智能门锁核心技术而言,基本可以分为三块,包括传统厂商较为擅长的机械部分、机电结构,互联网厂商比较擅长的ID设计、电子模块、识别模块,以及引入智能二字后,原有体系变地更为复杂的服务团队。
机械部分、机电结构是传统门锁厂商研究了十几年的技术,包括锁体、锁芯、面板、机电结构稳定性等都已经发展相对成熟。有所不同的是,在智能门锁时代,互联网厂商更多在提一个C级锁芯的概念。
据门锁行业强制国标GB21556-2008 《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中对高安全防护等级和普通防护等级做了区分,并针对安全性、可靠性、牢固度等几方面进行了分级,其中高安全防护等级为A级,普通防护等级为B级。其中机械防盗锁具体国标中给出的解读如下:
在公安部最新标准GA/T 73-2015《机械防盗锁》中,其实已经有C级锁相关标准,然而,目前市面上更多C级锁芯基本还未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因而,目前市面上的C级锁芯其实更应该理解为企业针对B级锁芯开发的加强版B级锁芯。目前,各家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ID设计、电子模块、识别模块同为此前智能手机的关键部分,并在安防(包括门锁)领域应用也已经相对成熟。理论上并不应该出现太大的安全问题。然而,就目前整个行业来看,在最重要的安全性上确实出现了问题。
央视财经频道针对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报道,通过检测,40个样品中,有6个批次被特斯拉线圈(也称为“小黑盒”)打开了,占比达到了15%;具备人脸识别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抽样检测的不符合率是100%;30批次有感应卡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发现28批次有风险,占比94%;此外,质检中心专家也指出,采样40批次的智能门锁里,有36批次是具备这个指纹识别功能的,其中有10批次是存在风险隐患,风险程度比较高的。
最让雷锋网感到意外的是,指纹识别这样已经很成熟的技术竟然被检测出存在如此大的问题。因此,雷锋网向金指码市场经理周灝求证。
周灝告诉雷锋网,指纹锁是一个进来容易,做好难的产品,现在整个市场鱼龙混杂,存在大量“技术组装”型企业,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安全性自然也难以保障。
由此可见,无论是机械类,还是电子类应用普遍的技术其实已经相对成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门锁作为安防类产品,对稳定性要求很高,据业内人士透露,严格来说,一款智能门锁在出厂前会做进行多种方案测试,以满足数万,甚至数十万次智能锁寿命检测标准。
除去软硬件方面的技术要求,服务团队在整个智能门锁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比较特殊,所占权重也更重。
金指码市场经理周灝告诉雷锋网,智能门锁是需要有线下安装团队的产品,我们认为代理商拿到的智能门锁产品只能算是半成品,后续安装服务团队也尤为关键。
优点科技总经理孟勤海告诉雷锋网,目前,智能门锁的服务团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走代理商模式,另一类则是走第三方模式。
代理商模式是指通过智能门锁各家厂商自己招商,然后对代理商的服务团队进行培训(目前多为直播培训),由这类服务团队进行安装及售后维护;第三方则缺省了培训过程,类似直接外包。目前国内知名厂商的服务团队大多采用前者。
此外,针对现在整个智能门锁行业存在的问题,赵宏武也指出,目前整个行业的问题是发展还处于产业的初期,最多算是初中期,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球的制造业来看都会存在着一些发展性的问题,而智能门锁产业制约因素主要有四点:
第一,设备跟不是产业发展,导致目前精工制造在智能门锁行业还仅有少数企业在做,没形成规模化;
第二,当前智能锁品牌意识虽然同比传统产业好了很多,但仍然处于较弱势,因此通过质量树立品牌的观念还需要时间形成;
第三,当前处于变革的时代,智能锁低质低价求量发展的落后思维还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市场,导致一些恶性的竞争出现;
第四,因为智能锁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三为一体的产品,而且发展时间较短,尽管整个行业为此付出是巨大的,但仍然还没有完全成为有机的整体,会出现一些技术上、产品上、质量上的发展问题。
纵观近几年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大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某个新兴市场出现时,会带动资本疯狂涌入,此时市场存在较大的泡沫;
第二阶段,资本冷静后,陆续死掉一批企业,整个产业开始由资金导向转为技术/产品导向,产品竞争步入正轨;
第三阶段,技术上升期和产品普及期,相应技术和产品得到一定突破后逐渐走向成熟,市场逐渐稳定,头部品牌逐渐形成。
智能门锁行业虽然发展已有十几年,但随着互联网厂商的大量涌入,整个行业再度升级,智能门锁行业同样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现在整个智能门锁市场概况,雷锋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智能门锁应用较多的一二线城市渗透率不足10%,整个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
与此同时,智能门锁经历了第一波市场高涨后,出现2000+智能门锁企业。然而,据雷锋网从产业链获悉,2000+智能门锁企业大多为组装、代工,没有基础研发、质量检测的中小企业。雷锋网认为,整个市场尚存在大量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假繁荣」的景象。此外,雷锋网也了解到,进入2019年,智能门锁行业已经开始第一轮筛选。
就整个技术链条来看,机械结构方面,虽然存在诸如C类锁芯这样的“新概念”,但基本技术经过传统锁业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熟,目前欠缺的是相关行业规范的逐渐完备;电子结构方面,锁体机电结构、指纹识别等相关技术在此前也有一定基础。当在稳定性验证上,仍不可忽视。
市场上的乱象更多是「技术组装厂」带来的真假难辨,不过,像人脸识别这类在智能门锁上应用还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尚需更多验证和考量。
线下服务团队构建是智能门锁企业关键之处,也是之后入局者需要特别关注的点。如何搭建自己的服务团队,如何能够及时安装、及时维护,同时,将服务团队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信息应用到产品优化和技术改良中也是值得考虑的地方。
近几年,智能门锁行业被看好。作为用户刚需,也确实应该被看好,目前仍有相关企业陆续入局。然而,国家对智能门锁行业的抽检也越来越频繁和严格,整个行业也已经开始进入第一轮淘汰赛。
在这片森林里,谁将活下去,伴随整个行业走向而立之年?
相关文章:
专访优点科技孟勤海:智能门锁市场迎来第一轮洗牌,厂商如何面对?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