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13年12月,在央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上,雷军主动向董明珠发起赌约,“小米如果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董总输我1块钱就行了。”董明珠当即还击,“1块钱不要在这提,我跟你赌10个亿”。格力与小米的“10亿赌约”,随即被贴上了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之间对决的标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不过,2月9日,当董明珠在出席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被问及“10亿赌约”的时候。她表示,“如果查一下小米的变化,他已经撤销了这个赌约,因为当时他跟我赌的是产品,据说他现在已经进入房地产行业。我觉得,搞房地产就不符合跟我赌约的条件了。
而雷军随即对央视表示,小米并未涉足房地产,也没有做房地产的计划,公开打脸。
实际上,自从打赌之后,两人口水战不断。从小米美的是两个骗子,到格力做手机分分钟超过小米,董明珠也是够拼的。
董明珠为啥要找个站不住脚的借口毁约呢?她打赌的时候看错了啥?
应该承认,格力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制造业企业。格力的前身是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老企业,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也有很久的历史了。
从血统上来看,格力与海尔、海信、长虹这些企业有点类似,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家电巨头。从1991年只有一条生产线的小厂开始,慢慢积累,搞技术、抓质量,做营销,逐步成为家电行业的巨头。2014年的1400亿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技术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厂房是一间一间盖的,工厂是一座一座开的,空调是一台一台卖的。这种传统制造业的积累方式让董明珠不相信小米这家成立没有几年,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的公司能超过自己。
而小米来自另外一个世界。小米的雷军出身自软件企业金山,在武汉大学的时候据说代码就写的很棒。在金山上市的过程中,雷军见识了资本的魔力。而苹果带动的智能手机浪潮给了雷军机会。
和传统制造业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发展不同。雷军进军的智能手机行业不需要做这么多。
在产业链分工已经非常完善的智能手机行业,雷军可以轻资产运营。
雷军不需要开工厂,盖厂房,招聘工人,购置机器设备。雷军只要设计好产品,搞定供应链,做好营销和电商销售。生产的事情,交给富士康就行。
小米的互联网轻资产运营模式,销售额只与营销有关,只要有需求,供应链厂商和富士康可以贷款去修建工厂,增加生产线,招募工人。
与格力竞争的不是小米,而是小米背后的整个产业链,从这个角度看,董明珠的打赌就有些草率了。
小米手机长期以来都是性价比的代表,到了最新的小米Note才有点了精品设计制造的意思。
就是说,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产品,而在体系。在小米的体系下,软件、硬件、服务、支付、云服务、媒体……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综合的竞争力。
这套竞争力用到手机上,就是小米手机的奇迹。当手机遇到瓶颈的时候,这套竞争力还可以用到的别的东西上。小米空气净化器是万利达制造的,但是最后要算到小米的销售额里面。
就是说,小米有一套厉害的体系能卖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任何东西,甚至格力都可以给小米代工空调,然后算到小米旗下的销售额。
小米品牌和体系可以推出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盒子、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智能插座,小米灯泡……
如果小米想扩大销售额,应该去做汽车(玩笑)。
格力空调要PK的对象不是仅仅是小米手机,而是挂着小米牌子,由各种各种厂商生产的产品。5年下去,谁知道小米牌子下能有多少东西?
而格力每年200亿已经是非常快的增长的,成熟的家电和中央空调市场有这个速度已经是了不得。
格力的增长是加法,小米的增长是乘法,小米如果在随便一个领域复制了小米手机的成功,格力就输定了。
所以,董明珠看势头不妙,不惜自毁形象也要毁约。
其实,小米能够崛起还是要感谢格力这类一点点积累的传统制造业。
没有传统制造业,小米营销再厉害生产不出来东西也白搭。正是因为有众多像格力一样的企业,小米才能靠设计和营销做轻资产运营。
在光鲜的互联网企业后面,是默默无闻的工业基础。如同马云的辉煌实际来自于中国强大的电信、交通、金融服务业一样(没有网,上什么淘宝?银行手工记账,你如何支付?没有公路铁路机场,快递骑马江浙沪包邮是不行的)。小米也离不开工业基础。
雷军、董明珠都无须对赌局太在意,都是牛人,只是角色不同而已。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