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张伟 | 2016-12-12 23:29 |
这些年,中国“智能短途交通”行业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包括平衡车、扭扭车、电动滑板车以及各种变型延伸产品,产能占到全球的90%以上。但光鲜表面之后是“该行业尚无国家质量标准,在美国、欧盟等主要出口市场存在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纠纷”的现状。
为改善这样的局面,收购平衡车始祖Segway成为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绝对领导者的纳恩博(Ninebot),正积极参与“智能短途交通”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
双十二这天,这家公司宣布联合国家相关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国际认证机构(UL、ATSM)、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及相关企业启动中国电动平衡车国家标准立项及起草工作,同时公布“智能短途交通”行业中国质量(CQC)标准。
巧合的是,今天也是小米米家发布电动滑板车的日子,这款新品的出品方便是小米生态链企业Ninebot。
如果要深究这一“巧合”,那就不得不提交通部门的一纸禁令。今年8月,北京、上海等城市交警部门表示,平衡车的使用范围只能在封闭的小区道路和室内场地,使用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和独轮车等代步工具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不仅会作出罚款,还将责令违法人立即改正,不得继续使用此类滑行工具。
这样的管制,显然会对这家公司产品的使用场景形成限制,对于潜在购买者是一种无形的逼退。因此,Ninebot此时积极与有关各方进行沟通合作,尽快制定国家统一质量标准,让类似的智能短途交通工具及早规范上路,拿下更多“路权”是利益直接相关的。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意义,那是后话。
当然,整个“智能短途交通”产品的发展历程,也满含各方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博弈。
在扭扭车、平衡车开始吸引眼球的头几年,经常会听闻这些产品因为电池的问题出现自燃甚至爆炸,还引发了人员伤亡。在美国和英国都发生过,统计显示,2015年发生了40多起相关事故。亚马逊还曾将大批此类产品下架,并且索要电池质量文件。这其中不乏众多来自中国本土并且销往海外的产品。
特别是当年的“寨都”深圳,很多扭扭车商家为了继续玩下去,开启价格战——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那时的市场处于混乱状态,没有人站出来把这批人踢出去。“反正没有标准,只要能用就行”反而成为标准。
虽说如今状况变好了一些,但是缺乏统一质量标准依旧是痼疾。而且,问题绝不只存在于质量安全问题,专利纠纷也是如影随行。
2014年9月,还未被Ninebot收购的Segway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诉讼,发起337调查,起诉包括乐行、Ninebot在内的5家平衡车公司侵犯专利,其中包括技术专利和外观专利。
直到今年的3月份,这起案件的结果才浮出水面,ITC颁发的最终裁决书显示,针对未经许可的平衡车产品进入到美国市场签发了普遍排除令(General Exclusion Orders)。意味着全球范围内,未经许可的涉案两轮平衡车产品,在Segway持有的专利有效期内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销售,只有Segway和Ninebot可以继续在美国销售相关平衡车产品。而这则是因为Ninebot在去年4月份完成对Segway的全资收购,将获得Segway旗下三大产品系列近十款产品的所有权,行业400多项核心专利,以及人才、生产线,全球经销商网络和供应商体系。
今年1月份的CES上,中国的一家电动滑板厂商还因为专利纠纷问题被强制撤展。当然,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都可以写就一本专利纠纷史。
这足够说明,在知识产权上,国内目前重视程度远不如美国高,监管也跟不上。
以上所有痼疾,也印证了“智能短途交通”领域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沟通非常必要且迫切。为此,“中国国际商会智能短途交通专业委员会工作组”也在今日正式宣告成立,将主导推进相关工作的进行。
该工作组将会下设秘书处、知识产权工作小组、质量标准工作小组、法律工作小组、公共关系工作小组和产业链整合及配套工作小组,全方位开展行业工作,力促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工作组通过不懈努力,已经推动行业内首批国标立项,正在筹备“智能短途交通”行业首部行业发展白皮书。首批电动平衡车国标《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和《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已经正式开始起草,并于一年后报批。
现场,“智能短途交通”行业的中国质量认证(CQC)标准出台,涵盖整车的安全测试,如性能、机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要求。据悉,CQC认证标准平台已经上线,已经有部分企业投入到标准认定的工作中,且电商平台京东商城也表示将积极支持CQC认证标准。
诚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戴着镣铐能否舞出更美的姿态,还取决于Ninebot们。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