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苏珊珊
发送

0

对话满电出行王颖:充电市场将往精细化运营方向转变

本文作者: 苏珊珊 2021-05-18 11:37
导语:未来,充电服务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从早期的资源整合能力转变为综合的运维能力。

对话满电出行王颖:充电市场将往精细化运营方向转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正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公安部数据显示,我国新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9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00万辆,占比81.32%。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正催生出一个越发壮大的充电服务市场。

目前,这一赛道,除了有自建充电站点以刺激市场购车需求的新能源车企,也吸引了不少专门负责充电桩建设、管理、运营的充电服务商。

多方合力之下,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从2015年的5万根不到,增至80.7万根,公共充电站也从原来的2000座不到,拓展到如今的超过6.38万座。

只是,如此多的充电桩要如何进行运营、管理和维护?车主又如何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寻找站点并及时补充电力?早期暴力扩张的阶段过后,充电服务市场将走向何方?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续航里程又将给充电运营商带来什么新挑战?

围绕这些问题,近日,新智驾与满电出行CEO王颖进行了一场对话。

由基础服务,走向智慧化充电服务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2.7万台,同比增加42.0%。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86.8万台,同比上涨58.8%。

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对于车企、出行平台等企业而言,如何整合现有的充电服务网络,规划布局自己的品牌专充网络已然成了未来新能源出行服务市场竞争的关键;而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如何及时找到对应的充电站点、如何根据电池电量安排行驶路线和充电频次,也成了亟需解决的车辆使用难题。

基于这一市场需求,致力于将充电需求和出行场景进行有效结合的聚合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其中,于2019年正式成立,由四维图新内部孵化而来的子公司满电出行,依托母公司在技术、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和支持,主要通过大数据、智能规划等技术赋能车企、出行平台等企业级客户,进而为其平台上的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充电服务。

王颖向新智驾表示,四维图新的集团定位是“智能汽车大脑”,其中主要包括了科技技术、生态两大板块。而满电出行就是隶属于其中的生态板块,旨在通过充电平台的运营能力,进一步体现生态的价值。

作为连接充电硬件供应企业和新能源车主的桥梁,满电出行不仅可以协助B端客户面向C端,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充电方案规划、分解识别充电健康度等智能充电、安全充电的服务,还能通过日常运营的大数据分析,为B端客户提供充电站点建设的优化方案。

由粗放化布局,走向精细化管理

事实上,行业发展早期,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充电设施布局时,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在短时间内以充足的资金,抢占好地段,建设更多的充电站点,至于后续的运维管理、车主的真实需求等事关用户体验的问题却很少出现在这些企业的考虑范围内。

潮水退去,前期发展不均衡、规划布局过于粗放导致的充电桩整体利用率低、回报周期长等遗留问题开始逐渐显现。

艾瑞咨询的报告指出,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已经在2019年迎来战略调整期,主要体现在开始逐渐脱离“超前投建”的增长模式,转而进入良性的需求驱动的增长阶段。

未来,充电服务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从早期的资源整合能力转变为综合的运维能力,即要做到规划布局合理化、运营方案差异化、基础设施互联化等等。

王颖对此持有类似的观点。

她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而言,今年或明年将进入迈台阶的阶段,即相当于从早期的萌芽阶段,开始往真正的服务化运营层面转变。

“早期暴力扩张的阶段过去后,可能更多的就是理性的投入和更重视用户体验的充电服务。”王颖说道,“原来可能大家靠的是抢地段、抢位置、抢资金,看谁的充电站点建得多。但现在大家反而更理性了,不只在量级上比拼谁建的站点多,还会在整个服务特色上,考虑怎么提高精细化运营的服务能力,提高附加体验的软性价值。”

在她看来,近两年一定会涌现出在各种特色运营场景下、拥有不同商务合作模式的服务,以填补目前的市场空白。

续航里程提升,将正面推进充电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与此同时,在日渐繁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驱动下,车载电池的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攀升。

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当前中国的电池材料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行列。随着能量密度高的三元电池的工业化、电池系统的结构创新,车载电池能量实现大幅增加。

尤其是,CTP无模组技术、刀片电池等结构创新,大大提升了电池的成组效率,使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车辆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0公里。

只是,当车载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越来越强,消费者对于补电的需求是否会因此下降?整个充电服务市场是否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王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她认为,“续航里程的提升只是降低了充电的频次。实际上,续航里程越长,对充电技术的变革,或者是服务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是一个不断相互促成的过程。”

具体而言,当续航里程变长,充电技术、充电运营的重心、充电桩的分布建设和策略等等精细化管理的部分都将随之调整。

在王颖看来,以前电池的续航里程只有200公里时,充电桩建设强调的是密度。但是,当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甚至1000公里时,要考虑的则是服务的广度。

“原来可能只要提高城市某一个区域的充电桩密度就可以了,但现在的新能源车已经可以说走就走了,整个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大,这对充电平台服务的智能程度和准确性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消费者对充电服务的品质和能力的需求也会随之升级。”

除此之外,由更大的电池容量带来的更长的续航里程,也将推高人们对充电效率的要求,高效的充电技术、快充桩的建设也将在这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此外,车载电池的续航能力提高,也将增强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当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充电服务行业也将变得越发繁荣。在这过程中,随着流量的增大、充电服务频次的增加,此前在充电运营上遇到的问题也将在这些用户数据的反哺下得以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续航里程的提高,其实对整个充电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