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思佳 | 2017-09-23 00:06 |
*博世及加速器成员合影
雷锋网·新智驾消息,在距离博世7月份宣布15家初创企业首批入驻加速器后的两个多月后,博世加速器连同入驻企业一起交上了第一份成绩单。
9月20日,在位于上海的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会议厅,博世加速器举办了首批15家入驻企业的Demo day活动,包括商汤科技、Momenta、驭势科技、地平线等公司在内的15家团队悉数进行了展示演讲。在演讲中,还穿插了围绕自动驾驶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15家创企代表、博世高管及部分投资机构参与讨论。
据博世官方此前披露,博世加速器是博世联合PNP共同开启的“汽车上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项目。项目于今年4月份开启,6月20日完成第一批企业招募,7月开启博世培训流程。这十五家企业分别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此次Demo day,是博世加速器连同15家入驻企业在两个月的培训后,首次对外的成果展示。博世新业务发展总监、博世加速器项目负责人Crystal Zhang在会前专访中告诉雷锋网·新智驾,博世此次加速器项目最大的初衷,在于为博世寻找业务层面乃至更深层面的合作伙伴。
如今看来,他们已经收获了不错的成果。
在Demo day活动开始前,雷锋网·新智驾还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博士,就博世在自动驾驶业务布局进行了访谈。下文来自雷锋网·新智驾对陈黎明和Crystal Zhang的专访内容整理。
*(左起)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博世新业务发展总监、博世加速器项目负责人Crystal Zhang
Q:博世加速器在选择初创团队时,指导选择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Crystal Zhang:我们有几条标准。
第一是专注领域在传感器、算法、人机交互、互联互通四个方面,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我们就不会选择;
第二是它的技术必须不单单在中国领先,放眼全球依然领先,因为博世选择合作伙伴不会局限于一个国家;
第三是团队本身一定要有原创技术,它的原创技术是够领先的。前三条标准我们不妥协。
其他几条标准如果初创的技术很牛,我们可以做些让步。这几条标准,第一是它必须是专注中国市场的,这一期有3个团队来自硅谷,但是他们专注中国市场,并且创始人是中国人;第二初创需要完成一轮以上融资,因为我们希望初创能专注在技术产品和业务的突破上,而不要总为融资分散注意力;第三,我们希望团队的技术验证已经完成,已经接近商业化阶段。
Q:您刚提到专注中国市场,这是否也在表明博世加速器在为以后自动驾驶在华的市场化做准备?那么具体一点,我们与这些团队未来在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的具体合作会怎样展开?
Crystal Zhang:我们与初创合作会分几种方式。
一种是项目业务层面上的合作,在具体项目上,某一家初创有合适的能力和我们匹配,我们就在这个项目上联手,一起把它推向商业化落地。
另外一种是成为彼此的供应商。例如这期加速器的传感器公司可能会成为博世的Tier 2供应商,而博世也可以向加速器中的图森、驭势、清智科技等做整车运营的公司提供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也同样可以提供给包括Momenta在内的算法公司。
第三,我们也希望在这些初创中,能有一些能够和我们达成更深度的合作,例如战略联盟,甚至股权介入,也不排斥在更长远的未来,有一些可能是我们项目收购的目标。
目前加速器刚刚启动,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在这些合作上推出实质性的进展。但有一个目标非常清晰,加速器中的绝大多数初创会成为博世中国市场业务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希望有一两家成为博世全球的合作伙伴。
Q:当时博世加速器开启时表示,希望在加速器结束后达到三分之一项目合作的成果,目前是否能达成这一目标?
Crystal Zhang:刚才提到,整个加速器一个非常大的初衷,是在为博世在寻找合作伙伴,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有三分之一至少达到项目上的合作,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推进中。但同时,我们也有更大的目标,就是除了项目合作之外,能有更深程度的合作。
Q:之前提到博世将有两种孵化形态,一种是从1开始,也就是目前的加速器形式,为期三个月,还有一种是从0开始,孵化时间可能长达9个月。那么目前的加速器项目,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Crystal Zhang:三个月是比较典型的加速器时间。我们在7月初启动,7月一半的时间用来完成标准化培训,下半个月的时间用来准备整个8月为15家初创做workshop(研讨会),除了要配备合适的导师和教练专家之外,也要对初创最关心的问题有一个深度的理解,我们是基于各家初创提交给我们的最关心的问题去组织合适的专家参加workshop的。
整个8月,我们组织了15场workshop。9月份,我们协助初创一起准备最后的Demo day。三个月的安排,节奏上刚刚好。
Q:从0开始的孵化具体指什么?
Crystal Zhang:孵化的项目是博世内部评估的具备市场前景的项目,在外部搭建团队完成产品商业化。目前这个模式还在试水阶段。
Q:从0到1的孵化将从什么时候开始?
Crystal Zhang:从0到1,目前有一个试验项目在进行,7月份入孵,到明年3月、4月毕业,我们会找合适的时间来公布更多细节。
Q: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领域,博世的整体规划和商业化产品落地是如何布局的,在中国市场又是如何?
陈黎明:整体的规划分三块,第一是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第二是城市工况自动驾驶,第三泊车。
实际上,我们基本把智能出行的几个板块全部覆盖了,我们不只是做某个部件或功能,而且对整个自动驾驶、智能出行做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在中国,其实与我们的全球战略相同,也是涵盖了上述三个方面。但谈到落地,我们有一个时间规划。目前,博世在Level 0、Level 1上已经做了很多项目,包括AEB、ACC等,国内的很多新车已经基本搭载了我们的设备。同时,国内一些主机厂的自动驾驶研发调试,博世也有参与。
在功能和产品的逐渐升级过程中,还需要许多技术升级,实际此次博世AI加速器,也是我们寻求合作的途径。同时在今年4月份,我们与高德、百度、四维也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展开了合作。
回到自动驾驶,我们还是会逐步循序渐进地推出产品,从低级到高级,例如下一步博世会推出交通拥堵辅助等自动驾驶功能。
Q:博世对于L3以上,甚至是L5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是否有一个时间表?
陈黎明:计划在2020年左右,我们会推出Level 3高速公路工况自动驾驶,同时我们与戴姆勒有一个合作研发,计划在2022-2023年推出Level 4级城市工况自动驾驶。
Q:博世对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量产是否有研发计划?
陈黎明:我们目前还在做一些研发,要等合适的时候,与大家分享这个计划。
Q:如何看待激光雷达在整个自动驾驶方案的必要性?
陈黎明:我们一直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呢?在汽车工业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这也是在自动驾驶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需要用多种技术来实现整个方案,在自动驾驶达到Level 3以上时,对车的管控责任就由人转交给了系统负责,这时感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的决策控制。所以我们需要传感器冗余方案,以保证不同路况、天气情况下对周围环境的精确感知。
Q:在博世看来,目前业界在自动驾驶的研究和部署上还存在哪些亟待攻克的问题,博世在其中将如何应对?
陈黎明:自动驾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目前传统的解决方案已经遇到了一些瓶颈,所以需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但技术难度仍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许多人都在做某些部件或功能的深入研发。但最终,自动驾驶需要一个系统化集成的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目前为止,业界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自动驾驶系统的验证和释放的解决方案,这一方面大家谈得还不是很多,但这是必须的。
从博世来讲,我们除了在自动驾驶关键部件和功能上深入研发之外,还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很有能力从事系统集成和释放的工作。到目前,如何按照车规级的要求,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验证和发布,还是个有待解决的题目。
请关注雷锋网·新智驾(公号:AI-Drive)对博世“汽车上的人工智能 ”加速器的后续报道。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