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吴德新 | 2017-03-22 14:41 |
当雷锋网新智驾拜访ZenDrive位于旧金山3rd Street的总部时,这间累计实测驾驶数据超过百亿英里的公司如同它在线上一样低调。在3rd Street拐角处一扇毫不起眼的木门背后,沿着楼梯进到2层。墙上的地图告诉我们,这家公司的业务已经从北美、欧洲向着亚洲和非洲渗透。
2013年Jonathan Matus从Facebook离职创业,主要方向是通过手机记录和分析司机的驾驶行为,从而提升司机的驾驶习惯。在那个时间,智能手机的用户增长迅速,与ZenDrive同类的司机驾驶分析软件比如DriveWise.ly也在同一时间创立。但在随后6个月内,Jonathan和ZenDrive的初始团队选择调转方向,将原本直面司机服务的产品调整为面向车队、保险公司服务,并与第三方应用合作共同收集数据,提供安全驾驶有关的功能。
2016年10月,在ZenDrive成立3年多之后,官方宣布实测数据达到了10亿英里,同期他们还宣布与Life360的合作。Life360将嵌入ZenDrive SDK,与后者分享50多万用户的实际驾驶数据,而ZenDrive反过来为前者提供即时车辆碰撞提醒等驾驶安全功能。Jonathan告诉雷锋网新智驾,大量与第三方的合作使得他们的数据量增长飞快,到2017年3月,ZenDrive获取到的司机驾驶数据已经达到100亿英里。
除了商业车队从ZenDrive获取车队驾驶运营报告,保险公司同样从ZenDrive的数据中制定保险政策。2016年,ZenDrive还宣布与卡车自动驾驶技术公司Otto合作,在Otto之前并没有人正式评估过商用自动驾驶的事故风险,因而Otto如果需要跟保险公司合作,双方合作的费率缺乏可靠的依据。Otto联合创始人Lior Ron在这一合作之后向媒体表示:“Zendrive至少帮助Otto削减了50%以上的保险费率。”
国内大部分关注智能驾驶的业内人士并不知道ZenDrive,ZenDrive上一次被国内媒体大面积报道还是2016年蔚来汽车北美CEO Padmasree Warrior加盟ZenDrive董事会。这应该与2016年年初ZenDrive完成一笔由Sherpa Capital领投的1350万美金A轮融资有关,Padmasree Warrior也是Sherpa Capital的投资人,雷锋网新智驾也正是通过Warrior和蔚来汽车联系到了ZenDrive。
在拥有相当大规模的司机驾驶数据之后,大量的汽车OEM和自动驾驶开发商也在过去一年中找到ZenDrive。汽车厂商们都在积极搜寻能够应用于汽车的垂直服务,而刚刚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则需要丰富的数据来衡量现有技术的能力和风险。Jonathan Matus告诉新智驾:目前他们跟全球大部分顶级OEM都有合作,而在自动驾驶方面Otto、Mcity等项目同样受益于ZenDrive从百亿英里驾驶数据中获得的经验。
在积累百亿英里驾驶数据之后,司机和未来的汽车将如何从海量数据经验中获益?下面是雷锋网新智驾与Jonathan Matus的对话,新智驾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新智驾:今年1月份,我们公布过当时累计测量司机驾驶数据达到30亿英里,现在最新的数据是怎样的?
Jonathan:我们刚刚突破了100亿英里的驾驶数据。
让我来简单说明一下背景:ZenDrive公司成立以后我们大约花了3年时间才达到第一个10亿测量数据的里程碑。而大约2年前,我们上线了开放平台,我们可以跟第三方合作共同收集数据并为司机提供安全驾驶相关的功能。目前来看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针对司机驾驶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的开放的移动平台。也正是因为第三方的合作,我们数据增长变得非常迅猛。
在花了3年时间达到第一个10亿英里之后,我们只花了7周时间就达到了第二个10亿英里,3周以后达到了30亿英里,再接着就是2周达到40亿英里。现在我们刚刚过了100亿英里。
新智驾:从公开的信息来看,ZenDrive从多种途径来获取数据:①商业车队部署安装ZenDrive应用 ②第三方应用集成我们的SDK ③一些城市或者自动驾驶项目的专项合作。那么这里面,哪些途径贡献了我们主要的数据增长?
Jonathan:最大的增长来自我们与一些应用服务的合作,第二大增长来自商业车队。我没法告诉你这些途径所贡献增长的具体比例,但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和SDK集成贡献了50%以上的增长。
举个例子:在去年我们宣布了跟Life360的合作,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50万的家庭用户。我们通过ZenDrive的技术为他们提供即时的车辆碰撞警报,在车辆发生事故后第一时刻通知家人,我们也提供家庭中年轻成员的驾驶分析报告,整体目标就是让家庭用户感受更安全。
新智驾:眼下,我们主要在调用哪些传感器,来收集哪些数据,未来是否会增加一些数据的类型?
Jonathan:我们主要通过司机的手机在收集数据,包括陀螺仪、GPS、距离传感器等,有时我们也会调用一些其他的传感器比如麦克风,来理解司机的驾驶行为。理解司机的驾驶行为包含多个层次:
第一个层级是司机的驾驶风格,比如猛踩刹车、猛踩油门、快速过弯等等;
第二个层级是我们会判断司机的驾驶是否是合法合规;
第三个层级是判断司机在开车时的专心程度或者分心程度:他们在开车的时候是否使用了Facebook或者Twitter,他们开车时是否接打了电话。
我们也在拓展所分析数据的范围,包括智能联网汽车的数据、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除了单纯从手机收集数据,我们也开始尝试从OBD、CAN总线以及LiDAR这类新的路径/传感器中获得数据。
去年我们跟Michigan Mcity达成合作,同时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在使用我们的数据分析服务。关于Mcity的合作,我可能没法透露太多信息,但这是Mcity第一次跟创业公司有深度研发上的合作,方向聚焦在智能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上。
考虑到我们现有的数据规模和增长速率,我们应该是驾驶分析领域覆盖范围最广、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新智驾:刚刚我们谈到跟汽车厂商的合作,汽车OEM的需求是什么?
Jonathan:无论是对于现在的汽车,还是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OEM厂商对安全有极高的要求。自动驾驶汽车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厂商们希望验证在一个阶段内针对特定的市场自动驾驶汽车是否已经可以开始上路。他们需要将这种安全标准量化,并且跟同一市场内的普通车辆安全性进行比较。
新智驾:目前跟我们合作的自动驾驶厂商或者车厂有多少呢?
Jonathan:我现在可以透露的信息,全球绝大部分顶尖的车企在自动驾驶的开发上,都跟我们有不同程度的合作。这些车企主要在美国和欧洲,暂时没有中国的厂商,我们也非常欢迎跟中国的厂商合作(笑)。
相比之下,我们跟Tier 1厂商还没有太多的沟通。车企们现在都在非常积极地寻找能够应用到汽车上的服务。
新智驾:在未来的汽车上,数据和算法对于OEM和技术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们合作的数据归谁所有,你们怎样分享数据?
Jonathan:我们跟OEM在一个相互感到舒适的区域内合作,OEM能够访问和看到这些数据的分析报告。
新智驾:未来的汽车本身都会是智能联网的,你如何判断OEM或者其他的竞争对手不会进入驾驶数据分析的领域,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Jonathan:首先我们的数据增长非常快,其次我们不光了解美国的汽车用户,我们的数据使得我们能够理解非常多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里司机的驾驶行为。汽车OEM是不太可能投入那么多资金在全球各地收集测量类似规模的数据的,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ZenDrive目前在美国和欧洲非常强劲,在这两个地区我们都拥有数百万量级的司机。而且我们的数据分布跟汽车的实际销售情况是正相关的,每一个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都会有大量的我们的司机分布。我们在亚洲和非洲也有一部分客户和数据。
新智驾:我们有非常大规模的数据,那怎样评估我们的算法足够优秀?
Jonathan:当你收集了非常多的数据,你会发现这些数据中有大量的规则,这些规则跟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有相关性的。我们根据这种相关性对司机的驾驶行为打分,当我们对司机的评分较高时,司机发生交通概率的风险是比较低的,而反过来,则需要司机提起注意。
我们也在跟一些全球最好的调研统计机构来合作验证这些数据的相关性。
新智驾:除了提升司机的驾驶行为,我们的数据目前是否还有其他的应用方向?
Jonathan:我们跟美国主要的几个大城市也有合作。
大约2014年在斯德哥尔摩发起了一个多个大城市联合的项目叫做Mission Zero,Mission Zero是这些城市承诺在未来10年内希望在各自的城市中实现0个交通事故致死。这些城市随后调用资金、资源和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确保城市道路上不发生重大致死的事故。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本身是没有大量结构化的数据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判断一个措施是否是有效的,或者说决策哪个措施更为有效。
目前我们合作的一部分成果已经公布出来了,比如我们能看到对其中某个交通路口的改善,能够降低街道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新智驾:在超大规模的数据量下,我们怎样取回和有效地计算这些数据?
Jonathan:负责我们基础架构的团队曾经搭建了一部分Amazon和Google AI的基础架构,所以我们相对擅长于大规模数据处理架构的设计,并且知道怎样用大规模的数据构建更强更精确的功能。
不过即便如此,鉴于我们的增长速度如此迅猛,团队的运转压力还是很大,传输运算这些数据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另外,我们的合作伙伴们也会赞助一部分的基础架构建设和运营投入。
你可以看到,在2015年12月我们实测分析的驾驶里程数还是1亿英里,现在已经是100亿英里了。
新智驾:我们怎样向我们的客户收费,从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商业车队我们是采取每辆车/每月几美金的收费方式,那么其他的合作方式呢?
Jonathan:汽车厂商主要是为数据的权限付费,他们能看到和调用数据,之后每个月他们为数据的更新付费。保险公司与我们合作的方式也是接近的。
新智驾:在ZenDrive早期的定位中,我们提到更多为司机优化驾驶路径、节省油耗这样的功能,而今天我们更多提到为驾驶提供安全保障,这个策略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Jonathan:这个转变可能是在我们成立的6个月内就发生了。最大的原因是最初我们以为司机个人是最容易接受从驾驶数据分析到提高安全这样的产品的,但我们后来发现与第三方的应用和机构合作是能够帮助我们最快地增长。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