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于胜越
发送

0

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流深光电首次公布激光雷达布局

本文作者: 于胜越 2019-02-25 16:01
导语:流深首次对外透露两款激光雷达产品车规验证及量产计划。

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流深光电首次公布激光雷达布局

2018年,奥迪发布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奥迪A8时,行业内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款新车前脸嵌入的一款激光雷达——ScaLa,这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由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和激光雷达公司 Ibeo 历时七年研发设计而成。

自ScaLa之后,关于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的消息几近空白。大多数激光雷达供应商处在测试验证技术阶段。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目前国内并未出现车规级激光雷达。

2019年,一向行事低调的流深光电打出“成为国内首家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供应商”的口号,并首次对外透露两款激光雷达产品车规验证及量产计划:

  • 面向前装市场,与车和家合作,于今年完成48线激光雷达Argus的车规级验证;

  • 面向自动驾驶测试运营市场,于今年实现128线激光雷达Omini的商业量产。

具备“军规激光雷达量产”基因的流深光电

与那些从主机厂、一级供应商、科技公司脱离创办公司的团队不同,流深光电创始人孙伟伟是激光雷达圈子里的“老兵”。

孙伟伟早前曾任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并带领团队实现了新体制长距离激光测距技术在国内的首个军用型号研制突破和批量列装。需要提到的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主要承担中国主要军用激光测距、激光制导系统研发量产任务。

创办新公司后,孙伟伟带领的核心团队也多来自军工科研院所 、光电领域的国际巨头,平均具有10年以上的激光系统的研发量产经验。现公司团队规模40人,专注于精密激光、光电传感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除应用于汽车领域外,其激光雷达技术还涉足测绘及工业机器人行业。

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流深光电已完成三轮融资:2016年10月,流深完成天使轮融资,由真成投资和明势资本共同领投,投资金额未披露;2017年4月,流深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结束,真成投资领投,明势资本和雅瑞资本跟投,同时获得主机厂车和家的战略投资;2018年8月A轮融资结束,开始建设自动化工厂。

面向前装量产,与车和家合作完成48线激光雷达车规级验证

面向前装市场,流深正在跟随投资方主机厂车和家的步伐。按照李想的规划,车和家希望能成为中国最大、最早的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用户。相应地,流深打出“成为国内首家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供应商”的口号。

2017年,在引入车和家的战略投资后,针对这家整车制造商的智能驾驶体验需求,流深论证开发了适用于L3/L4级别的车规级48线激光雷达Argus,并计划在今年完成车规级验证。

在车载激光雷达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流深而言,“两年内完成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研发验证”既是一大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行业早期,激光雷达技术方案百家争鸣,诸多新型技术方案处于概念提出、原理试错阶段,应用于自动驾驶的理想激光雷达产品形态尚未出现;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作为自动驾驶无法绕过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带着“不成熟”的帽子:

  • 技术层面:因L3/L4高级别自动驾驶目前还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尚无定量标准,对于各级别自动驾驶对应的激光雷达性能指标,行业目前仍未达成共识;

  • 落地层面:车载激光雷达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全球在该领域投资不足;且技术设计不成熟,难于生产;制造工艺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良品率低。这使得车规级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成为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于确定激光雷达性能和车规级量产,流深已做好两手准备。

激光雷达性能:孙伟伟并不认为有绝对好的技术路径。在其看来,激光雷达作为复杂的小型化集成系统,需先明确最终目标及使用体验,后选择合适器件、技术进行组合。不同时间点、不同性能需求、不同底层器件产业基础,会产生不同的局部最优选择。

总结来说,无论是哪种技术路径的激光雷达,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在视场、分辨率和探测距离上做出权衡。最终选择哪款激光雷达还要看其的安装位置和车辆对不同性能指标的需求。例如安装在侧面的激光雷达可能不需要特别出色的探测距离,一级供应商和汽车厂商希望通过不同激光雷达组合实现成本和效能的最佳平衡。

在前装上车层面,面向L3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汽车目前无需360°周视,侧重于前向,且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希望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然而,已实现车规量产的Scala在分辨率层面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4线、分辨率0.8°、垂直视场3.2°——在该指标下,Scala的作用与毫米波雷达相当,可实现的自动驾驶功能有限。因而,在4线Scala激光雷达推出不足两年后,法雷奥推出16线Scala 2代产品。

相比2010年开始研发的Scala,2017年论证开发的Argus在激光发射单元和光学结构层面存在差异,分辨率方面更胜一筹。4线激光雷达Scala的有效探测距离大于200米,水平视角145°,分辨率0.25°,垂直分辨率为0.8°,四层扫描空间,波长905纳米。

据流深提供的产品数据显示,48线激光雷达Argus有效探测距离超200米,垂直分辨率为0.2°,拥有超过155°的前向水平视场角,垂直视场角9.6°。与Scala类似,Argus可以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前保险杠等位置,易与整车融合。

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流深光电首次公布激光雷达布局

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流深光电首次公布激光雷达布局

需要关注的一组参数是0.2°垂直分辨率,相比于Velodyne 64线激光雷达产品的0.33°,高出65%,是Scala 1代的4倍、Scala 2代的3倍。这意味着,Argus可以帮助自动驾驶系统提早发现微小物体,采取控制策略,提升自动驾驶驾乘体验和安全性。

车规级量产准备:激光雷达作为新兴汽车传感器,车规级产品量产是一大问题,也是未来行业竞争的真正关键。然而,有一些技术类型和方案很可能需要5-10年才能通过车规验证,甚至可能过不了车规。类似的声音也曾传出。

Argus借鉴已经实现车规级量产的法雷奥Scala的技术路径,选择振镜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相比机械式激光雷达,振镜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振动结构更小,旋转部件更少更简单,采用零部件成熟可量产,更容易保证稳定性和寿命。

根据激光雷达上游光电器件及信号处理芯片供应现状,选择振镜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技术方案也是保证完车规级验证的一大前提。毕竟,法雷奥Scala的成功量产意味着该技术方案成熟的可能性,而当前一些激光雷达技术类型所需要的元器件并未完成车规验证,何时通过车规也是未知数。

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激光雷达要实现车规级,需满足性能、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等多方面要求。

孙伟伟对此并未有过多担忧,“在这方面,流深团队多年的军规级、量产激光产品的研发、测试、批量制造经验,可谓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激光雷达的性能、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方面,军规与车规在绝大多数指标都相当,且有些要求更为严苛,比如精密光电系统最担心的——冲击/振动和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光学稳定性。这些是激光雷达前装上车最核心的考验,而且会伴随激光雷达的全生命周期,需要设计、制造流程协同保证。”

另一方面,车规级激光雷达需适应车辆所有可能工作的工况环境。例如需承受汽车正常使用的高/低温、振动、冲击等应力,且需满足常规精密光学产品的防护性要求,包括淋雨、气密、湿热、盐雾、砂尘、高海拔低气压,还要保证产品可靠性,满足预期寿命、失效概率等。据流深产品数据显示,48线Argus工作环境温度在零下40°至80°之间,拥有IP69的防护等级。

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流深光电首次公布激光雷达布局

车规级产品要完成万台、十万台甚至百万台级大批量供货,且达到极高的良品率要求,则需生产工艺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拥有“军规激光雷达量产”基因的流深团队深谙“与产业链上游同行,没有底层产业基础,方案太超前,产品最终仍无法量产”的道理。

目前流深正在紧随激光雷达上游光电器件、信号处理芯片供应商的动向,例如欧司朗,日本滨松,赛灵思,德州仪器等等,了解其供应商器件的实际性能,未来的发展规划及成本结构,以更好的根据器件的发展来规划流深激光雷达产品进程。

面向车载激光雷达,流深将其分为前装市场和自动驾驶测试运营市场。两大市场会良性快速发展,未来前装市场的量将远远大于运营市场,在工业市场,绝对的量可以带来绝对的成本优势。这是流深的激光雷达战略布局逻辑。

所以,流深将战略核心定位于前装,通过前装积累的量来压低流深各类产品成本,使其保持长期竞争力。

按照产业规律:激光雷达进入前装市场的周期一般为三年,前两年进行小规模验证,量产后的激光雷达产品将瞬间爆发至上万台,甚至十万台。这种周期适用于每一款车型,所以第一款量产车订单产生后,伴随的是车型订单的快速增长,率先拿到量产订单并实现真正的量产出货则成为关键一环。

2019年,流深正在为“关键一环”作准备,选择同车和家牵手实现48线激光雷达车规级验证,并和其他主机厂、一级供应商合作快速抢滩前装市场。需要提到的是,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激光雷达样品都是参考硬件,而非车规量产激光雷达的最终形态。同样地,Argus 48 线激光雷达目前仅是参考硬件(reference hardware),根据汽车厂商的需求(比如价格、规格)进行定制,未来车规级量产产品可以是4线、8线、16线或者32线、48线。

面向自动驾驶测试市场,实现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

去年,Waymo订购8万台车用于自动驾驶运营,并在年底宣布开始商业化,拉开自动驾驶运营商业化的序幕。其他玩家也开始紧跟“老大哥”,与之而来的是,自动驾驶车辆大规模扩张,这带动起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

面向自动驾驶测试和商业运营市场,流深光电推出128线激光雷达Omini。这是继Velodyne之后,全球第二家开展360°周视扫描式128线激光雷达的研发、路测的公司。目前Omini已进入产品化迭代的最后阶段,计划于今年正式实现商业化量产。

目前流深已自研专用设备和工艺、自建自动化产线,验证了高性能激光雷达大规模制造的可能性,并即将投产。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流深自建的首个示范性工厂已经建成,年产万台级。

2019年,流深计划发力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和128线Omini量产,并结合用户需求,逐步布局全栈解决方案。在孙伟伟的构想中,通过技术与工艺创新提升产能,与车厂协同形成规模效应,协助供应商降低物料成本,车载激光雷达最终将回归于大规模精密光电制造的本质。

作为一家规模40人的军工级背景团队,流深光电透露出的技术路径及商业策略消息寥寥,行业对于该公司的能力定位并不明晰。但可以看到的是,流深已获得真成、明势、雅瑞等资本和主机厂车和家的投资。流深光电也是首家与新势力造车开展实质性合作并获得量产订单的激光雷达公司。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