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游瑞
发送

7

2015 ,自行车2.0元年

本文作者: 游瑞 2014-12-23 22:15
导语:中国的确是自行车王国,拥有9亿辆自行车,每年生产7000万辆,市场规模数千亿。曾几何时,一个架子两个圈,也算是国民坐骑。今年下半年,随着百度、小米等巨头玩家以及张向东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人物相继入场,把自行车这100年来没怎么发生过变化的传统产品推到了风口。

本文作者:基本概念CEO蒋旻宸BICI团队生产的首款智能自行车“启孜”正在官网限量发售。

中国的确是自行车王国,坐拥有9亿辆自行车,年产量7000万,市场规模高达数千亿。曾几何时,一个架子两个圈,也算是国民坐骑。今年下半年,随着百度、小米等巨头玩家以及张向东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人物相继入场,把自行车这百年来都没发生过重大变化的传统产品推到了风口。

可以预见,自行车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整个行业不可避免地会被这场浪潮席卷。冲击、变革、洗牌中,即使是曾经的巨人,不学会冲浪迟早也会溺水而亡。一切,都将从2015年开始…

2015 ,自行车2.0元年

“智能是伪需求?”根本就是伪命题

自行车需要智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它能解决骑行者许多实际的问题。我从没有回应过这个一度很火的话题,因为我觉得过多的争论毫无意义。码表数据无法同步到手机、无法分享;手机GPS数据不准确,续航能力差,发热量高;自行车盗窃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是许多骑友能切身体会的问题,BiCi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能说这是伪需求吗?我认为5年之后没有人会称我们的车为智能自行车,就好像今天很少还会有人讨论手机是不是智能一样,不智能的才奇怪!

与其要讨论需不需要智能,还不如讨论怎样智能?去分析用户到底在骑行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利用现有的技术去解决,智能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就把所有功能拼到一辆车上。我们只有在网络卡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网速慢”,所以我们为BiCi做的所有设计,就是让每一个骑行者都感受不到“智能”的存在。智能系统不应当是强加于自行车的概念,而是基于机械部分的自然生长,是不伤害骑行体验前提下的智能化。

2015 ,自行车2.0元年

自行车2.0:智能化产品+颠覆性服务

创立基本概念的目的,就是想做一辆符合这个时代人们需求的自行车,改变陈旧的观念和做法。传统自行车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仅延续到车卖出去的那一刻就嘎然而止,这显然是不符合“基本概念”的。把消费者转变成用户并把服务延生到他们使用产品的每一个环节,这在目前的许多行业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当前的自行车厂商却丝毫没有这种打算!除了缺乏互联网精神,更多的,是产品本身局限了服务的延展。

如果把产品智能化比作“招式”,它让自行车和骑行者接入互联网,那么自行车云服务就是“内功”,它可以把每一位用户的价值潜能发挥到最大,真正完成”前所未有的骑行体验“这一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的就是这样一种服务,不仅仅是记录和分析数据这么简单,它还可以帮你规划运动目标、提醒你更换和升级配件、推荐各种有趣的周边产品、提供线下线上骑行活动以及社交与分享,甚至,可以帮你选购第二辆、第三辆车。把简单粗暴的卖车模式变成以车为载体,提供增值服务、创造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我们称之为自行车2.0。

在我们眼里,自行车的2.0时代不仅是新一代的智能自行车,更是新一代的销售模式和新一代的骑行云服务。我们现在所看见,所争论的智能自行车只是这个2.0时代的序幕。改变行业的不是智能自行车,而是跟情怀一样烂俗的:互联网思维。

2015 ,自行车2.0元年

渠道中间商出局,巨人或将倒下

当所有行业在纠结是否要讲电商移动化的时候,自行车厂商们还在考虑要不要做电商!?去年全国自行车销量中,电商的份额只有可怜的3%,而与此同时已经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整车和配件。即使大如捷安特、美利达都迟迟无法在线上发力,主要原因是销售体系过于依赖线下渠道,难以平衡线上线下价格,庞大的线下销售阵营极大地限制了大厂商拥抱互联网。如果在巨变前夜,这些大品牌依然无法意识到浪潮已经来临,那就极有可能成为自行车界的诺基亚。

平心而论,自行车并不是最适合电商化的产品。无论是安装、调试以及后续升级,乃至日常活动都无法摆脱线下实体店而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拖慢了这个行业的电商化。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这个潮流。而过去几年,淘宝自行车销售的火爆,乃至今年9月份捷安特、美利达对本品牌卖家进行投诉屏蔽,闪电、捷安特开设天猫旗舰店,种种事件都印证了电商化的潮流无法逆转,唯一的问题是实现的形式:全部线上销售还是彻底关闭线上来保护线下还是捷安特正在尝试的线上线下平衡的策略。

面对价格和销量的双重压力,传统线下经销商将遭遇毁灭性打击。2014年,各类中小自行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凭借电商以超高性价比的价格非常快速的占据了市场。其中,甚至有年销量接近10万辆的年轻品牌。面对巨大的价格压力,品牌留给渠道商的利润越来越少,有些大品牌直接取消了地区代理。未来几年,随着电商在自行车界的普及,中间商的利润空间将会进一步被挤压,直至完全消亡。

2015 ,自行车2.0元年

O2O?大数据? YES!

大数据和O2O热的发烫,已然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两把利剑,刺入传统行业刀刀入肉。一时间,任何传统行业只要沾上O2O和大数据就能互联网化,就像猪碰到风口就会飞。撇开炒概念的因素,大数据和O2O究竟能否给自行车行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先说说O2O,即使线下中间商全部消失,车店作为最终的销售终端还是依然存在。只是未来自行车店的形式会发生从“卖车、卖零件赚钱”转变为“卖服务赚钱”的模式。通过销售整车,线上社区互动结合线下车店体验式服务就能挖掘出极大的用户的消费需求。普通消费者购车平均花费为5000元,而每年在自行车配件和升级方面的花费也是5000元,这说明每一个自行车骑行者都具有极大的ARPU值 。未来,由购车(线上)到维修、保养、升级(线下)、由骑行社区(线上)到骑行活动(线下)的模式即是自行车2.0的O2O。

大数据就更不用说了,骑行的运动数据和跑步、游泳一样,是管理人们日常健康和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苹果的HeathKit还是Google Health都有针对自行车的专门数据模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此外,在国内自行车路线和导航的发展还在卵子里,百度、高德都没有自行车导航数据,更不用提骑行路线的规划和评价了。我可以确信的是,这一切都可以从数百万用户的骑行数据中学习获得(本人是学习神经网络的)。

运动自行车市场即将大爆发

十年来,自行车运动在欧美发展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把骑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2011年起,运动类自行车在国内异军突起,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骑行行列。目前,国内拥有近2000万运动自行车骑行者,并且每年以接近50%的速度快速增长。市场竞争的急速加剧并不能掩盖市场规模的高速膨胀。

相比传统的买菜车,运动自行车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质与人们的需求。买菜车是曾经的通勤王者,可随着电动车、独轮车、甚至滑板车的出现,给了人们更轻松、更快速的解决方案,导致人们对通勤自行车的刚需就没有那么大了。而运动类自行车则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无论是运动竞技还是休闲郊游都成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未来选择购买自行车的人群应该多数为有车一族,并不为通勤所烦恼,购买自行车不应该是一种无奈之举,而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加之国民GDP的不断提高以及运动自行车的成本越来越低,当两者到达某一阈值时,未来的市场规模可以是如今的数百倍。

当然,针对自行车可说的还有更大的话题,例如能源环保和绿色地球等等,本文仅仅只是一个自行车从业人员站在两段历史的交界处,对行业未来的一些展望。作为开拓者,我们在迷雾中探索前进,前方隐约的光芒是我们的方向。作为一个骑行者,希望自行车运动和自行车文化能被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体验到骑行带来的快乐。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雷锋网上海新闻中心,编辑。关注智能硬件、汽车科技,致力创业者服务,微信号:OI23432。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