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9月8日,滴滴出行获富士康旗下子公司鸿准精密1.2亿美元投资,难道滴滴又缺钱花了?翌日,滴滴出行APP上线4周年之际,官微推出“四周年出行账单”,引发朋友圈刷屏。今天,我们也帮4年来,一路融资、一路花钱的滴滴算笔账。
2012年9月9日,离职阿里的程维拿着王刚7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上线了滴滴APP,因各种Bug,来回折腾,损失不少钱,后来投资追加到100万人民币左右。这也成为滴滴烧钱的开端。
上线3个月后,订单量突破1000,这一阶段,主要的花销用于APP推广及线上运营。有了这个订单量作为铺垫,滴滴顺利拿到A轮300万美元融资,为前期跑马圈地打下基础。
起步 · 北京
2012年,市面上已聚集很多打车软件,如摇摇招车、百米打车、嘟嘟叫车等。在北京,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
地推时,滴滴工作人员一方面在火车站、机场等出租车聚集的地点推广APP;另一方面到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发放优惠券,价格不等(3元、5元),为司机们创造订单。为了教育用户以及拉订单量,这个时期烧钱比较凶,300万美元很快捉襟见肘。
一系列的正面交手之后,滴滴在北京的数据逐渐超越摇摇。2013年4月,腾讯1500万美元投资如及时雨,给了滴滴在北京及以外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地盘的资本。
抢滩 · 上海
几乎与滴滴同时,阿里系快的打车在长三江壮大起来,很快,他们从杭州进入上海,即将形成联动。当时在上海,还有一家影响力不小的大黄蜂叫车,由土豆网CFO黎勇创办。
害怕陷入被动的滴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上海。在资本支持下,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媒体轰炸形式,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打了广告,所有的新闻都上;还单独为上海做了预算,比如北京市场放50万美金,上海市场可能加码到300万美金,重点击破。优惠券、补贴以及广告不断烧钱……滴滴在上海逐渐追平大黄蜂,同时与快的平起平坐。
在资本博弈之后,2013年11月,快的并购大黄蜂,上海成为滴滴与快的间的对决。
滴滴 vs. 快的
2014年1月,接入微信支付后,滴滴准备进行促销推广,腾讯出资几千万跟进,结果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过亿。
1月20日,快的联合支付宝跟进滴滴补贴活动,乘客、司机端各补贴10元。之后,两家公司的补贴政策层层加价,快的更是喊出了“永远比同行多一块”的口号。针对竞争对手的策略,滴滴开启了动态补贴战法,每单补贴12元到20元不等。
无章法的金钱游戏,将参与各方拖入泥潭、疲于消耗。滴滴一度将补贴下调到5元止损,订单急剧跌降到40万,生死攸关,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的融资继续补贴,双方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烧钱速度越来越快,从早期一天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3、4月高峰期时,一天能烧掉1个亿。
到5月16日,双方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停止补贴大战。滴滴称,已经补贴了14亿元;快的也称补贴超过10亿元。
之后不久,滴滴突破之前点对点的补贴模式,推出“滴滴红包”经由社交网络病毒式扩散传播,卷入更多用户,快的也在一个月后上线了红包补贴。
滴滴 vs. 快的 vs. Uber
2014年7月8日,快的正式上线“一号专车”,开展商务用车业务。通过启动补贴计划,在这块新战场上,重新将滴滴拖入价格战泥潭。
之后,Uber启动“人民优步”项目,定位于乘客与车主之间进行“拼车”,并大量招募私家车,该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当然,后面还有易到、神州以及其他平台。
这个阶段的拉锯战,补贴、红包一直在持续,只不过不像3、4月份那么激烈,至于烧掉了多少钱,相比于上半年的14亿人民币补贴,只会更多。
厌倦了不断的补贴、红包以及推广大战后,同时也有投资人建议,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Uber,滴滴和快的最终在2015年情人节合并,暂时收窄补贴和亏损的额度。
滴滴快的 vs. Uber
2015年3月份起,“人民优步”全线降价30%,订单量呈几何数上涨。后来据统计,整个上半年Uber中国烧掉了近15亿美金。
为了回应“人民优步”的降价,滴滴快的5月份宣布投入10亿元到快车业务的补贴上。这宣告着新一轮大规模的烧钱大战的开始。两者的定价比照“人民优步”,通过分发优惠券折算后,价格甚至更有竞争力。
据统计,2015年前5个月,滴滴快的平均每单亏损19元;平台的送券、广告、市场推广费用共计1.7亿美元。照此计算,滴滴快的不包括顺风车、代驾、巴士等后来新增业务,其平均每单亏损约30元;在出租车领域,平均每个订单补贴1.59元。
据腾讯科技估计,2015年全年,滴滴亏损在15亿美金左右,而Uber中国亏损在10亿美金左右。另外需要看到的是,2016年上半年,Uber官方公布在全球范围内亏损约12.7亿美元,目前还不清楚滴滴今年上半年亏损多少。
业务 · 扩张
滴滴不断扩张业务线,与国内一些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展开厮杀,2015年6月1日上线滴滴顺风车、7月16日上线滴滴巴士、7月28日上线滴滴代驾。顺风车用了一个月,代驾用三个月就血洗垂直领域,成为细分市场第一。
这期间,滴滴顺风车还推出了桔色星期一的补贴活动,邀请全民免费乘坐顺风车;大巴业务方面,还斥资5亿与联想华为合作定制巴士;代驾业务方面,进行了首单免费的推广。
随后滴滴推出了试驾业务,也是补贴不断,一元试驾、多次试驾返现、预热卖车,在滴滴平台上每完成一个订单交易,即可获得1000元奖励,总计可获1万元奖励。
之后,滴滴宣布进军在线租车业务,又拉起一条战线;而后,滴滴又与50余家出租车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重新整合出租车业务。
是的,滴滴要包办所有出行领域,每开一条业务线,一开始都是“鲜血直流”。
最后一轮73亿美元融资结束后,滴滴出行官方称,目前平台拥有的可调用资金约105亿美元。据粗略统计,滴滴一路走来的融资总额(包括滴滴和快的)约为130亿美元,除去约105亿美元可调用资金和2亿美元左右的对外投资,4年来(截至今年6月),滴滴亏损在23亿美元左右(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专车大战宣告结束。烧掉近140亿人民币后,滴滴出行在中国一家独大。
四年来,除去优惠、补贴、红包、广告等等,还有滴滴出行不断战略布局及自我成长的投入。
2015年底,或许是为支撑估值,又或许是想围追Uber,号称手握30亿美元现金储备的滴滴在半年时间内接连入股,欲打造生态系统。
投资 · GrabTaxi、Lyft、Ola
2015年8月,滴滴快的入股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柳青表示,参与投资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Taxi只是滴滴全球化的开始,滴滴快的最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全球扩张和投资,或收购其他地区出行工具。
此事的最新进展是,2016年8月,滴滴出行和日本软银公司花6亿美元领投东南亚最大的叫车软件Grab新一轮融资,滴滴具体出资额不得而知。
9月17日,滴滴出行宣布与美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战略投资1亿美元。这是继投资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taxi之后,滴滴第二次入股海外出行服务公司。
9月28日,滴滴出行参与了印度打车服务商Ola的最近一轮融资,加入GIC、Falcon Edge、Tiger Global和软银等全球顶尖投资者的行列。
布局 · 饿了么
11月25日,滴滴出行5000万美元战略入股饿了么。据悉,双方将携手共同搭建中国最大的同城配送体系。出行和外卖是O2O的两大高频应用领域,滴滴的主要业务在“人”的出行,侧翼是“物”的运送;饿了么的主要业务是在线外卖交易,物流配送作为基础工程,则是其重要的侧翼。双方资源互补,将增强彼此的业务侧翼。
涉足 · 汽车金融
目前滴滴除了在出租车、专车业务上发力外,公共汽车、企业用车方案、代驾等业务也有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广告、位置服务、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物流、消费金融、车队管理等方式正在开辟。
2016年3月,滴滴透过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法人代表为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此举标志着,滴滴正式涉足汽车金融领域。
按照这个节奏,滴滴出行从2015年8月到现在,对外投资的金额应该在2-3亿美元的范围。
2015年5月,滴滴成立“机器学习研究院”,促使滴滴出行平台拥有超大规模数据智能分析能力,以便为用户设计最合理的出行方案;2016年4月,滴滴“机器学习研究院”升级为滴滴研究院,任命何晓飞教授为滴滴研究院首任院长。
此前程维曾表示,2016年滴滴出行将全力以赴投入人才和资金,希望未来3到5年内形成一个世界顶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研究院。融资后,滴滴将一部分融资金额投入到上述研究院中。
目前滴滴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分布式计算等。滴滴CTO张博表示,“现在每天会产生50TB的数据,背后有800人的大数据团队,这些是滴滴的核心资产。”具体的投入金额并未透露。
同时,也不要忘了滴滴6000人的员工团队,以及到处高薪挖角,这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当我们看到滴滴获富士康1.2亿美元投资时,首先想到的是滴滴又缺钱了。
后面再想想,这个量级的投资对于滴滴来说,改变不了太多。一位滴滴内部的产品经理也告诉雷锋网,“内部没什么人聊这个事,影响力并不大”。当问及是不是跟富士康造车有关时,他回应,“我觉得是的,当然也跟富士康想转型有关,他应该要做车辆总装吧,估计暂时也不是自有品牌”。
是的,一切还是未知数。就像滴滴出行什么时候开始赚钱依旧是个迷。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