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王平 | 2014-10-27 17:37 |
打车软件引发的价格战已过去多时,回头来看,是其背后两大巨头为了占领移动支付市场。如今基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移动支付已经被很多年轻人所接受。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最终也没彻底打败对方,各自有着50%左右的市场份额,真正死了的是那些更小的创业者。
那么,同样是在汽车后市场的服务中,现在以洗车为基点的创业者通过价格战来快速占领市场是否有效?后市场复杂的产业链或许意味着不可能。
更为纯粹的竞争格局
打车软件的价格战更是阿里和腾讯之争,为了抢滩移动支付,结果也确实培养了很多年轻受众的支付习惯。反观以洗车为切入点的后市场竞争,市场上有一定实力的这几家,背后并没有巨头的身影,并且在支付上依托了支付宝或者微信,此外也有自己的支付方式。
目前后市场的竞争完全在于线下商家的快速拓展和线上用户的吸引。这也是多家平台在积极做市场营销补贴的原因。基于受众消费心理利用低价,免费吸引到自己的平台,同时裹线上用户之势在实体商户中推广,与团购模式类似,用户和商户是相辅相成的。
补贴减少后用户流失的风险
从打车软件的经历来看,补贴阶段攒下的大量用户和司机在补贴力度减弱甚至取消后面临了大量客户的流失,以推广移动支付为目的却是有了应有的效果。后市场的补贴一方面要承担用户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无法带来其他利益,如果硬要说有,培养市场对所有后市场创业者都有好处。
后市场服务不具有排他性
多家创业者都提到了这一点,很多洗车导流平台在线下地推商户时都会与商家签订排他性的协议,但这些协议并不具有任何约束力。有之前做过后市场的创业者跟笔者说,那时他们签过1000多家排他性协议,但是最终依然抵不住商户到其他平台,只要别家有更强力的补贴。
用户质量不足以支撑后续服务
洗车本身是不赚钱的,商户通过互联网平台无非是想要获得一个有消费能力的客户,快速得用补贴来开拓C端市场将会面临着获取用户忠诚度低下,质量也不高的问题。后市场创业者都想通过洗车来引导用户使用更多的服务,补贴吸引来的用户多是“贪小便宜”,对能否成为后续服务的受众群还是个问题,从目前几家平台的用户转换量来看,真正能从洗车转到更多服务的用户还不多。
用户增加的速度与模式探索差一个身位
确实,补贴使得用户增加速度飞增,但是创业者对整个后市场产业链并没有完全认清。
“洗车确实是一个高频的入口,但是后续服务不想清楚一上来就烧钱的意义不大。小范围的投钱快速试错没有问题,但是一上来花大笔钱来印证一个完全没有把握的模式风险很大。打车本身是一个比较单一的产品,背后的产业链很少。汽车后市场的情况更加复杂,美容,保养,零配件,道路救援等等,如果没有想清楚,怎么去消化快速获取的大量用户,很有可能沦为第二个[团购]”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