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让车辆快速通过收费站这件事上,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企业都已经给出了诸多的解决方案。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车收费系统)通道的诞生。这种收费方式让车主在上高速时无需取卡,收费系统直接识别车牌后计算车辆通行里程,收费过程发生在后台。
这种车道的通行效率确实得到大大提升,但也有其问题存在,比如在 ETC 系统中,需要在车辆上安装车载单元(OBU-On Board Unit),并在收费站内架设路测单元(RSU-Road Side Unit),相互之间通过微波通讯,来进行车牌识别及里程计算,这产生了较大的一笔硬件安装费用,分摊到了交通部门和车主端。而且,很多时候系统在识别车牌时会存在失误,计算里程也可能计算错误。
当然,如今的收费站很多都是人工收费通道和 ETC 通道并存的状况,那些不愿意在车上加装 OBU 的车主只能走人工收费通道,好在互联网支付方式的革命性进步,现金支付之外车主还可以选择手机支付宝扫码支付,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通行效率。
无论是支付手段的优化,还是 ETC 快速车道的设置,进步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缺陷也同样存在。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互联网汽车”品类背后的技术推手,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斑马网络给出了一种更为激进的解决方案——“高速云付”,这家公司希望将“无感支付”(ITC-Internet Toll Collection)做得更为彻底。
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高速云付“是斑马网络在 2018 年年初推出的专门针对“互联网汽车”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包含“停车无感支付”和“不停车无感支付”两种方式,并将与山东省高速合作率先将相关技术方案落地。之所以选在山东,斑马方面表示,是因为山东高速无论是在 ETC 发展和路网建设上,都保持积极创新的心态,对新技术的应用持非常开放的态度。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两种“无感支付”方式的主要原理。
所谓“停车无感支付”,主要解决的是 ETC 通道相关系统识别车牌的准确率不够高,里程计算不够精确的问题。斑马的解决方案通过云身份识别的方式校验人车信息,提高识别准确率;同时,结合云端的能力,实时判定车辆位置,精准计算通行里程,保证计费准确。
雷锋网新智驾从斑马处获知,目前,山东高速 113 个收费站的 464 条车道已完成停车“无感支付”服务的车道升级。
而“不停车无感支付”一旦落地,无论是人工收费通道还是 ETC 通道,车辆都可以秒速(官方给出的数据是 3 秒)通过。而且,有了这种技术,收费站端不再需要架设相关的路测单元,车辆上也可免去 OBU 的安装,省下相关的硬件成本。
其技术原理在于,搭载了基于 AliOS 的斑马智行系统的车辆,其车主授权开通了斑马的“高速云付”服务之后,当车辆驶入地理围栏,则启动智慧高速场景云服务,在满足 GPS 定位在收费站入口区域的前提条件下,车辆通过 4G 发送车辆场景云信息到高速方的服务器,根据出入口及路径信息进行收费。
此外,车主对于这一服务的学习成本几乎为零。只要车主的车辆搭载了斑马智行系统,通过手机授权该功能后,车辆行驶至收费站便会主动触发“场景云”,后续一系列的操作都会在后台“无感”进行,真正体验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当然,这一技术想要大规模在高速系统普及,主要还要跨过两大门槛:其一是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车辆还不具备足够的量级;其二是这一服务的实现需要和收费站及高速公路当局进行配合,规模化实际上并不简单。
但不用怀疑的是,类似于“高速云付”这样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一定是高速收费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毕竟,其在提高高速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站拥堵等方面能产生实际效益。而且,在未来自动驾驶真正普及的时候,这样的智能技术同样有存在的必要。
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斑马网络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这一方案规模化落地。
从历史成绩来看,斑马网络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他们已经与荣威、名爵、大通、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福特 6 个整车品牌展开合作,出行生态朋友圈超过 70 个,覆盖 Tier1 、TSP、软件方案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智能硬件、停车、加油、车险、交通、救援、充电、通信娱乐、账号、云平台、支付等。截止 2017 年底,有 40 万辆搭载了斑马智行系统的车辆在路上行驶。
那么,“高速云付”这门生意能大规模做成吗?
雷锋网新智驾推荐阅读:
《斑马很忙:联手东风雪铁龙推出国内首款合资品牌互联网车型后,下半年还将有诸多动作》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