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易建成 | 2017-11-22 14:59 |
*大众全球执行副总裁 大众(中国)企业战略兼销售及市场执行副总裁苏伟铭
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汽车企业都是牛顿的学生,而 IT 企业都是香农的学生。
这话不难理解。前者的科学基础始于牛顿力学,代表的是「机械思维」;而后者的科学基础是香农的信息论,代表的是「大数据思维」。实际上,如何将拥有两种不同思维的人聚合在一起工作,在强调跨界融合的今天,已经成为了汽车厂商们的一大难题。
「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是属于两个层面的公司,又都存在技术和行业壁垒。现在,这两个层面需要实现互通。我们必须用一个『结构』将这两层连接起来。」
11 月 16 日,在广州车展前夕,大众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众(中国)企业战略兼销售及市场执行副总裁苏伟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Mobility Asia (暂用名:大众汽车集团智能出行服务公司)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苏伟铭看来,Mobility Asia 就是连接汽车与互联网两个行业的「中间结构」。
当然,成立 Mobility Asia 的目的不仅仅是连接两个行业,更是由目前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决定的。
苏伟铭表示,目前各类电动汽车前的续航里程、成本、技术平台等差异性不大,唯有的差异性在于:在未来,用户选择的不仅仅是电动车本身,而是「电动车+互联网+后续服务+生态圈」。
换句话说,汽车行业正在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消费者」,而是「出行服务消费者」。这种变化意味着电动汽车只是人们未来移动出行的第一层,而类似车载系统、互联网服务、充电体验、共享出行的空白应该及时得到填补。
Mobility Asia 的职责就是补齐除汽车之外的后三者。据雷锋网了解,Mobility Asia 将主要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创建生态圈。苏伟铭表示,这个生态圈一环扣一环,运营方式并不独立。其中一个叫智能出行生态圈,包括如分时租赁、网约车等,此外还将搭建一个二手车平台。
第二,车联网服务。包括后台、前台,操作系统。驱动这些服务内容的是语音,服务则包括丰富的内容比如地图导航、充电基础设施、社交聊天、搜索等等。苏伟铭称这是「核心服务」。
第三,基础架构。包括基于用户行为的智能保险 UBI、智慧城市甚至是无人驾驶等。
Mobility Asia 的职能表明,大众不只是售车,它还要围绕互联和服务做更多的事情。今年 4 月,大众汽车(中国)与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宣布成立合作公司问众智能便是这一逻辑下的产物。
苏伟铭表示,汽车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组建的生态圈,打造的出行服务,并不是简单将手机服务一对一融入汽车,而是一个操作系统(打通账号体系),其次是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商业化。
目前在智能出行生态圈,大众已经有 15 个左右的项目在进行,这其中包括已经公开的与出门问问筹建的合资公司问众智能,以及投资首汽旗下共享汽车平台 Gofun。剩余的项目将在晚些时候对外公布。
苏伟铭解释,「智能出行生态圈」是环环相扣的。「如何将分时租赁与 AI 技术结合在一起?用 AI 分析客户数据,然后用数据对分时租赁的车辆进行管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据他透露,出门问问和首汽的合作就已经有 20 多项服务内容可以提供给消费者。
他告诉雷锋网,目前这个战略已经成型,Mobility Asia 预计将在半年内组建。
此外,大众还发布全新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目的是希望为中国市场提供优质的智能移动出行服务。
按照官方的说法,逸驾(ezia)将整合 Mobility Asia 为,通过统一的用户 ID (账户体系)和用户界面,为消费者提供按需出行、智能充电、语音等各项智能出行服务。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众第一次推出出行服务品牌。去年12月,大众汽车在英国伦敦发布新的子品牌 Moia,瞄准的便是移动出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Moia 并不会进入中国。未来承担中国、甚至亚洲移动出行任务的将是逸驾(ezia)这个品牌。苏伟铭强调,逸驾不仅服务大众汽车,还将服务大众品牌之外的更多汽车品牌。
相比于其他外资品牌,大众是第一家在中国推出智能出行服务的外资车企。
在现场当有人问「为什么大众要推出逸驾率先在中国布局」时,苏伟铭答道,中国是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同时也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现在谈车企转型,我们既要掌握知识,积累经验,还要进行企业文化的磨合,所以必须先学习,否则会跟不上用户的需求。这是为什么 Mobility Asia、逸驾要先走在(其他外资品牌)前面。
雷锋网推荐阅读:
大众在中国的三家合资公司将发力新能源汽车,留给新玩家的时间还有多少?
对话大众集团中国总裁海兹曼 | ALL in新能源,强化中国本土化自动驾驶研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