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大壮旅
发送

0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本文作者: 大壮旅 2019-07-17 18:32
导语:产能提升背后有什么隐情?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雷锋网新智驾注:图片来自网络

雷锋网按:2019 年已经过半,第一季度全面失调的特斯拉工厂终于在第二季度转入正轨,马斯克一举扭转颓势拿出了史上最高生产和交付记录,为特斯拉 16 岁生日献上一份大礼。不过,一些特斯拉员工(“帐篷”工厂的现任及离职员工)却反映称,第二季一路飘红的成绩背后,是公司背离过程控制原则,疯狂抄近路的残酷真相。

特斯拉放出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自家工厂生产了 87048 台电动车,其中 Model 3 就占到了其中 72531 台。未来,特斯拉将继续保持这一势头,预计全年产量将达 36 万台,而 Model 3 更是会达到年产 25 万台的里程碑。

去年,在马斯克的带领下特斯拉终于爬出 Model 3 的“生产地狱”。为了保交付,一些原本要通过机器人和传送带实现自动化的工序被人力替代。今年开年,特斯拉又撞上了“物流地狱”,如何将源源不断的车辆交到全球用户手上成了钢铁侠的头疼事。

爆料员工指出,为了实现 Model 3 量产目标,在工作中大家不但要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同时还会用电工胶布快速修复一些零部件,至于一些本该有的测试环节,也是能省则省。

4 位曾在特斯拉组装线上工作过的员工表示,上级主管直接告诉他们,一些塑料支架和外壳上的裂痕直接用电工胶布就能搞定。有图有真相,他们还拿出了使用“电动胶布修复大法”的照片。另外四位熟悉情况的员工还指出,“帐篷”工厂白天能热死人,晚上加班又冷的打战。去年北加州山火肆虐时,他们还得闻着烟味加班加点干活。

显然,特斯拉在量产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依然难以达到完美平衡。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雷锋网新智驾注:特斯拉帐篷工厂,图片来自网络

“血汗”帐篷?

众所周知,2018 年春季为了提升 Model 3 产能,特斯拉专门在弗雷蒙特工厂的空地上造出了一座巨型帐篷,这里就是马斯克的临时生产线 GA4。原本,这条生产线只是权宜之计,马斯克想用它为自动化生产线“砖头”(The Brick)的完善争取时间,结果没想到特斯拉一用就是一年多时间。

爆料员工表示,GA4 的生产线每个轮班能造 120 台车,每天三班倒的话一周六天就能生产 2160 台 Model 3。火力全开的话,一个季度就是 3 万台 Model 3。

特斯拉并未证实这一数字的真实性,但在去年的一份声明中该公司表示,GA4 在 7 月产能较高的一周,贡献了约 20% 的 Model 3 产量。虽然“帐篷”工厂并非弗雷蒙特的中流砥柱,但如果自动化车间“熄火”,这里就成了马斯克的救世主。

由于缺乏复杂的重型机器人,因此 GA4 的工人经常需要重复作业,有时甚至要跟着车辆走完整个生产线。

Carlos Aranda 和妻子 Maggie Aranda 曾经都是 GA4 的员工,他们与另外 6 名匿名员工声称,虽然在这里工作比较累人,但车间氛围很好,工作时自己还能听听音乐,甚至获准可以不穿工作衣。

至于抄近路的事,一些员工则表示这一切都是“上面”鼓励的,目的就是达到生产目标。

举例来说,当帐篷里寒气逼人时,生产线上的塑料支架和外科很容易在装配时折断,而它们承托着 Model 3 的关键电子部件。为了赶进度,上级主管直接授意员工用电工胶带修复破损,因为等备用零部件送过来实在是太慢了。当过生产班长的 Carlos Aranda 就表示,自己专门跑了很多次沃尔玛,为的就是买电工胶带和其它“补给”。

从下图你就能看到,工人直接用电工胶带缠了白色塑料外壳,而这里可是 Model 3 三颗摄像头的关键连接点。Aranda 指出,这个塑料壳体的边缘很容易破裂,这时电工胶带就会成为工人们最趁手的工具。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Aranda 夫妇称,这三颗摄像头安装在车辆前挡风内,主要负责勘路、识别交通信号、道路标线以及前方障碍物。如果那个关键的连接点松掉或者出了其它故障,特斯拉的一些安全功能——比如哨兵模式、Autopilot、自动刹车甚至未来的全自动驾驶都有可能失灵。

针对这一问题,特斯拉解释称,它们从供应商采购的许多 Model 3 零部件本就带有电工胶带,一些员工在这个问题上也能为老东家作证。不过,他们却认为特斯拉的解释是偷换概念,因为 GA4 的工人用胶带是修复破损部件,亦或防止没装好的部件振动的,而且供应商的原厂胶带质量可比 GA4 用的好多了(胶带缠绕的视觉效果更是差得很远)。

特斯拉发言人则表示,公司并未发现 GA4 员工拿胶带快速修复塑料件破损的问题,官方更不会鼓励员工这样操作。此外,他还强调,特斯拉车辆出厂前会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还有什么抄近路的方法?

除了上面所说的捷径,特斯拉还有别的抄近路方法。

有 5 名员工(2019 年在帐篷工厂工作过)就表示,自己在终检时经常会故意漏过一些车辆,即使他们知道这些车可能缺了几个螺母。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节省时间。

在帐篷里,大多数工人必须在几分钟内完成一个工序,因此如果螺钉没拧好或者缺了某个小部件,工人会选择暂时忽略,不耽误组装线继续向前。据工人反映,现在的 Model 3 的气罩就经常少一个螺栓,而车身控制器连接处松动就更是稀松平常。

如下图所示,Model 3 车辆右前侧控制器接线板就少了一颗螺母,而它可是车辆电气连接的“守门人”。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一旦这里的线束松掉,特斯拉那块大触屏、行车电脑、门锁和升窗器都会出问题。一位前特斯拉技师表示,虽然这里只是低压连接,但如果出了问题,可能会引发火灾。此外,这种线束连接松掉的问题在检查时很难发现。

一些员工还指出,为了加快生产进度,特斯拉缩减了对车辆的“水测试”。这里所谓的“水测试”指的是出厂前车辆经受不同方向水流喷溅的一种测试,只有这样车辆的密封问题才会暴露出来。据悉,每辆车的“水测试”仅需耗费 10 分钟。不过,2018 年年底特斯拉还是修改了检验方案,现在 Model 3 的水测试已经改为抽检。总之,在量产目标的催促下,一切都可以简化,如果员工责任心和经验再差点,天窗漏水或其它质量问题就不难想象了。

针对该问题,特斯拉则坚称自己的终检没问题,每辆车在交付顾客前都是最佳状态,它们甚至还鼓励员工识别问题以持续改进工艺。

最令车主揪心的恐怕还是自己爱车刚下线就被暴力驾驶。Model 3 在出厂前需要到摄像头校准站“一游”,但这里离 GA4 较远。一些员工为了抢时间,直接违反规定将车速拉高到 10 英里/小时以上(校准站现在迁到了 GA4 附近)。

在 Gartner 资深分析师 Mike Ramsey 看来,特斯拉玩的还是“先上车后补票”,马斯克希望后续用软件补丁来解决车辆“小问题”。当下,对钢铁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品牌、车辆加速和充电。不过,如果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会彻底埋葬马斯克辛苦打造出来的品牌。

恶劣的工作环境

GA4 帐篷的属性也让在这里工作成了一种“修行”。

6 名前员工就抱怨称,这里晚上太冷,白天又太热,至于老鼠和蟑螂就更是稀松平常。为了给帐篷降温,特斯拉安装了巨大的风扇,但几乎不起作用。为了不被冻僵,员工们只能用上电取暖器,但别忘了这是个帐篷,下雨时可是会漏水的(如下图),一不小心取暖器可能就会引发火灾。许多人还反映称,特斯拉的御寒大衣今年年初还断供了。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漏水的帐篷

至于去年那场北加州山火,特斯拉就更是过分,当时空气质量指数已是不健康级别,但公司却没有为 GA4 员工发放口罩。

据特斯拉员工透露,今年第二季度还有老鼠咬断了工厂的线缆,导致传送带停摆,Model 3 的生产也因此被耽搁了 8 小时,特斯拉方面则否认老鼠咬断线缆事故的发生。

一位前特斯拉 HR 也承认,GA4 是为吃苦耐劳员工或者公司新鲜血液准备的。

特斯拉离职员工亲述:关于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测试环节,建血汗帐篷的背后

员工惨到在厂里要用取暖器

特斯拉官方回应

对于 CNBC 这篇报道,特斯拉也发表了一份声明:

CNBC 的报道存在误导性,它无法正确反映我们的日常制造或在特斯拉工作的体验。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位用户打造完美汽车。为了保证品质,我们在车辆出厂前对它们的每个细节进行了详细检查。特斯拉有专门的检验团队,它们会跟踪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终检阶段准备了额外的质量控制工艺,以保证交付给用户的车辆处在最佳状态。这样的标准适用于包括 GA4 在内的所有特斯拉工厂,这也是特斯拉能打造出性能与安全性俱佳车辆的保证。

在工作环境上,特斯拉则致力于将其变得安全、公平且乐趣十足,这样才能让员工每天有工作的动力。事实上,在听到和看到许多真实情况后,特斯拉有许多员工积极请战,他们是自发的想来 GA4 工作。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