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年,锐思华创曾在上海车展推出了行业内唯一能达到FOV 20°和VID 15m的AR-HUD解决方案,该方案同时可以覆盖三车道。
今年上海车展,锐思华创的FOV 20°和VID 15m的AR-HUD解决方案已经取得IATF16949认证,且收获了近10个量产项目,订单总量近40万台,其中成熟的AR-HUD产品系列已进入量产阶段。
锐思华创还在车展期间发布了全球首个以LBS为光源的AR-HUD,并推出全球首创全新显示技术 – 应用于AR-HUD等多种显示方案的多层光波导3D PGU。
据悉,该3D PGU显示技术,可实现显示层叠,投射出具有立体深度的全裸眼3D图像。锐思华创预计,该技术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根据锐思华创介绍,与目前市场上的StereoScopic3d解决方案相比,3D PGU可实现3D成像,并不会造成晕眩感及眼睛疲劳等不适。其原因在于,锐思华创的3D PGU显示方案不是通过“欺骗”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来生成的 “伪 3D”效果,而是来自具有立体深度的实际成像技术,因此不会有失真的问题,且不需要眼动追踪等复杂技术的辅助。
换言之,PGU本身即完成3D成像,产生即是3D效果。通过传统光学成像系统放大,在挡风玻璃前呈现更立体的悬浮3D效果。
采用锐思华创3D PGU的AR- HUD,投影出的虚像具有立体景深,也意味着成像的VID可以通过PGU设计端去调整,大大增强了AR-HUD图形的可用性、功能和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锐思华创多层光波导3D PGU显示技术还可以支持不同光源,并且可以集成、结合许多新技术。“例如我们基于LBS技术的OpticalCore®,从而形成各种不同需求的,高度可定制的解决方案。”锐思华创方面表示。
针对多层光波导3D PGU,锐思华创还自研了一套独有的3D渲染引擎和AR Generator® SDK,可以快速开发针对AR-HUD场景的立体HMI,以协助研发人员和客户方便的开发出基于该技术的AR图形和功能。
据介绍,该公司AR Generator® SDK可以基于客户系统需求,通过灵活性的配置平台,增减运算模块配置,精准有效的控制算力负荷。且锐思华创通过平台化软件系统AR Generator® SDK,结合OpticalCore®光核引擎模组,大大提升开发效率,还可以为不同整车厂提供定制化需求服务。
AR-HUD产品始于奔驰,价格下探于大众。2021年,大众ID系列首次将AR-HUD下沉到20万左右的大众车型,此后国内自主品牌纷纷发布搭载AR-HUD的爆款车型。
当主机厂追求更高性价比的AR-HUD产品,Tier 1供应商也将需要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由此,以锐思华创为代表的Tier 2供应商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将显得愈发重要。更低成本,也将成为AR-HUD赛道角逐的关键。
锐思华创的OpticalCore®光源模组产品已经发展至第三代,是业界内首个可达车规级的LBS成像模组,独创的多光源微合光通过Diffuser成像,是目前唯一成功解决LBS散斑问题的方案,为市场提供了一条可真正大规模应用的光源路径。
OpticalCore®模组成本较低,供应链方面不易受芯片短缺影响,有望打破主流模组被国际厂商垄断的局面,成为国产化替代的成像光学模组。
根据亿欧智库数据测算,在2022年单车前装W-HUD的价格为1710元;AR-HUD的价格仍然较高,为5058元。预计在2025年W-HUD价格降至1466元,AR-HUD价格同样会大幅下降,达到3585元。
也就是说,随着AR-HUD的成本下降,以及性能的强化,AR-HUD将不再是整车厂高价位车型的“标配”,AR-HUD会逐渐渗透至低价位车型,未来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功能。
由锐思华创自主研发的OpticalCore®成像模组目前已进入产线搭建阶段,目前已取得国际知名主机厂商认可,正进行落地化的探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车规级量产。
此外,锐思华创宣布与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思必驰达成战略合作。思必驰HUD业务负责人苗顺平表示:“此次思必驰与锐思华创的战略合作,势必会为中国的智能座舱的(发展)水平提供更大的动力,双方将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双方的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全语音、多模态、沉浸式、更智能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