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关于iPad,乔布斯想的第一个问题是: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究竟有没有第三种设备存在的空间?假设答案是肯定的,那其前提必然是:这种设备必须在某些关键功能上的用户体验远远超过两者。
所以问题来了:某些究竟是指哪些?
发布会上,乔布斯列了以下几项:浏览网页、邮件、看照片、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阅读。从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功能可以看出,第一代iPad给平板电脑下的定义是:娱乐(输出)设备。
毫无疑问,这个产品逻辑是成立的。知名科技博客BI公布的用户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在2242份答卷中,在iPad发布之后的3年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几乎没发生改变;浏览网页、邮件、社交、看视频、玩游戏占到了所有用户行为的80%以上。
可以这么说:工作和生活从未在一款设备上如此泾渭分明。不过不同于智能手机的是,虽然iPad在发布之初也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但它没做到也不可能做到的是,让消费者的换机频率跟上iPhone。
因此,即使是后来者,平板电脑行业的饱和要比智能手机来得更快,苹果留给竞争对手的时间也相应地要更短。另外,更不必说这原本就是一场选手们没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
早在Google发布Nexus 7时,国外的科技博客和媒体几乎整齐划一地给出了好评。不过也总会很煞风景地指出:Nexus 7能否逆袭还取决于Google愿意投入多少资源去完善生态。这其实就暴露了Android平板们的致命短板:没有生态级的产品和支持。
事到如今,平板电脑颓势已现,据Strategy Analytics的调查显示:2015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为2.243亿台,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8%。因此,现在若还用同样的逻辑,讨论其他平板电脑厂商如何从内容上打败iPad没什么意义。
而这时,似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当年乔布斯刻意回避的应用场景——办公。并且有意思的是,这其中还包括苹果自己。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平板电脑能进化成新一代的产出工具吗?在这方面,微软或许比苹果和Google更有发言权。
微软是一家软件公司,这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所以当微软推出Surface系列产品时,不少人便表示微软这是被不思进取的OEM厂商们给逼疯了。因此与苹果的顺势而为不同的是,微软的确很想探索一下PC的未来形态。
对比苹果那几次梳理产品线,微软此举还谈不上对这个世界造成了多么深刻的影响。不过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已经有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接受“二合一平板电脑”这种产品。
根据台湾供应链给出的数据,2015年微软Surface的总出货量超过了600万台,超过预期50%。而放眼整个产业,二合一平板电脑的逆势增长则显得更加抢眼。根据IDC的数据,2015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较2014年增长了75%;而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IDC的平板电脑研究总监让·菲利普·布沙尔看来,消费者将这些设备看成PC的替代品便是这种现状的最大原因。而新机会似乎也呼之欲出:平板厂商们,赶紧装上Windows和键盘吧,OEM厂商比苹果好对付多了。
很快,小米作为这个游戏中不多的玩家便响应了号召,在最新的小米平板2中出现了官配的Windows 10版本。
一如乔布斯当年,微软工程师李鹏在小米Windows 10平板体验会上,不断地展示着搭载Windows 10系统的小米平板2是如何在一些关键功能上超越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可以直接使用U盘和U盾;
可以将邮件中的Office文档直接保存到OneDrive;
可以兼容Photoshop等工具软件;
可以将游戏从Xbox One主机直接串流到小米Windows 10平板;
可以让Cortana在你路过沃尔玛附近时提醒你买牛奶;
......
当李鹏在平板上麻利地展示这些功能时,平板电脑的商业化用途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不过可能是应用场景划分得太过细致,抑或是小米平板2还不足以承受某些功能对屏幕尺寸的要求,现场并没有形成传说中的扭曲立场。
而回归到产品的本质,设计者或许应该意识到,对一个职场人士来说,效率始终是第一位的。同时,“可以”与“更好”之间的差距基本上能决定一场设备的革命能不能发生。当然,无论是对小米来说,还是对微软来说,也并没有指望这样的结合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现实意义。它更像一场预热,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为了传说中的小米笔记本。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