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刘芳平 | 2015-07-16 14:14 |
【编者按】这个系列文章的作者是神灯科技的创始人之一胡宸瀚,三位创始人中的大学生。我在杭州出差的时候见到了他们,本想下笔写他们的故事,结果他已经开始写了,觉得很不错,就整理了发布在雷锋网。
胡宸瀚序:
相信每一个有激情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创业梦,但毕竟创业是一个钢丝上骑单车,九死一生的事,不会每个人都去尝试。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学生,无论你是白领上班族,无论你是同样正在创业的人,亦或是已经历过风风雨雨,我都希望通过这篇对神灯创业剖析的文章,向你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真实的创业故事,让同样创业的人找到共鸣;让对神灯感兴趣的人了解公司的进程;让打算创业的人有所借鉴。我将以一颗旁观者的心,用最客观的观点去回忆过去一年的创业路程,并用笔和照片记录下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故事。
我是神灯科技的创始人之一胡宸瀚,目前负责市场以及公司运营工作。走向创业这条不归路通常都是有人“勾引”的,而“勾引”我的人就是当时的学长潘哥。
2014年6月5号,这一天我记得很清楚(因为这一天我刚刚得到百度的实习机会),我曾经的合伙人当时的学长,潘哥找到我,邀请我帮他一起做一些创业比赛。当时的我对创业基本一无所知,甚至对这个词有一些鄙夷,毕竟在我的家乡那样闭塞的小城市,创业基本可以和开淘宝店画等号的。但是因为刚刚获得了一个创业比赛的金奖,而且为了给自己的出国留学简历增添一些出色的履历,我答应了他。
他带我来到了他们的实验室,在浙大玉泉校区的图书馆的六楼。进去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实验室很冷,空调开的很大。有两个学长衣冠不整地盘坐在凳子上,无论从面相看还是从气质,都是标准的程序员,其中就有我现在的合伙人,蒋明达。和蒋明达稍稍聊了几句后,我发现了和他的第一个缘分,同乡。我们都知道对方的高中和初中,对彼此的评价出奇的一致“那个高中不怎么样啊”。另一位是张起灵学长(不是盗墓笔记里的那个!这个学长我一直怀疑他的性取向,因为作为一个男人他竟然喜欢猫)下了凳子,从一堆纸箱子里拿出了一个军绿色的卡车模型,和一个奇怪的,说不上是美是丑的头戴设备。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的接触脑电,之前都是在科幻片里和科技馆里。
在我好奇的戴上头戴的时候,就像至尊宝带上了紧箍咒,有三件神奇的事情已经注定会发生。第一件事是我注定开始脑电的创业之旅。第二件事是平生第一次知道我的头太大了,好不容易才能戴进去,为此我后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比如在之后在电视台录制宣传节目的关键时刻把设备撑碎了,以至于之后设计设备都质量都以我能不能破坏作为衡量标准。第三件事就是我将向不同的投资人和合作方不停地讲述脑电的故事,一讲就讲到现在,包括我现在正在写的故事。而这个神奇的下午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转折。我曾经幻想着毕业后出国留学认识各种洋妞;曾经幻想着毕业读研延续我学生幸福生活;也幻想过找到一份另一个城市不错的工作,拿到不菲的薪酬。谁曾想,这个看似平静的下午注定让我走向了创业的不归路。
作为创业者,有一道绕不开的坎,就是融资。有钱才能开项目,有项目才能拿到钱,这是一个死循环,如何破菊是关键。而在我加入了这个“传销”团体之后,因为一生放纵不羁爱逼逼,就被分配去做创业比赛并且和投资人聊天。快的公司的创始人陈伟星学长曾说,投资人普遍智商不高,但在我看来,这群人简直其智近妖。
了解一个领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和这个领域的投资人成为朋友。我在可穿戴领域的知识体系几乎大半都是在和投资人聊天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在参加IDG校园大赛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团队叫IDG(虽然最后没有达成合作意向,但是结识了一群很机智的小伙伴,也不算是遗憾吧)。在初赛的时候,IDG 的姐姐悄悄告诉我IDG的熊BOSS会出现在长城音乐节上,当时自己头脑一热, 就怀着一种壮烈的心态跟着他们上了长城,以为能上演一出一拍即合闪电投资的偶像剧。后来发现自己想多了,我并没有时间“亲切接见”熊晓鸽先生,还因为没有车被困在长城上下不来,眼看就要误了当晚的火车。机缘巧合下,我死不要脸的蹭了一个人的车下了长城,聊天的过程中才发现他是IDG的李丰,人称疯帅。DUANG!!!的一个大腿裸露在眼前,你说我抱不抱?我从未如此感激过北京的堵车,在三个小时时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思路和大饼都画给了他,然而因为当时的商业模式很不成熟所以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是校园创业大赛,参赛者都是在校生,大多数都是做软件服务或O2O的,很少有像我们一样做可穿戴设备这么重的领域。因为项目的独特性和科技含量,我们一路踩着狗屎运进了决赛,并最终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而这也成为了神灯成功融资的导火线。
膨胀
之前网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讲创业四大坑,跑会、融资、孵化器、大学生。作为一个“毕创族”,曾在这四个坑中一个一个趟过,爬出来的时候免不了遍体鳞伤。在默默反思创业路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创业的本质是件极孤独、极苦逼的事儿,热闹不应该属于这个圈子。而这四个雷区一个都没能避免的原因,只有两个字,膨胀!来自心理上的和公司人员上的,后文会有详细介绍。
不足
最初的团队只有7个人,窝在学校的实验室里面,会因为能从一个10平米的3楼,搬到12平米的5楼高兴很久,会因为能申请到20万的补助资金而把公司注册到一个鸟不拉屎鸡也不拉屎的地方。在那样一个极度缺钱的情况下,我们疯狂的展开了和投资人的对接,平均每天都要拜访1-2位,却屡屡受挫。从这群智商超群的“妖人”身上,我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是不要为了融资而创业,第二是不要给自己留后路。
断后路
所以从自身做起,首先切断了自己所有的退路,我从正在实习的上市公司辞职,并且中断了出国申请的一切准备;逼迫我的合伙人和他的导师摊牌,结果意外发现他的导师是很支持创业的,也算哭笑不得。在明确了自己只有把企业做大这一条路之后,压力前所未有的大,但是精神前所未有的轻松。
选投资
天使投资的邀请如约而至,当时鸿元的朱总和北极光的蔡总都有意帮我们一把。说来有趣,我们当时综合分析多个投资意向的优劣,唯独没有考虑钱这个在创业者眼中最重要的点。当时的我们意识到,钱可以让一个企业活下去,而资源可以让一个企业长久的活下去。综合对比专业的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我们认为个人投资可以教会我们更多的东西,帮助企业更快速的成长(这是基于我们仍是在校生,没有管理经验的前提下)。
在确定了投资选择后,剩下的只是一些细节。好在当时的天使投资人也是性格洒脱的爽快人,我们火速敲定了合同,并直接搬进了他们提供的一处优质的办公场地。那是这条创业路的一个关键节点,也让团队出了大问题。
瓶颈
我们首先开始了大规模招聘,我发挥了秀下限的全部本领,写了一篇“浙大少女坐拥千万资产,重金求创业伙伴”的软文,一夜间转发量过万,我在被朋友圈里吐槽致死的同时也收到了海量的面试请求,来面试的无一例外,都是学生。短短一周,我们的团队扩充到了16个人,重点是!都是兼职!
因为办公地点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有些成员提出想在学校远程办公,CEO蒋明达当时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回绝了一切不来办公室的申请。但是经过统计,发现几乎3个人的有效时间才能抵得上一个全职的人,而且因为技术开发经常需要多人协同,我们经历了一个月的黑暗时期——产品研发几无寸进,管理极度混乱。我们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想不到破局的办法,急得我的合伙人抑郁症犯了,每天需要打几局游戏来安抚情绪,企业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在部分人眼里,创业面对的未来必将风光无限,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中遇到障碍不经历过是无法体会的。面对这第一次危机,我们是如何化解的呢?欲知后事,请听下次更新分解。
(未完待续)
雷锋网希望做最好的创业报道,现在,我们开通了一个正式的官方邮箱方便大家寻求报道,地址是:startup@leiphone.com,欢迎联系!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