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本文作者: 游瑞 | 2015-07-02 11:39 |
——你呼吸的空气质量如何?
——不知道,应该还好吧。
——想知道你呼吸的空气质量如何吗?
想知道空气质量如何,其实并不难,一个简单的空气检测器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能给出室内空气的一个基本情况。而且现在市面上的类似产品还非常多,有iKair,空气果,空气盒子,当然也包括了由太火鸟孵化的空气贝贝。那么创业者在做一款智能空气检测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容易掉进哪些坑呢?或许在空气贝贝的马龙泉身上,能找到答案。
我们认为智能化是一种趋势。我们在13年组成了一个团队,吸纳了几个方面的人,专门做智能化的服务。我们本来不是做产品,是给做厂商做智能化的服务,包括APP开发、嵌入式智能开发、代工代料智能化模块。
在上海浙江地区,家电行业发展很好,以前是粗放式发展,但是缺乏高科技技术创新基础(跨界比较,缺乏经验)。当他们有智能化需求,就会找一些外包团队。但是这种三方合作的项目缺乏一个主导的人,他需要对传统的生产、新型的智能领域都非常擅长。我们觉得还不如把这种人放在一个团队里去碰撞,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最初的方式:给传统企业做智能化、做转型)
14年,京东、阿里都推出了这样模式,也发布了阿里云这样的产品。显然与巨头竞争不明智,于是那智家科技就抓一个小的垂直领域。
我们有空气的客户与资源,我们就做一款自己认为优秀的产品,我们将近一年多从研发到生产。
今天很多做智能硬件的大家跳票啊,很大问题是大家对于制造这个过程没有什么经验,多数的做得好的一些团队,在互联网圈名气比较大的,大家都擅长互联网、传播,但是实际上制造这个环节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很多团队在出货这个环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智能硬件的前期生产量不会很大,那可能就拿不到很优质的资源,拿不到好的生产线、物料、价格,而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产品的生产。同时也会导致成本上升很快,比如说产品不良率很高会直接导致成本很高,由于前期缺乏议价能力,拿到的IC价格也会比较高。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委托别人去生产的话,还需要走税。等到产品卖出去,还要再交一次税。如果没有工厂直接TO B的话就更惨,他的下游再卖给消费者还要再要交一次税。
而实际上我们的智能产品一倒手就要有利润,否则人家不做,这样成本一下子要上升30%到50%,这是跳票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就是品质。没有好的资源、生产线会导致产品差异很大,比如说有铅工艺、无铅工艺。在不同的产线上对于传统的元器件要求是不同的,到了这个环节,很多团队没有经验就会掉到坑里。
再一个就是对于整个生产周期的把握,没有自己的工厂,生产排期会比较难。互联网产品很多是虚拟的,不会涉及排期这样的问题,都在线上坐在办公室都解决掉了。而生产是整个产业链,由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去提供,最终我们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这就像一个水桶,如果把任何一个板抽掉了,其他的都会被拖累。
作为智能硬件来讲,大家不是特别注重生产,我们跟其他同行的不同在于我们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这是我们相比其他人的优势。我们之前就有做传感器这类产品的生产车间,我们团队也融入了一些技术的创始人,以前是做wifi、云端的。
主要实现功能有:一、空气检测、环境检测;二、当环境不好的时候能与合作的品牌净化器去治理。本身不能对空气进行操作,最大的好处是小、便宜。希望它能帮用户去感知环境,培养用户保护环境的意识。反过来,当客户真正需要净化产品的时候,用户可以去买一些空净设备。
空气检测设备主要可以对粉尘、PM2.5、二氧化碳、空气温、湿度进行检测。而相似的厂商产品有iKair、空气果 、空气电台,竞品很多但目的不一样。
主要目的不一样,其他的主要是以单品的形态,我们主要单品做的轻一点,解决问题做的重一点,我们主要与净化器的厂商合作,他们主要是To C的,我们To B更多。
团队技术优势比较大,做智能硬件的难度本身不太多,抛开技术本身,说制造领域,成本控制、品质控制、能不能有交互是个坑。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的,再一个,我们在浙江有生产基地,所以品质、成本的把控权全部在我们自己手里。
iKair造型很酷,空气果看上去很上档次,但能不能完全把握主动权才是最大的问题。
粉尘检测,二氧化碳检测,其实整个检测仪的成本都在传感器。
我们首选工业级的传感器,精准度很重要,还要用合理的方式去使用。不是说我把传感器放在设备里面它就可以测得准,任何一个产品对于它的风道的设计,比如温度会有变化。检查粉尘也有相对的要求,进风与排风以及放置方式,还有外界的电压等等都会影响到传感器的精度。
我们本身就是做传感器的研发工作,再加上自己本身做整个产品,所以我们能保证传感器的精度。再加上生产的环节,三方面保证产品测得的比较准。简而言之,第一个从研发的角度,第二个是产品设计的角度,第三个是制造的角度。
我们跟专业级五万左右的TSI做过对比,误差在10%以内,实际上是几百块钱的东西跟几万块的比这个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这里还有个TSI的小段子:TSI自己的机器之间的误差就是10%以内。就是这一台检测器与另一台之间的误差就在10%以内。
特点:成本比其他的低,第二个能发现问题,并且与合作的厂商去互动,来帮助他们直接解决问题。
中国的环境市场是一个大市场,外面的空气不好但是健康要考虑,我们的产品不准足以形成行业优势,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生态而不是在于产品本身,中国空净市场只挖掘了百分之二,这也是为什么小米、360以及其他互联网企业瞄准这个市场的原因。
最关键的还是需要看消费者的意识,比如说,河北的空气环境比北京要差,但是北京的净化器卖得比河北要好。当我们有了健康呼吸的意识,才会发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新风机,多数人还不知道新风气是能够给人带来真正价值的产品。空气净化器只是一个过渡产品,现在我们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
我们目前主要是To B,所以对于空气净化的领域的方向以及行业的痛点会抓得更准确。我们有经销商,能给我们及时的反馈,会让我们更有利的去改善产品,让它能够满足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即使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产品但是我们出现得晚并不是件坏事情,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我们认为对的方向走下去,通过与厂商的合作可以使我们走得更远一些。
大多数的净化器的厂商对于智能化并不是很擅长,我们给他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就实现了互联互通。消费者比较关心这个净化器有没有用,而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效果并有历史曲线供消费者查阅,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帮助他们在销售端带来价值。
大部分空气净化器会自带检测器,但是他的测的不准,因为空气净化器的重心是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且传感器会增加成本而且在空气净化器这种长期工作的,机器上的各种高压、静电的影响下,会直接减少传感器的寿命。而作为一款独立的产品,测量结果会更加客观的。
这款产品只是我们做环境检测的其中一部,我们需要调研更多的人。这款产品只能面对一些细分的市场,只能面对一些桌面和家居市场,对于公共场所和户外并不适用,无法覆盖整个市场,另外成本也需要进一步降低。
他们都能够与云端通讯,通过净化器的云端与检测器的云端进行对接,当检测结果比较糟糕的时候,检测器会把结果发送给净化器的云端,由净化器治理。也会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我们主要跟造梦者这款产品合作,其他子品牌在对接。
有到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尝试也推出自己的微信平台。
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因为室内的空气在流动,它没有办法代表整个空间,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是一个密封的空间都是可以检测出来,因为环境会有一个动态平衡。我们目前主要是把经销商服务好,然后才可能把产品放到某些垂直领域,我们还连结了一些像造梦者这样的品牌去,做成了一个联盟OSI,希望有更多的环境厂商能够加入到这个体系中。
它是服务用户生活的一个基本装置,如果随意挪动装置,那么产品的联动性就失去了意义。净化器可能在一年左右就会失去市场,因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的产品主要瞄准的是新风机的市场,我们是告诉消费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它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玩具。
我们做智能化不要求用户的在线率,做功能型的工具可以是很难去要求在线率,我们不能用互联网思维去衡量这种大型的净化产品,能为用户解决问题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玩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互动,用户可能对于产品的可玩性要求不强,它就是默默无闻的但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我们希望通过这款产品,能够撬动环境市场,市场是快速发展的市场,人们的意识也在逐步崛起,希望人们能够尽快,认识到环境的价值!
智能硬件创业领域里面会存在很多的坑,稍不留心可能就会陷入泥潭。经验是一个优势,但不足以撑起整个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去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与价值才是王道。既然是做一款工具产品,那么就要有一颗做工具类产品的觉悟,不要被繁华所扰,不要投其所好,否则就容易掉入创业之路上的一个个深坑,沦为手中亵玩的玩具。
雷锋网希望做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创业报道,现在,我们开通了一个正式的官方邮箱方便大家寻求报道,地址是:startup@leiphone.com,欢迎联系!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