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本文作者: 温晓桦 | 2015-11-18 17:31 |
透过埃德·卡特姆(Ed Catmull)的工作室,几乎可以窥见皮克斯的创业之路。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的前身是卢卡斯电影公司于1979年成立的电脑图形部。而1986年,卢卡斯电影公司旗下的工业光魔公司的电脑动画部被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以1000万美元收购,正式成为独立制片公司——皮克斯。埃德·卡特穆尔自1979年便在卢卡斯公司电影动画部担任副总裁的 ,被任命为皮克斯的共同创办人和技术总主管。
卡特姆是华特·迪士尼和皮克斯的董事,他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挂瞒着看起来都能激发创意的小玩物,桌面上摆着设计师钟情的Mac,以及各种朴素的动画玩偶,比如胡迪和巴斯光年。对于一个成功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公司创始人来说,这种装置再适合不过了。
二十年前的这个月里,皮克斯凭借《玩具总动员》开创了新的电影时代,该影片是全球第一部完全由计算机制作而成的大型故事片。当时,影评家纷纷为其点赞,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称其为“极有远见的电影”。而卡姆特最感到自豪的是,所有影评家的评论中只有一两句是关于他自己,其余篇幅均是集中于电影作品本身。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出自皮克斯的经典动画电影一部接一部。不过有人认为,皮克斯改变的不止是电影业的游戏规则,而是整体的颠覆。
首先是软件的开创。如果没有皮克斯开发的RenderMan计算机图像渲染体系,《玩具总动员》也不可能诞生。利用RenderMan,动画师制作的3D屏幕效果才能更加逼真。最近21个奥斯卡得奖电影中,19个是运用了该软件进行制作,包括《泰坦尼克号》、《指环王》以及《阿凡达》等等。
“这三部电影制成之前,人们都会觉得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影的荒诞可笑的。”“而在这之后,不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电影才是可笑的。”这种现象,印证了乔布斯当年救皮克斯于危难之中所描述的愿景:技术将会变革电影的制作;皮克斯会成为和迪士尼同样伟大的品牌。只是,这个愿景来之不易。
1975年,卡特姆聘请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先驱匠白光加入其纽约技术研究院的计算机图形实验。那时,卡特姆和匠白光的目标是:创在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动画电影作品。那后来的波折让它几乎消失于电影界。不过,救了它的是乔布斯。
就在1980年代中期,卢卡斯影业在《星球大战》系列后的作品呈现日落西山之势,以致该公司面临严峻的资金链危机,而电脑图形部门或会面临被削减的命运。然而,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埃德·卡特姆却并不甘心,而且在这个时候,卡特姆被允许去为皮克斯寻找新的买家。
鉴于拥有先进的图形技术,所以诸多科技公司均表示有兴趣收购皮克斯。在因缘巧合之际(此处省略一段复杂的三角关系),卡特姆认识了刚刚离开苹果的乔布斯。
1986年1月30日,乔布斯用1000万美元从卢卡斯影业手中收购皮克斯,并成立了新的皮克斯公司(Pixar, Inc.)。卡特姆回忆起乔布斯加入皮克斯时说道,刚刚离开苹果的乔布斯,心中仍充满对斯卡利的愤恨。卡特姆甚至一度担忧“成为乔布斯离婚后的第一个女人”的皮克斯能否无恙。不过,卡特姆后来表示,在皮克斯,乔布斯不仅没有偏执、傲慢,而且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更加和善、更有自知之明的领导者。
在乔布斯接手之前,皮克斯其实只是作为电脑图形部门存在于乔治·卢卡斯的卢卡斯影业(Lucasfilm)。当时脱离了卢卡斯影业的皮克斯几乎和电影制作行业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设计。同样,乔布斯收购皮克斯的初衷只是看中了其图形技术,打的是生产未来计算机的算盘。因为,从皮克斯在乔布斯手上最初几年的成就便可想而知。
1986年,皮克斯推出了第一个产品——皮克斯图像电脑(PIC)。但这台图像处理器售价十二万五千美元,而且还没有任何应用程序——自然是没什么销量的。1987年,皮克斯又推出了PIC II——售价三万美元,结局是一样的终。至此,乔布斯终于不在皮克斯折腾硬件了。因为亏损已经不成样了。
而在生产硬件的同时,皮克斯也在尝试制造计算机动画。1984年,皮克斯开始创作自己的3D短片,并不断展示以吸引潜在客户。1987年,皮克斯的短片《Luxo Jr.》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并且获得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电脑影像类影片第一评审团奖——金门奖。这部短片也是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短片。因此,乔布斯也同意,皮克斯的核心并非硬件,而是图像渲染。
这看起来是似乎是个前途光明的转折点,但事实上,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皮克斯走向沉没。因为,该公司的技术遇到极大的瓶颈——还不足以生产一部完整的大型计算机动画。
因此,到了1989年,皮克斯成功开发出渲染体系RenderMan,并正式启用与电脑动画的制作中。凭借新的技术,皮克斯的计算机动画斩获了多项奥斯卡奖。外媒分析称,在迪士尼这样的动画制作巨头下,皮克斯的异军突起除了依靠幽默而又温馨的故事、简单流畅的叙事形式吸引观众外,先进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出的细腻真实场景才是皮克斯动画的最大亮点。
不过,皮克斯并非是在RenderMan诞生后就一帆风顺。最初RenderMan的渲染只能实现50万像素的效果卡特姆提出,其目标是要实现8000万像素。而直到2001年,皮克斯方才取得了成功,奥斯卡也破天荒地为软件包颁发了一个奖项。据介绍,RenderMan产品具有强大的双向路径追踪器以及后来来自迪士尼动画严谨的模块化新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屏幕显示像素和三维的逼真程度。
回看皮克斯1989年的动画短片《锡铁小兵》,卡特姆表示,这部电影看起来虽然很粗糙,但人物举手投足之间看起来已经非常接近人类自然。它可以说是皮克斯的里程碑。
皮克斯技术总监表示,《锡铁小兵》、《玩具总动员》是RenderMan第一个成就的里程碑作品,而下一个便是《怪兽公司》。在《怪兽公司》中,动画师开始可以利用RenderMan进行画面元素的单独渲染,比如精心雕琢人物的毛发,效果如下图↓。
皮克斯的资深科学家托尼•德瑞斯在一次演讲中介绍,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中,头发、衣服、流体和气状物(比如云、烟)都有各自专属的物理引擎。而这每一大类的专属模拟引擎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进一步增强才能表现出更加炫目、真实、自然的效果。“比如说,模拟水很简单,难点就在于用什么方法模拟出来的水、怎样才像真的水、能被引导往某个方向流动等。”
而接下来《海底总动员》创造的流水和波浪效果进一步增补RenderMan技术的空白;《超人总动员》解决了水里头发、空中飞行衣服等诸多技术难关。
《玩具总动员》是皮克斯的翻身之作,但为了完成该作品,资金困境中的皮克斯与迪士尼进行了一次“屈辱”的合作——皮克斯负责电影制作的所有事务,而版权归迪士尼所有。由于营销和发行工作归迪士尼负责,所以皮克斯无法在利润中得到利益,而只能得到迪士尼向其支付的两千多万美元制作费。
卧薪尝胆的皮克斯终于凭借《玩具总动员》一举成名,并在乔布斯的带领下顺利上市。有了资金来源的皮克斯开始叫板迪士尼,称将成为迪士尼和史蒂芬·史蒂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外世界第三大电影品牌。
《玩具总动员》取得成功之后,皮克斯团队也履行了早期一个关于软件的目标,那就是在2015年开源RenderMan——“让所有人都能免费试用RenderMan(付费版本约为500美元)。”
如今,距离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创举首次完成的那一天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在皮克斯这家历尽艰难的公司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乔布斯植入苹果的DNA——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而卡特姆表示,对于皮克斯的团队来说则是更大的挑战,“他们不可能再创造另一个‘首次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壮举,那么,他们将如何实现另一个‘世界首创’呢?”
via CNET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