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芯片产业正遭遇着史无前例地的缺货时期,从汽车到手机纷纷缺芯涨价,整个产业链似乎被笼罩在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安防产业是最早感受到这一波芯片缺货潮的行业之一,而眼下,情况愈演愈烈,需求有增无减。 “安防缺芯,摄像头涨价”又一次热搜出圈,这一次,来自央视财经的报道。
去年8月,因海思缺货引发的第一波缺芯潮时,AI掘金志曾对此进行了报道,海思「缺货」,安防「缺芯」
某业内人士告诉AI掘金志,2020年8月之前海思芯片的价格和供应都比较正常。
8月5日-10日,价格突然暴涨,9月初,海思安防芯片最少涨价5倍以上。伴随着多产业的全球性缺芯,安防缺芯状况持续至今。
据央视财经3月23日报道,安防芯片短缺,安防产品交货周期已经普遍拉长半个月左右,部分产品交付期延长至九个月,下游代理商都适当增加了囤货。
另外,芯片告急导致安防摄像头售价涨四成。有供应商表示,去年9月200万像素常用款摄像头140多元,现在已经涨到210多元。
与2020下半年海思被禁出现的IPC芯片缺货相比,此次芯片市场的供应情况更加严峻。
“缺货从去年Q3正式爆发,2021急剧恶化。”某从业者对AI掘金志表示。
除摄像头主控芯片外,IPC SoC、存储芯片、WiFi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均出现一货难求现象。
“存储芯片缺货最为严重,其次是主控芯片。”
一货难求之下,坐地起价、恐慌性囤货等乱象丛生。
“其实市场上的货完全可以满足华南地区半年以上需求,只不过需求被放大了,一家缺货10K找10家问,市场便以为有100K的需求,市场有30K的货,无形之中就出来70K的缺口,所以价格就炒起来了。”某模组提供商从业者补充道,“也因为部分贸易商利用市场焦虑,囤货炒作。”
此前,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奉行三段论,从存货到消化库存再到重新拉库存。
按照半导体市场的发展规律,在总供应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时强时弱,存在从强转弱或从弱到强的动态变化,芯片缺货属于正常情况,且存在一定的缺货周期。
但当下这一动态出现不平衡和矛盾点,芯片缺货的周期规律发生巨大变化。
三段论也从2016年之后不再适用,导致企业可能在价格高时反而拉高库存,造成供需动态不平衡。
“实际上从2016年到2021年,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芯片产品短缺的情况,2016年DRAM短缺,2017年不仅是DRAM短缺,连Flash NAND也短缺,2018年功率半导体短缺。”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陈南翔在前几天的Semicon China 2021大会上表示。
“如果按照奥林匹克周期从2014年开始算起,2019年属于“小年”,不应该出现芯片短缺的情况,但即便是到了2019年,也有CPU、5G芯片、TWS等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
行业规律之外,外在推动因素是什么?
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联合国将半导体最基础的材料“沙子”定为“短缺材料”,沙子中所含的硅元素,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材料,整个半导体产业将面临从“沙子到芯片”各个环节的涨价。
据央视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海关人员介绍,之前企业光刻胶采购量约为100多公斤,目前仅能买到10-20公斤。
原材料之外,需求井喷,芯片产能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占主导因素。
一方面,市场进入“个人半导体”时代,10年前一个人只用于一部智能手机,现在除了手机外,还有电脑、手表、手环、耳机等等产品。在未来,这一现象会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某安防芯片从业者张明对AI掘金志表示,全球疫情催生了家庭办公和学习等宅经济,5G、平板、笔记本、手机需求量暴增,芯片上游的产能向其倾斜。
高通CEO安蒙也曾放话,PC、汽车等联网芯片订单井喷,高通芯片恐怕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摄像机芯片目前绝大多少集中在22-40纳米,这个层面上游晶圆和封测产能都非常紧张。”张明说道。
终端商抢芯片,制造企业抢晶圆。
“这一波影响非常直接,去年海思缺货,小米、oppo等都在抢晶圆资源。”
据悉,晶圆代工厂产能在手机、笔记本、服务器等需求已经满载,安防芯片难以插队。
而另一关键环节封测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据工商时报报道称,受上游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爆满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半导体封测产能仍严重吃紧。
订单的持续涌入,诸如日月光这类大厂的投控产能已经排满到今年下半年,其他公司如华泰、菱生、超丰的打线封装订单同样爆满。
晶圆代工紧缺之下,2021年全球各大晶圆代工厂、IDM大厂、IC设计厂均纷纷宣布于年初涨价。晶圆代工价格涨价10%至20%,封装测试涨价10%至20%。高级芯片的需求全面增加,尖端晶圆厂和封测厂等会优先考虑高端产品。
“与汽车车规级芯片、手机芯片等相比,安防芯片附加值并不高。”张明补充到,“封测厂内,设备24小时全年无休运转,一旦封测厂的A客户晶圆资源没跟上,有资源的B企业就上。”
张明表示,尖端晶圆厂也如此,有晶圆资源的企业也能优先得到封测资源,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产能的扩充并非易事。
AI掘金志获悉,晶圆厂和封测厂属于超级大的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需要维持生产线24小时运转以最大化营利,产能的增加将是几十亿为单位的量级。
“一方面扩大产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芯片原厂相比去年产能已经大幅提升,但依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某机构预测,从2018年到2030年,集成电路销售额将增加124%,彼时集成电路产能至少增加2倍,但扩产速度仍然难以追赶需求增长速度。
芯片短缺和涨价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恐慌性囤货,各环节订单激增。台积电高管在最近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客户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开始囤积芯片。
有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的芯片进口额攀升至3800亿美元,约占整体进口额的1/5。
国际关系的变化也加剧了芯慌现象。
此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全球半导体严重短缺的开端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尤其是对中芯国际的制裁。
中芯国际拥有成熟的28nm芯片生产线,原本可极大地弥补产能,然而受美国制裁影响,目前其14nm生产线产能仅仅达到1.5万片/月。
报道指出,订单集中涌向台湾企业等,再加上全球汽车半导体等各行业的需求快速复苏,供应短缺迹象加强。
同样的观点,也出现在近期法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中,他们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科技战”是当下芯片短缺问题的间接推手。
“芯片荒”局面尚未缓解,一场暴风雪,不仅席卷了得州,也让全球芯片紧缺现象雪上加霜。
今年2月,美国德州遭遇超级寒流袭击,导致严重能源供应短缺与电力中断,包括Samsung、NXP与Infineon三家半导体业者位于奥斯汀的晶圆厂因此停摆。
但也不乏乐观的观点。
长电科技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郑力认为,此次缺货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内半导体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几年前,我们很羡慕外资大厂缺产能,因为我们那时是缺订单,如果什么时候缺产能了,就说明我们的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如今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缺产能的情况,我认为这是一个在集成电路行业比较典型的景气循环的现象。”郑力说道。
在持续性的缺芯危机之下,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芯片供应链成为安防产业链中众多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
但也正如郑力所言,是危机,也是机遇。
传统安防行业经过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之后,正在与AI融合,向智能安防升级。
马太效应日益凸显,资源开始向头部企业聚集。
无论材料断供是还是技术短板,解决“芯慌”仍需要一段时间。在这场芯片战争中,其他国产芯片需要也正在努力迎头赶上。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