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日,海康威视举行投资者问答会议。
海康2017年开始提出AI Cloud的架构,云业务定位集中在主业的客户需求,聚焦公司擅长的领域,不是为了做云而做云。
海康过去20年做的都是to G和to B的业务模式,以一次性收入为主,但海康凭借好的服务、产品,收入粘性很强。
to B市场非常碎片化,一方面可预见性差,另一方面稳定性很强。服务型收入有提升,但规模不大。
海康具备原材料储备调节计划的能力。储备池是非常动态的,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进出物料每天变化,海康每天根据产线、订单的情况和研发的进度做动态的挑战。
安防领域的应用型技术较多,有开发门槛但不高。海康一直推动中国国内供应商替换,近年来国内供应商比例慢慢上升。
目前,国内的芯片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众多厂家现成的芯片可以使用,海康并不担心供应链的稳定。
高毛利的产品,后期服务支持相对较多,渠道销售的产品,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所以不同类型业务对公司最终的应用差异化并不是非常大。
智能化业务对公司定位的业务来说,毛利率不错,但毕竟是碎片化市场,领域越细分,投入越大。
机器视觉结合工厂自动化管理的需求,海康开发的迭代速度、融入用户产线的速度以及性价比上,比外资厂商更有本地化的优势。总体在机器视觉方面发展较好。
AGV领域公司百家争鸣,趋势明显。
以下是调研全文重要内容,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Q:AI和算法驱动之下产生了新的商业形式,比如基于云的服务,持续性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模式,目前发展趋势如何?
A:2017年开始我们提出AI Cloud的架构,将产品区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边缘节点到边缘域到云中心。
公司在云业务上的定位,还是为了我们主营的系统级产品和软件整体架构而服务的云,不是单纯为了做云的业务而做云,我们集中在主业的客户需求上,聚焦公司擅长的领域。
不同的场景所需要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搭配形式不同,比如园区考勤的项目,我们一般建议把考勤的算法放在人脸识别的前端,放在前端的好处是网络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可以快速的允许授权人员通行,不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也有一些对时间诉求没有那么强烈的项目,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会放在后端。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并不是海康想卖什么。
海康过去20年做的都是to G和to B的业务模式,以一次性的收入为主。虽然是一次性的,但是我们把客户服务做好、产品做好,收入粘性依然很强。
这个市场很碎片化,它一方面可预见性差,另一方面稳定性很强,不至于因为丢了一个大项目,导致收入缺口很大。
服务型收入目前有一些,但规模体量不大,所以我们也没有单独拿出来说,但据我所知是有提升的,只是规模跟海康的体量相比比较小。
Q:供应链方面,公司原材料储备量怎么样,替代产品的性能如何?
A:不同品类的物料,我们有不同的策略安排,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同时也要看我们自己产品迭代的情况。相信公司具备调节计划的能力。
大家不需要把储备池当做静态的池子,虽说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里面进进出出的物料其实每天都在变化,非常动态。
我们每天都会根据产线、订单的情况和研发的进度做动态的调整。我们所使用的各种元器件,都有相应的备选,中国市场的供应体系比较完整,内循环可以做的比较好。
安防领域的应用型技术较多,有开发门槛,但是不算很高。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推动中国国内的供应商替换,原本国内供应商的比例也都在慢慢上升。
目前因为制裁问题,替换上,可能会从市场化的选择加速到一个新的节奏,但总体上替换进程比较平稳。
目前,国内的芯片市场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即使短时间没有出现龙头芯片厂家,众多厂家现成的芯片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对于供应链的稳定方面,我们现在不担心,已经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Q:公司的毛利率方面的中长期展望?智能化项目在PBG和EBG中不断出现,对于业务的毛利是否有积极的影响?
A:公司一直希望保持40%以上的业务毛利润。因为海康本身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业务由不同的产品组合而成。毛利率高的产品多销一点,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就往上走,如果低毛利的产品多销一点,毛利率就往下走。
但是毛利率高不代表最后的净利润率高。高毛利的业务高费用,低毛利的业务低费用,这是比较普遍的市场规律。
高毛利的产品销售之后,后台服务、技术支持、项目系统运维这些服务的支出会相对多一些。比如说我们渠道销售的产品,眼前来看可能毛利率相对低一些,但是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它最后的净利润率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不同类型的业务,最终对公司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的差异化。
关于智能化业务对未来的影响,就公司定位的业务来说,业务毛利率不错,毕竟都是碎片化市场。领域越细分,投入相对较大,投入越大,意味着这个业务毛利较好,否则无法支撑起大量的投入。
Q:创新业务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创新业务是否合适海康开拓?
A:我们目前在跟投机制下投了8个创新业务,它们跟海康本身主要业务有一些差异,因为我们投创新业务的要求就是不能跟海康现有业务产生交叉,要去开拓新的市场,在业务的选择上会有一定的聚焦。
目前的8个创新业务,要么是我们有理解的技术方向,要么有客户资源方面的协作,要么能在上下游产生协同作用。
在海康威视上市公司的体系里面,我们也存在大量的创新孵化,我们每年会推出大量的新产品,海康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驱动的公司,孵化随处可见。
如果我们把产品的颗粒放大去看,它是否构成对新的产业的孵化,还不太好评价。创新一直都是海康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通过单独设立创新业务,让海康威视员工跟投,既可以保证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司人员团队的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海康人一起携手走得更远。
Q:机器人业务进展如何,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都在什么场景中发力?
A:机器视觉领域对技术有比较高要求,包括像素、帧率、机器设备稳定性等等。
过去这个市场有比较多外资品牌,并且看起来似乎并不太大。我们进入市场之后,发现机器视觉很符合大的工业自动化趋势。
工业产线要降本增效、进一步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必然要借助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其中作为眼睛的感知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工业相机是比较典型的感知设备。
我们现在的工业相机除了实现在硬件本身性能的突破之外,还嵌入了智能算法,让相机变成工业用的智能相机。比如缺陷的自动监测、条码扫描分类等等。
结合工厂自动化管理的需求,工业相机的智能化上比其他海外的公司走的更快,我们的开发迭代速度,跟用户产线融入的速度,比外资厂商更有本地化的优势。
当然,我们的性价比很高,所以总体上,我们在机器视觉方面发展较好。
AGV领域公司百家争鸣,大量创业企业投入这个方向,说明这是趋势,大家都认为AGV对工厂效率提升作用较大,一定程度实现了工厂内部物流的数字化,较大地改善了工厂效率。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