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2月,雷锋网发文提到,以计算机视觉起家的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已从同一CV战线,分头走向不同的道路。
在外界眼里,四小龙仍旧是最初那个拿着AI锤子找钉子的四小龙,而现实是,他们早已转变为锤钉转换,双轮驱动的企业。
以云从科技为例,他们是唯一一家已经切入金融核心业务流程的AI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云从科技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人工智能第一大供应商,服务100多家银行总行,超过500家中小银行,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对此成绩,他们好像并不满足。雷锋网发现,在金融市场,云从科技的产品线还增加了以风控系统为代表的金融决策方案。
虽然都是金融业务,但人脸识别和风控几乎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技术层,解决的业务问题也截然不同。
银行创收的第一来源是放贷,而放贷最核心的需求便是风险控制。
云从的全新金融战略,使其业务从金融交互层,渗透到金融决策层;其技术从感知层,跨入至认知/决策层。
计算机视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多停留在开户、登录、取款的用户交互层,远未触及到市场份额更大、更核心的贷款决策层。
金融人脸识别的门槛高度有限,随时面临大小公司的冲击;而风控层的业务,不是靠使用单点机器学习技术就能实现。
此番布局,不出意外可以让云从科技的行业壁垒陡增,固守AI第一梯队之名。
可以说,在外敌环伺、销售水深,供应链线繁杂的AI赛道,包括云从在内的一众优秀公司无不都是躺尽无数坑了才站在现在的位置上。
历经磨练之后,今天的云从是否认可外部媒体对它的评价,譬如“金融”标签化?在AI技术落地生根的临界点上,他们究竟在思考什么?
在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雷锋网约采了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温浩,聊到了他的所想,云从所为,技术所向。
温浩博士,四川宜宾人,云从科技6号员工,2015年与同乡、同班、同寝室的舍友周曦博士一起,创立云从科技。
创业之前,温浩曾是一名大学老师,在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了6年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工程;成立云从之后,温浩主要负责公司后台建设、人脸识别训练平台的基础框架搭建。
雷锋网:创业五年时间了,有一些什么感悟或思考?
温浩:AI企业发展到后期,一定要聚焦、一定要做重、一定要控制好成本、一定要深入行业。如果还靠着不断招人、发论文,也许估值会越来越高,但后期也一定会跌得越惨。
目前行业有个通病:对于学术的看重好像胜于一切。
如果AI公司能够靠着科学家团队走出来,当年微软亚研基本覆盖了中国AI圈的大半壁江山,后面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再比如Google X部门 ,全球技术大牛云集,后面的产品做得好吗?销售了几台?
通过微软亚研和GoogleX的例子可以表明:技术不是一切,通过大批学术人才去落地产品根本行不通,技术好不代表产品好,但产品好一定要求技术好。
在今天这一节点上,包括云从在内,或许并不应该太过关心技术的领先性,也非利用技术赚取多大的利润,而是在业务线和技术体系无限扩大、无限纵深时,如何管理好N个愈加独立的行业事业部和数千人团队,是我们需要过的第一道难关。
雷锋网:云从现在有多少正式员工,准备如何渡过这道难关?
温浩:云从目前有1500多名员工。
在这一块,我们会学习华为,去打造一个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管理系统 ,华为当年也花了20亿元从IBM引进了一套类似系统。
引入IPD体系被认为是成就华为最重要的变革,它集中了若干工具、流程与方法,其核心思想包括:研发是一种投资行为、基于需求进行研发、跨部门协同、结构化流程等等。
它能够对市场迅速反应,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报废项目,减少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生产性、可维护性。
就像车企造车,每年十几款新车型,不可能做到每一款新车的每一个部件都单独研发,所以需要一个平台,去模块化组装。如此,有利于用最低的成本、用快的速度交接出质量最好的产品。
管理也可以成为产品,要帮助部门工作流程化,不断可以迭代改进,要不得的是没有总结,没有升华,总是在重新开始,最终整个部门都困在原地。
雷锋网:有了IPD体系,华为安防打了这么多年,好像效果也一般?是否与业务属性也有关系?
温浩:那是因为从一开始,华为就没把安防当作一个重点业务去做,用集成的方式去推动,这样与海康他们相比优势不大,毕竟海康等企业有完整的产品线、渠道。
雷锋网:之前华为谈到会把安防当作战略业务去做,你觉得未来有戏吗?
温浩:智能化之前,安防对于华为来说体量并不大;智能化之后,安防作为智慧城市的数据入口,是华为一定要拿下的。
安防也许不值钱,但智慧城市很值钱。重兵部署之下,未来应该能够看到一些成绩。
雷锋网:云从的业务战略优先级是怎样的?
温浩:从资源上讲,安防业务投入更多一些,目前投入了一半人力左右。
雷锋网:营收呢?
温浩:也是安防多一些。
雷锋网:那为何云从官网所有的安防产品、解决方案已经下线了,现在只看到金融相关的产品?
温浩:这个只是暂时的技术调整,目前还没更新过来。
雷锋网:就安防业务来看,你认为云从的落地成果在AI初创公司中大致是什么水平?
温浩:如果从现有的业务、销售额来看,我们可能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从后续潜力来看,我们的机会会更大。
雷锋网:什么潜力?
温浩:与各个行业深度结合的能力。我们在安防、银行、机场、零售等行业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前期尝试和探索。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能够为我们后续的爆发式增长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都不会像技术或模式迭代一样,极容易被替代。
雷锋网:一项业务做还是不做,云从考量的是什么?
温浩:两项黄金标准:一、行业基本面要大;二、业务粘性要高。
比如金融、安防等行业就比较符合上述两条标准;而近期比较热的诸如手机扫脸付款,我们认为粘性不够,所以坚决不碰。
换句话说,我们会看B端企业服务,C端目前不会碰。相对来说,C端对于成本、价格等因素比较看重,而B 端才是所有初创企业最适合的市场。
雷锋网:目前AI金融市场,云从做了几成了?
温浩:在关键的AI业务平台上,我们至少占了80%。
雷锋网:金融这一块,为什么连风控都做了?这已经超过了你们涉猎的范围,到了大数据层面了。
温浩:企业要发展壮大,一定要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仅仅把人脸识别做好是不够的,它们只是一个引子、入口,后续还要思考做什么服务。
我们为银行做了全套解决方案,从排号机、远程业务、迎宾到超级柜台,从网站到金库到手机银行,基本全链条覆盖。
另外,我们还要为银行打造超级行业大脑,将各种可用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再进行人工画像、精准营销,包括支付、风控。
雷锋网:但云从的能力还在感知层?
温浩:成长总是有一些阵痛的,不应轻易定义一家企业的能力。
雷锋网:其实目前业界对于云从的印象,已经与金融、更准确说是银行绑定了,对于云从的金融标签,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温浩:双刃剑吧。作为一家急速成长的创业公司,我们需要一些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在大家对各个玩家不太熟悉的情况下,有一个区分度是很好的事。
银行作为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业务,至少得到了大家对我们以前工作的认可,目前不会排斥。
但到了后期,我们还是希望不要太标签化,云从想做的事肯定远远不止于银行,包括安防、机场、交通、零售可能都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雷锋网:金融这一块,为什么云从会做得相对较好,你有分析过具体原因吗?其实从技术角度来看,比较拔尖的几家几乎差不多。
温浩:一是先机、二是敢拼。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做企业也一样,有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两者不可能兼得。
从云从这边来看,我觉得我们从一开始就摆正了心态、了解了格局,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碰。自创业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全力啃银行这个硬骨头,从没动摇过。
AI创业,不应该学习互联网企业,做一些快速占领流量的事。
雷锋网:所以你觉得云从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吗?
温浩:不是。
AI企业不能简单地去复制互联网模式,它不仅仅是为了占流量、抢用户,争入口这么简单。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用户的规模,遵循梅尔卡夫定律(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那么整个网络和该网络内的每台计算机的价值也就越大。)
做AI,需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想的是怎么把技术更好产品化,从学术研究、行业验证、商业落地、行业平台到智能生态,如若不然,优势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替代。
雷锋网:你个人认为目前AI圈Top级玩家中,哪一家还是互联网模式?
温浩:想挣快钱的,或者正在赚快钱的,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比如做一些线上互联网金融的人脸比对,这就是明显的挣快钱,不需要做定制化,后期服务也少,只需反馈比对结果即可,按次收费。
类似业务根本不能产生用户粘性,差不多的结果下,谁的价格更低,客户就会选择谁。
雷锋网:云从没赚一些快钱?
温浩:赚的少。
雷锋网:为什么?骑驴找马不是更好吗?
温浩:我们创业团队大多是从中科院出来的,可能没有互联网基因吧;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些钱不赚也许更好,因为不可持续。
雷锋网:AI公司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温浩:总体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机会还是有的。
雷锋网:你怎么看AI公司造芯片?
温浩:芯片研发周期很长、坑很多,流片失败的不计其数;另外,做芯片一定要起量,每年销售一百万片是最低的。
从安防市场来看,一个AI独角兽一年能做10万路基本到顶了,从供需关系来看,造芯并不划算。
也许在某些企业看来,不造芯片就不是全链,就没有技术实力,其实没有必要,技术生态就像一个森林,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雷锋网:云从之前好像也提过要做芯片?
温浩:算法和芯片结合,这是趋势,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前提是起量,如果后期业务量起来了,可以做一些规划,毕竟做SOC集成会对产品功能有显著提升。
雷锋网:跳出管理者身份,你觉得云从走了五年,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温浩:做企业不是考验技术单维度,包括提升管理效率都很重要。
管理这块,分前台、中台、后台,前台灵活、中台统一、后台高效,如此才能形成高效战斗力。
在提升管理这一块,云从目前做得还不够。
雷锋网:从一名大学教师到一个AI创业者,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温浩:起初一开始,会有一些问题,我不想去跑客户、做方案、深入场景。从我的身上也可以看到这些年大部分AI公司的转变,从浮于表面到深入市场。
雷锋网:对周曦博士(云从科技创始人)的表现满意吗?
温浩:他的战略眼光非常好。
从做银行到做平台,一开始都是不赚钱的、费力不讨好,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也取得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