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百度也要做安防了。
近日,雷锋网发现,打开百度AI开放平台,点击案例与场景一栏,安防监控的AI场景赫然在列。
网页中提到,基于业界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其可对静态人像库、动态视频流中的人脸进行精准识别,整合人脸跟踪与捕获、实时布控、大规模人脸检索与比对等能力,提供完整易用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公共场所的全面布控,实时监控,并能够灵活适配多种人脸追踪、特定区域布控、特定人脸告警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安防效率。
在这其中,百度认为他们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点:
1、 大规模人脸检索: 支持百万量级人脸库检索,检索速度业内领先,可应对各种业务需求;
2、识别精度高: 人脸识别技术国际领先,识别准确率超过99%,识别效果国际领先;
3、 完善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配具体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雷锋网还发现,自今年伊始,百度还在各大求职平台上发布安防业务用人相关信息:
从这来看,百度大力做安防这件事已近乎板上钉钉。其实,此前百度在安防领域的布局已经有了一些线索。
去年6月28日,百度就携手南航将人脸识别技术落地河南南阳姜营机场。需要注意的是,该机场案例更多的还是体现在静态人脸识别、比对方面,这些包括机场、门禁等人脸比对项目的门槛不高,技术含量有限。而上文所提的在对动态视频流中的人脸进行精准识别、抓捕才是各大主流厂商的必争城池(公安项目)。
其实在BAT中,百度涉猎安防行业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
早在数年前,腾讯便成立了优图实验室,推出相关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去年四月,腾讯就与武汉市公安局合作,建设“智能警务”平台,探索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运用展开深度合作;之后的11月,腾讯云还对外发布了智能安防监控解决方案。在传统安防监控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使得安防监控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并使得安防监控更加高效。特别是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人员徘徊、人数统计、人员轨迹分析、人员特征分析、道路路面情况监控等,对传统安防监控是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而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的运行直接将这个巨无霸公司推进泛安防领域,该系统除了能够改善交通外,还会做一些识别假牌、套牌的工作。
谈到这里,其实不难发现,对于安防这块“肥肉”,BAT早已有所布局。而推动他们入局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每一个摄像头背后流淌着的巨额财富。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大约装有1.76亿个监控摄像头,预计三年内数量会增加到惊人的6.26亿。
对于这块多金市场,此前有业内人士曾预言,传统安防厂商在行业深耕多年,用自己的硬件跑自己的算法,从前端到后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及平台,其他的“闯入者”如果想要争食必须打掉先前几十年的底层基础设施,而这并不是甲方愿意看到的结果。
基于此,他们断言:相较其他行业,安防行业有着天然的高壁垒性,即使是‘BAT’,都不敢冒进。而时间证明,不管资本如何看待市场,用户实际需求是激发市场行为的原点。他们轻视了BAT的野心,后者依然还是那个‘无利不钻’的超级收割机。
对于“BAT”的来势汹汹,某业内人士告诉雷锋网,传统安防厂商相比BAT在安防行业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两点:1、端到端的部署;2、稳定的政府客户资源。
“安防老牌劲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能力、行业解决方案能力、营销渠道能力和项目交付能力。”他补充道,“另外TO G 项目周期较长,以公安举例说,一个项目首先会让多家竞标企业在不同分局试行一年,确定技术和系统运行稳定性后再集中POC测试,众多参与者最终只有一家企业获得订单,而这来来去去将耗费近两年时间,如果相关公司多个项目同时推进,没有充分的资金、人才储备,难以扛到最后的回款日。”
雷锋网认为,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鸿沟;但对于BAT来说,技术、资金、人才储备都不会弱,而相对欠缺的也就是甲方考虑的先前的建设基础以及公安客户资源。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BAT’敢于大刀阔斧进军安防,相信也会带来一场不小的腥风血雨。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