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锋网消息,近日,好未来宣布成立脑科学实验室,并与斯坦福大学达成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未来将通过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推动“AI+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产品落地。
雷锋网了解到,好未来在去年就在筹备脑科学实验室。2017年12月,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在GES大会上就曾谈到,“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把学习过程和内容数据,在将来还能匹配上脑科学知识的话,那么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学习过程。”
据了解,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将重点从三方面进行研究:
利用脑功能的客观监测,加强课堂诊断、观察,为追踪长期有效的人脑“学习历程”打下基础;
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准确的学习能力评价系统;
同时在科学指导下,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激发大脑的最好学习状态。
在会议上,教育部科技司舒华表示,随着脑科学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界和产业界将迎来更大的融合空间,也将为教育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未来,信息技术将对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教育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交叉融合,将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并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好未来CTO黄琰透露,目前好未来从事技术产品研发人员达到4000多人。未来三年内,人工智能、脑科学专家将达到500人,研发人员将增加到1万人。除此之外,好未来将在全球范围成立6所联合实验室。
“教育与AI的结合是一次教育资源的产能革命,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的培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传输将被AI替代,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将更加重要。如何用技术服务于人,运用科技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将始终是好未来努力探索的命题。”
参与此次会议的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新林教授分析了脑科学如何与教育融合,从而让大脑更加聪明。周新林希望通过语义加工以及语音加工等前沿科技,让孩子在提升计算能力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未来在AI方面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好未来CEO张邦鑫表示,未来十年,好未来将“从一个运营型公司成长为一个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
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曾表示,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前景很广阔,原因在于两点:1、教育场景有更好的容错性。2、教育数据收敛性和可控性强。教学的封闭场景决定了,一个教室中产生的所有元素,无论声音还是文本,都有机会通过传感器收集起来。
AI、底层算法在各行各业通用度已经很高了。但是难点在所有行业运用过程中采集数据的复杂程度上,和其他行业相比,教育场景在采集数据上有天然的收敛性和可控性。
此前的互联网教育在模式及内容探索上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不过却没有突围而出者。许多在线机构也只是单纯把线下体系搬到线上。直播+录播模式的相互穿插是现在比较成熟的在线模式。再完善一点的模式,不外乎加多了社交元素,在线分享,在线互动环节。
从ITS(智能教学系统)和IPS(智能练习系统)到魔镜系统(表情识别技术),好未来正从“互联网+教育”逐步过渡到“AI+教育”时代。
据雷锋网了解,2017年7月,好未来旗下学而思进行升级,其中之一就是依托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技辅助个性化教学,推广创新型教研产品ITS/IPS、双师课堂、云学习等。
8月,好未来成立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专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及创新;主要集中在搭建好未来集团的AI平台,研发AI产品及解决方案。
此外,好未来还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旗下AI Lab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共同建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好未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在好未来的AI+教育布局中,不得不提到它的“魔镜系统”:通过面部表情识别和情绪识别,判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期为老师提供更深入的洞察。目前,“魔镜系统”已广泛应用到好未来旗下学而思课堂。而思的魔镜系统(表情识别技术)能够关注课堂当中每个学生的即时反应和获取知识的角度。事实上,行业中的语音识别系统也代替了原有的传统听力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好未来不仅自己做AI,还投资了AI相关的项目,投资了自适应平台乂学教育、人工智能初创公司FaceThink、国外教育科技公司Knewton等。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