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锋网消息,近日,2019岭南大数据国际论坛在珠海横琴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下午的论坛中,除了三场干货满满的嘉宾演讲,还迎来了三场针对 5G 相关应用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讨论的主题分别为 “5G 智慧城市”、“5G 智慧交通”、“5G 智慧园区”,雷锋网也在现场聆听了讨论。
其中,在 “5G 智慧园区” 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产业界和学界的6位嘉宾针对智慧园区的概念界定、数据标准、协议互通、5G 赋能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几位嘉宾分别是: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邹月娴教授(主持人)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黄启明博士
腾讯海纳智慧社区总经理 章显
零壹互联联合创始人 余晓勇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政务高级总监 张溪
深圳市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业猛
5G 意味着什么?会给社区带来什么改变?
邹月娴教授作为本场圆桌主持人,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工信部在今年发出4张5G牌照,2019年又被称为5G元年。而智慧园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提起来的?5G 对园区、社区意味着什么?会给园区、社区带来什么改变?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黄启明博士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黄启明博士谈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观点:
智慧园区这个概念是近两三年起来的。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政府是希望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打造的维度,在原有老城、外围、边缘街道上进行改造。早期靠的是政策红利,靠政府帮扶,但是到了今天云大物移智崛起的时代,大家意识到,数据的共享连接会真正产生价值,而产生价值最多的区域就是园区:天时(政策和技术背景)、地利(过去很偏远现在都在很繁华区域)、人和(管理者、运营者、用户方的时间参与,政府把运营权限下放到了园区),所以这几年蓬勃发展,成为新趋势。
深圳市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业猛表示,5G和AI把智慧城市推向了快速发展的风口。智慧城市更多的从城市角度看,包括安全、交通、医疗、教育之类。其实城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家更多的处在城市空间,智慧城市的发展自然延伸到智慧空间,智慧园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是政府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居民 80% 的时间都在智慧空间里,这也是居民的需求,更加方便,更加智慧。这个市场很大。
智慧园区的精细化管理,核心主体是谁?
腾讯海纳智慧社区总经理章显谈到,腾讯做园区和社区的出发点是用户,并正在致力于构建一个3.0的社区形态。
腾讯海纳智慧社区总经理 章显
他认为,园区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一个平台型的产品,需要城市的大脑、社区的小脑去构建。社区园区建设,最早是空间化的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1.0),后来需要一些管理上的信息化手段(2.0),再后来5G和AI、区块链技术到来,人和设备相互联,催生了用户更强的诉求,整体需要一个更智慧的平台(3.0)。腾讯擅长的是底盘的打造,尤其是线上的部分,在线下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对房产、物业、园区管理有很深理解的合作伙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构建3.0的社区形态。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政务高级总监张溪谈到了他们关注园区发展的4个点: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政务高级总监 张溪
智慧城市的缩小版就是智慧园区。园区的规划从土地到城建,整个过程都有智慧化的需求。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弄清楚:客户是谁?客户的诉求是什么?实际上,园区的建设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管理升级,第二个是服务化的转型,分清C端对象、B端对象和G端对象,第三个是智能化改造(智能硬件 IOT 等),第四个是金融赋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供应链金融等问题。这也是平安智慧城市关注的4个点。
零壹互联联合创始人余晓勇对于这个话题,他的观点是聚焦体验。
零壹互联联合创始人 余晓勇
不管是园区还是社区,核心是服务和管理两个角度。园区有十几个方向,比如学校、机关大楼、产业园区,零壹互联提炼了了六个场景,包括人行、车行、环境、设备设施、能耗等,同时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解决一些个性化需求。从对象的角度来看,C 端的诉求非常丰富。企业不应该马上获得数据就忙着做商用业务,而应该是打造体验,让用户参与到企业营造的环境里面来。还是要聚焦体验,回到根本层面。
智慧园区的数据、通讯、应用问题何解?
邹月娴教授补充到,智慧园区一般意义上分3个阶段:首先是传感器部署,获取数据;其次是协议打通,设备互联;最后才是在上面搭建应用,服务客户。但是在大量协议没有互通或者行业标准没有完善确立的情况下,这个事情更需要大家的智慧。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邹月娴教授
黄启明博士针对园区协议互通的问题谈到,智慧城市之所以不成功,其实是机制体制的问题,各个部门的数据共享无法互通,做不到数据运营。但是在园区和社区有天然优势,除了消防和公安,其他都是园区和社区统一管理、统一运维,有很强的诉求做数据连接和数据运营。这种情况下,平台层协议打通、统一物联网关都可以解决数据互通问题。他总结,技术上的问题容易解决,机制的问题还是更难的。
除了摄像头,跟5G、边缘计算联系更紧密的设备有哪些?针对邹月娴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余晓勇谈到,零壹互联对接了全国很多TOP级的客户,有很多存量设备和项目,如何具备AI能力?与此同时又要考虑到成本——这二者之间是非常矛盾的。
从管理者角度看,目前整体是端边云必须三位一体,需要结合的。从实际经验来看,整体上是云(计算平台)比较强,端比较弱,是硬伤,如何在利旧情况下赋能?未来端的 AI 价值会比较重大,摄像头只是一个应用,智能手机会扮演一个管家的角色。每一个前端只要和人有交互(车行、人行)就一定是个智能终端,会给人们精准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成为场景助手。
园区发展的最佳模式
雷锋网注意到,当前,人们用的最多的无线接入方式是WIFI,5G 赋能智慧园区之后,WIFI 技术会怎么发展?如何看待两种技术的并存?
章显认为,相对于 5G 来说,WIFI 会是一个过渡性产品。从体验场景的呈现上看,5G 可能会替代 WIFI,只是中间可能会出现二者共存的阶段。因地制宜地来看,当用户没有5G手机,可能还是需要 WIFI,但是一旦 5G 铺开了,WIFI 被取代的进度会非常快。目前很多城市级别的 WIFI 效果并不理想。
邹月娴教授追问:现在很多设备的联网方式是有线的,随着5G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会走向无线连接,设备通信的全无线化是未来园区通讯的趋势吗?
深圳市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业猛
冯业猛针对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目前物联网技术总体的目标是走向无线化,无论大小设施。
目前的通信方式有很多,针对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终端,应该有不同的选择,由此则边缘网关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协议的标准最终是公开化的,数据中台、大型网关到最后一定是大公司来做(有能力建生态)。而左邻永佳这种公司除了做社区服务平台与社区设备做对接,还会和大厂商的数据网关进行打通。
而什么样的园区服务平台能够支撑现在园区的发展?
张溪认为,万物互联,需要有个连接池,今天来看有两类情况,第一是来做大平台,接入所有的大平台和设备;还有一种分阶段的做法,一开始是特定的场景,后来慢慢扩展——这两种做法是可以并存的。张溪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做大的IoT 平台。此外,他还强调,一个标准在制定之前,一定是允许冲突和需要沉淀的,不仅有意义,而且很必要,现在我们就存在于冲突和沉淀的过程中。过早提出标准,不一定对行业发展有利。
什么样的园区服务平台能够支撑现在园区的发展?从整体来看,网络从2G、3G、4G到5G,最终的共性是连接。连接什么?人的连接、物的连接、场景的连接,场景的连接是有市场的,抓住了市场就会有利润。这三个连接要做好不是一天的事情, 要跟自己企业的特色结合起来,跟目标客户需求对接。
相关文章:
智汇珠海!2019岭南大数据国际论坛在珠海圆满落幕 院士专家共谋5G智慧城市变革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