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要说中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龚虹嘉绝对排得上号。
20年前,他出资245万,投资“平平无奇”的海康威视,如今斩获超3万倍的回报率,不仅让龚虹嘉一战封神,也给中国创投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放眼全球,这一案例也足以载入史册。
龚虹嘉也因此被冠以“最优秀天使投资人”、“中国版孙正义”美誉。
但龚虹嘉的传奇远不止如此。
他无论是做人还是投资都有“热心肠”特性,但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大多发生在一个狭窄的同学圈。
他不喜热闹,不追风口,投资毫无章法,被称为“土八路”;他投资的团队,大多出身草根,鲜见海归、名校MBA;他所投的项目在当时看来大多为偏门、冷门,外界看来“荒唐”,但他自己却“每一笔投资,都不介意等上10年”。
就是这样一个低调,投资理念几乎都是反主流的人,收获多个IPO,成就百亿身家。
近几年,龚虹嘉频繁减持海康,逐渐淡出安防产业,转而关注生命科学。
据媒体统计,龚虹嘉累计减持海康超20次、累计套现约300亿元,也因此收获“A股套现王”的称号。
海康威视的国有股东对海康威视经营层,尤其是对于胡扬忠、陈宗年和我本人组成的华中大同班同学“三剑客”予以充分信任,使这个组合能维持超过20年,这也是在我们当今的国有企业,或者说以国企、央企为首的控股股东企业里难以再现的。
龚虹嘉曾给予海康华科“三剑客”极高的评价,如今这“三剑客”或成往事。
海康2021年年中报显示,在海康最新的换届选举中,龚虹嘉卸任海康威视副董事长、董事。
20年间,龚虹嘉一路目送海康从籍籍无名到全球冠军,而这次退出,也给龚虹嘉的海康告别之路画上阶段性句号。
谁能想到,中国版孙正义、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传奇大佬龚虹嘉,有过与今天截然不同的一面。
人文理想、运动健将、优秀班干部。
中学时代的龚虹嘉酷爱文字,擅长写作。
有多擅长?湖北省当年高考唯一一篇满分作文,就来自龚虹嘉。那时候,他的理想是记者、律师,再不然是其他人文相关工作。(中国文坛痛失一名潜力新星,但收获一个投资大佬?)
但是,龚虹嘉还是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师影响下,报考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龚虹嘉还曾是国家标枪三级运动员,学生时期就成为国家级运动员,这在那个年代本就不常见,连标枪这种运动也并非大众喜闻乐见的热门运动。(看来龚虹嘉从小就有与冷门结缘的潜质)
中学时期的管理能力,延伸大学,就是组织了校级足球俱乐部联赛。龚虹嘉曾表示,他在华中工学院求学的4年时间里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将学校业余、基础差的足球队,打造成可以与专业球队抗衡的足球队。
毕业后的龚虹嘉南下珠三角,在电子产品贸易领域赚到第一桶金。
1990年代,在人人为房地产疯狂时,龚虹嘉却打起了夕阳产业收音机的主意。
当时中国不少厂商破产、濒临破产,或在低端市场靠价格战苟延残喘,有利可图的高端市场被日本品牌垄断,但龚虹嘉发现,虽然后者价格昂贵,但只是品牌和外形上更胜一筹。
1994年,龚虹嘉将目标对准空白的中端市场,创立收音机品牌德生,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品牌推广,龚虹嘉在小小收音机里搞出了大名堂,市占率一度超70%,成为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
这次创业,让龚虹嘉的腰包多了1000万。
1995年,龚虹嘉看上了做移动计费的德康,这个原班底由一群超过60岁的退休技术专家组成的、缺乏公司管理经验的公司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他们还是在冷眼中开发出了手机即时计费系统,后被亚信合并,成为第一家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龚虹嘉更是在握奇濒临倒闭之时带着资金进入,目前,握奇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2002年,手机还处于2.5G、市场不知流媒体是何物时,龚虹嘉出资成立的富年科技抢占行业先机,成为流媒体中的佼佼者。
当然,龚虹嘉最为人称道的投资还是海康威视。
龚虹嘉算得上中国安防产业投资的教父级人物。
与龚虹嘉毕业后在市场熔炉里几番摸爬滚打不同,他的同班同学陈宗年和胡扬忠毕业后就进入国企,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任职。
20世纪90年代,恐怖主义频频成为国际社会焦点,911事件的爆发,更是让国际社会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反恐之路。国际安防潮起潮涌,安防市场热浪袭来。
研究机构和事业单位兴起了创收潮。虽然没在公司干过,但陈宗年、胡扬忠不仅看到数字视频压缩板块的未来市场,也对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充满激情,更期望打破当时海外品牌垄断局面。
2001年,陈宗年和胡扬忠组成的28位工程师团队,离开中电科,在杭州西湖区马塍路的一层简易办公楼里,创立了海康威视。
成立之初的海康,从事视频压缩板卡的研制及生产,在外界看来,平平无奇。
要实现市场化经营,他们的第一道关卡是资金。
大家都知道,为了帮助老同学陈宗年、胡扬忠实现梦想,龚虹嘉为刚成立的海康威视投资了245万,占股49%,成为海康的第二大股东。
由华科男组成的海康创始团队“三剑客”成立,开始了长达20年的相互陪伴。
这期间有两件非常戏剧性的故事。
其一,一开始龚虹嘉并非海康首选,当初海康最先将橄榄枝投向了龚虹嘉的好友兼老乡李竹。
但当时,海康作为国资控股企业,创始人并不占股,这样的企业会出现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李竹思虑再三,拒绝了海康。
龚虹嘉与海康也并非一拍即合,很大程度得益于龚虹嘉的“洗脑”成功。
90年代虽然兴起了创业潮、国企改革潮,但股份制处于探索阶段,国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政策指向,企业实行股份制,更多是从筹资目的出发,较少从企业治理结构考虑。
因此,当时的海康没有股东概念,他们认为早期投资人更多是出资人,“出些管理费”,不应该按照股权分享利润。
为了普及分红、股权的理念,龚虹嘉每个月有10天呆在杭州,跟海康强调股东的作用,灌输“孩子18岁之后也应该养父母,股东就是父母”的理念,并最终“洗脑”成功。
其二,是龚虹嘉参与创立海康不久后,当时在IDG任职的章苏阳找到龚,表示看好海康。但是当时龚虹嘉手上筹划另一家公司,他将其极力推荐给章苏阳。最终,章苏阳莫名其妙地错过了海康。
所以后来章苏阳离开IDG创立火山石资本,龚虹嘉立马成为首期基金的LP。
龚虹嘉曾对此表示:既是对章投资能力的信任,也是希望为其当年错失海康进行一点补偿。
海康“出圈”的第二道关卡,是技术。
除了在关键时刻出钱,龚虹嘉更是当时最新的视频编解码H.264技术的关键人物。
什么是视频编解码技术?
视频是由一张张图片连接起来形成的动态图像序列,若直接将每张图片的每一个像素点数据都加以存储,未经压缩的视频码流所占用的带宽将不可估量。
视频编解码的作用,是在摄像头采集画面前后,将图像进行压缩和数字编码,获取更加优化、抗干扰能力强的码流,以用于传输。本质上,就是用尽可能小的带宽传送高质量的视音频数据。
从MPEG-1到MPEG-2,从H.263、H.264到H.265(HEVC),以及现在的H.266等一系列标准,都是为了让码流更优化、压缩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
龚虹嘉投资富年科技时,正值H.264标准发布,尽管只是草案,但龚虹嘉基于对安防行业的了解,以及逐渐呈现的巨大需求,对技术异常灵敏的龚虹嘉判定,视频编解码技术,或将能成就一番广阔的天地。
凭着对H.264的押注,龚虹嘉看中技术潜力股王刚,想拉对方入伙。
王刚原本想要做能够比肩微软的操作系统,视频编解码研究只是业务爱好。
面对龚虹嘉的邀约,提出三个“过分”的条件:不坐班;先给一笔让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钱,以冲减掉风险;只签一年合同。
龚虹嘉照单全收,因为凭直觉“这家伙‘有两下子’”,“那我就要跟他做‘有两下子’的事”。
龚虹嘉对其提出的条件给予充分地满足,更给予充分地信任:对王刚研究的编解码技术,居然不用源程序备份。
“对待固执而自认为有本事的合作伙伴,如果采取简单的方法肯定会有大的震荡。”
他告诉王刚:“至少在今天,我比你伟大,如果我们没合作好,你去说我的坏话肯定不会有人听,我说你的坏话就肯定有人听,以后你就很难做事了。反过来,如果我们做成了一点点事,那你整个人生就改写了。”
面对龚虹嘉的诚意与激励,王刚埋头家中半年,接下了H.264编解码技术研发的担子,不仅在富年科技工作多年,更是将H.264 编码技术做到了世界前沿。
而H.264编码技术也为日后海康威视的安防帝国助力颇多。
2004年,海康率先全球将H.264算法引入视频监控行业,推出基于H.264算法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EDVR)。
H.264技术的高压缩性能、码流与稳定性,让海康的产品一经推出就成为革命性产品,一把抓住了安防行业数字化的脉搏。
仅一年的时间(2005年),海康硬盘录像机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一。此后,海康逐渐将安防产品从偏存储的后端向前端的摄像机延伸,2009年,ISP技术全面突破,海康发布了国内第一款网络化高清摄像机,开启了网络高清监控的序幕。
在海康自身创新与坚守下,他们在安防行业经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重要的节点都屹立船头,成就今日安防帝国。
龚虹嘉常自谦地表示,投资海康是运气使然,是帮助老同学的热心肠使然,但事实仅仅如此吗?
无论是与国企并肩早期投资,创世团队不占股,还是个人占股比例高达49%,亦或在没有任何成果的情况下,给予员工财富自由,哪一条都标新立异,常规投资人都避之不及。
其实无论是王刚,还是海康创始团队,都在龚虹嘉的投资逻辑内:出身草根,受到的诱惑少,能够专注在当下的事情,没有路径依赖,不受常规束缚,容易走出新的路。
投资海康,绝不仅仅只是运气与热心肠。
龚虹嘉也曾表示,他是一个“比较喜欢定势分析的人”,当初坚定地选择海康威视,与其生活经历有关。
1995年-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坐上高速列车,尤其是广、深等地,经济腾飞的同时,大量人口流入、社会治安混乱,居民安全感缺乏。
来往于广深两地龚虹嘉对此深有感触,曾询问过公安厅的朋友为何不多装一些摄像头,得到的回答是:太贵了,装不起。
当时一台最顶级的360度摄像头需要20万元,低端的也要超5万元。这高昂的价格,即使在现在也难以普及,更何况在90年代。
从那时起,龚虹嘉心里就埋下过一颗种子:要做一个质量好、便宜、使用方便的监控产品。
再往后看,龚虹嘉对安防的布局远不止如此。安防的崛起,不能止步于摄像头,于是,龚虹嘉基于H.264,在这条产业链上成立、投资了五家企业。
安防芯片上,投资了富瀚微,在光学镜头上,投资了联合光电,这两家企业也先后上市。
2021年,联合光电在高倍率变焦产品及高清产品占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在安防高端变焦领域的巨头。
当年“帮帮老同学创业”投资的海康威视,成为龚虹嘉此后数十年财富的关键来源。
从2010年海康上市起,龚虹嘉的名字就是各类富豪榜的常客,其个人财产也随着排名肉眼可见得增长。
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龚虹嘉及家族以144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44名。
龚虹嘉,这位极其佛系、极为低调的投资人,近几年开始从海康的荣光中抽身,铁了心般连续套现减仓。
龚虹嘉在“中国版孙正义”、“最牛天使投资人”外,还收获了“A股套现王”的别称。
据媒体统计,龚虹嘉累计减持海康超20次、累计套现超300亿元。
龚虹嘉为什么频频减持?
“我运气够好了,应该洗脚上田,做个快乐的人。”
从2015年起,龚虹嘉就表达了“洗脚上田”的意愿。
“一旦当一个公司做到被外界看得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争着做,那就放开。而别人觉得没什么做头的,或者出了问题,我就上。”
后来,对于视频编解码技术,有人问龚虹嘉:“你怎么在2001年就敢做这个事情?”
龚虹嘉说:“等你们觉得可以做的时候,还轮得到我吗?”
龚虹嘉习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在其创办的十几个公司里,一旦公司走上正轨,让位他人,另寻新坑。
“A股套现王”背后,鲜少有人提及,在海康威视他曾低价“送股”。
一开始龚虹嘉持有海康将近一半的股份,在海康准备上市前的2007年,龚虹嘉以2000多万的白菜价转送了自己将近一半的股份,让胡扬忠等一众核心高管从“职业经理人”变成了海康的“主人”。
你很难在A股找到这种二股东代替大股东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行为,龚虹嘉的魄力令人钦佩。
在“2018 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上,徐小平问龚虹嘉投资获得1万倍回报的感受。
龚虹嘉回答,似好似坏、诚惶诚恐、不知所措、自问我是谁。
在龚虹嘉看来,账户突然多出的一大笔钱,他产生一系列疑问,钱真的会停留、是否会有人拿走,该拿钱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自问到最后,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摆在眼前:我是谁、我想成为谁。
从人格、灵魂实际上是一个全部更新的思考,因为你已经完全不是一个过去的你了。由于这个数字的变化慢慢让你在思考的过程发现你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你,你内在的操作系统、内在的所思所想、内在的给你带来快乐的生活方式并不会在短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这就会出现一种分裂割裂的状况。
龚虹嘉开始琢磨,比不过李开复、比不过徐小平、又比不过沈南鹏,自己的特点到底在哪里。
最后他发现,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不确定性非常大”且“需要的资金非常多”。
基于“不确定性大到沈南鹏觉得很大,钱多到徐小平、李开复都觉得多”这两点,他看到了生物科技。
“在我投的项目里,基本十年能有一个结果都算比较快的。”短期的财务回报,已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土壤治理,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干细胞产业、基因治疗技术前沿,同样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这些没人愿意投的,风险大的,都在龚虹嘉视线范围内。
截止目前,在干细胞、基因、中药材、土壤治理等领域,龚虹嘉已累计投资超30家企业。
“别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这是龚虹嘉关于投资的三不原则。将冷门、长期主义贯彻到底,龚虹嘉等得起,也愿意等。
当初入局时的冷门、偏门,而后不少也成为热门赛道。
2020年上半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成为了投资同比增速最快的两个领域,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215%和12%。
而早早布局的龚虹嘉也在2020年低调收获了两家IPO——泛生子和芯原股份。泛生子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首日市值过百亿元。
会有下一个海康威视出现吗?谁知道呢。
在某次大会上,主办方问龚虹嘉,心目中有没有自己的偶像?龚虹嘉的回答是:埃隆·马斯克。
龚虹嘉看来,当马斯克要造往返回收式火箭时,被NASA全球顶尖的航天航空专家奚落和嘲讽,但一意孤行的马斯克还是实现了权威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对于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说,值得骄傲的不只是在某个项目上赚了成千上万倍的回报,让自己更欣慰的是,你发现自己独具慧眼选择了曾经无人问津的项目、当时没被看好的团队,最后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功。这相当于发掘出了别人没有发掘的巨大金矿,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
但同时他又是痛苦的:
薛蛮子是我很崇拜的快乐个人天使投资者,我是纠结和痛苦的。经常一次又一次用十几年的忍耐甚至是被大多数人的不理解换来几天的快乐,几天快乐之后马上陷入一个新的循环里面去。这可能是我们的命,也是一种使命,我们只能苦下去。
对于错过美团,他表示:
投资过于任性会犯下很多错误,但投资过于理性又会错失很多机会。投资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想不错过任何机会的时候,也许就会变得平庸、不专注。
正是这样一个自认为不是最聪明的人,坚定又纠结、痛苦的人,沉醉于挖掘无人问津的金矿的人,让中国的市场,多了一份故事,多了一份传奇,也多了一份走上世界的可能。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