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几年,自驾旅行从一个小众圈子走向台前,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
年近7旬的王海林,在60岁的时候考取了驾照,载上老伴儿开启了“生活在路上”的自驾旅行,至今已经在中国的版图上行驶了近20万公里,冬天去海南,春天去成都,秋天去云南,夏天去哈尔滨......一路带着老伴儿开车自驾或者骑摩托车,从北极村的无人区摘野生蓝莓,到深入海南土著以物换物的原始生活。
公交迷子昊,在长年累月的公交车旅途里,丈量过新疆人迹罕至的土地,触摸过乌鲁木齐公交上的每一个座位。
还有更多“子昊”,在无人知道的角落,以一种小众但重要的视角,记录城市变迁、交通的革新与科技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地图维护志愿者,与成千上万个智慧交通参与者一起让未来交通早一点到来。
60岁时,王海林鼓起勇气考了驾照。
早在结婚前,他就期盼有机会游遍祖国河山。一晃40年,没有尽头的工作、一个个出生的孩子,直到退休他才有机会开启那个隐藏了大半辈子的梦。
拿到驾照后,王海林和老伴儿就开着孩子不用的铃木雨燕,开始了自驾游尝鲜。
随着旅行范围越来越大,铃木雨燕逐渐跟不上两人的需求,后来换了一辆东风风行T5。
王海林打趣说,他们的退休生活过得像候鸟,随着季节迁徙。冬天去海南,春秋在成都,夏天回哈尔滨,不知不觉,已经走过近20万公里。
在这个过程中,王海林逐渐成为一名自驾深度爱好者,到什么程度?中国地域之辽阔,东西南北跨幅之大,都抵挡不住王海林从来不坐高铁、火车、飞机的执拗,以及坚持自驾的心。
“像从海南到成都两千多公里,我们得开接近半个月,边走边玩,一天可能走几十公里,好玩的地方就多住几天,钓钓鱼,逛逛风景。”
王海林看来,这种自驾,性质与侠客相似。有一个目的地和未知的旅途,与途中的人萍水相逢,成为朋友。
王海林加入了很多自驾游群,群里天南海北的人因热爱旅游而相遇,不分年龄,成为朋友。
群里经常有热情的朋友卖力邀请,他们如果对某个地方感兴趣,查查地理、气候,合适就启程出发。
他不认为人生应该听信社会时钟,王海林的认知里,人生是一片原野而不是一条轨道。“有人说,这么大年纪了瞎折腾什么?但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折腾!我的青春谢幕了,但我的世界才刚刚展开。”
在不断出发中,王海林在路上收获新的人生。
不一样的人生
有次在海南,王海林骑摩托车去山里玩,当时有些晚了,信号也不好。山里行人和车辆稀少,找不到问路的人。
王海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摩托车停在路边等待,好不容易远处来了一辆车,他一挥手,车在三四十米的地方就停下来了,很热情地问“有事吗?”
王海林和他的摩托车
王海林感受到海南人的质朴,备受感动。他觉得,这种最纯粹的相处在如今的社会弥足珍贵。
在海南山里的那些日子,王海林过得简单而快乐。
王海林是一个钓鱼爱好者,无论是开车还是骑摩托都带着渔竿。
海南的神奇之一在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每次王海林都满载而归,一个小时就有近二十斤的收获,每一条足足有半斤。
到了晚上,王海林把车停在山里的老白姓家,当地人提供工具、帮忙生火。王海林就用鱼跟百姓们换些蔬菜、水果和小西红柿,又或者,仅仅是作为答谢送给当地人。
在这里,王海林似乎回到了最纯朴的以物换物的生活,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单纯的交易,更像是分享心意,分享喜悦与情谊。
这些年,王海林的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地图。
最南端是海南,最北端要属北极村。
黑龙江省的北极村,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美丽边陲小镇,与俄罗斯相望,有"神州北极"之美誉。
到达北极村,需要穿越大兴安岭,且需经历几个小时的无人区。有的季节的无人区,除了呼啸的山风,就是挺拔的白桦和樟子松、落叶松。
那是王海林走过最野、最荒,也最奇特的路。那是怎样的景象?
道路两侧人烟荒芜,但目光所及之处,遍地是野生的蓝莓,颗粒饱满,王海林兴奋地拿桶去采摘,不到半小时就采摘了一桶。
采摘之余,乘着广阔又寂寥的背景,他们一时兴起,老伴儿穿上漂亮的衣服,王海林拉着手风琴,两人唱歌跳舞,有说有笑,没有观众,也不需要观众,寂寞是别人的,他们有的是欢乐。
车就是一个家
在路上的日子久了,车就是一个家。
用王海林的话说,生活用具比家里还要全,生活质量甚至不输在家里。
“所有餐具,锅碗瓢盆非常齐全,光带锅就带了三个,有炒锅,有高压锅,还有一个卡磁炉压力锅。”王海林有些自豪。
车上有茶桌、茶具、绿萝,还有雨伞、帐篷、手风琴、乒乓球和球拍,不锈钢热水瓶。王海林连清洗暖瓶口径的刷子都带上了。
还有一把锯,在野外搭帐篷时,锯就派上用场了,再比如登山,砍一棵小棍当拐杖,在王海林的生活里,这把锯就是一个万能工具。
“直径一尺之内的东西,三十几公分的原木我们都可以锯,你想这个锯能有多厉害。”他补充道,“但是我们绝不会做破坏生态的事情。”
“我们车顶上的东西应有尽有,家里没有的我们都有。”王海林说起车里的装备,就停不下来,神采奕奕,“我这么跟你说,你别看车顶好像很乱,但所有空间都利用得都非常合理。”
吃就更不是问题了,对王海林夫妇才说,沿途都是美食。
路过内蒙古,买羊排、羊腿、手把肉,买肘子,可以做红烧肘子、白斩肘子......
"那个肘子可以拍点蒜,沾点酱油,或者焯一焯,切三四块放在高压锅里,15分钟,哎呦那个香味......”王海林回忆起来依然有些意犹未尽,“还有那个把子肉,年龄大了,牙口不好咬不动,搁高压锅压一下以后味道特别好,和我们那里的羊肉味道确实不一样。”
有时路过市场,会买些红薯,土豆,玉米,在高压锅里一压,停车休息时,边喝茶边当小吃;再比如,买来丸子,晚上两个人串一串;又或者,准备大豆、花生米、荷、小米、大米,放一起煮粥。王海林评价味道“非常好,比外面买的粥好吃”,此外,他们还常备午餐肉、鱼罐头。
王海林夫妇与自驾游朋友在路边小憩
“在外面吃的不多,都是自己煮得吃,每一顿饭都很可口。”
娱乐活动也不落下。充分利用小区健身区或者广场上的乒乓球台,如果有室内乒乓球室,他们就跟里面的人一起打,如果没有,他们就带着自备的乒乓球、乒乓球网,自娱自乐。
“我乒乓球打得还是相当可以的。”王海林难掩自信。
有一次他们从四川回哈尔滨,路过秦岭,晚上在秦岭体育局院里驻车,期间听到楼上有乒乓球的声音,他们经门卫允许后,带着乒乓球拍就上去了,跟着一起玩,球打爽了,聊得也投机,结束后,对方还请他们吃夜宵。
如果是开车外出,他们就住在车里,把车后面的座位放倒就是一个床,如果是骑摩托车,就住在帐篷里,王海林享受不同工具的乐趣。
堵车了,在临近饭点的时候,就焖一点米饭,蒸个鸡蛋羹,饭吃完了,道路也顺畅了。
总之,在王海林眼里,一路上交通、吃、住、玩都没有困难。
“当然,你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我爱人不会驾车,我们就一个驾驶证,就12分,所以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平凡爱情-不经意的浪漫,最动人
一起游山玩水,走遍世界。和老伴儿的这种“神仙眷侣”般的相处模式,却是退休后才形成的。
年轻的时候,少不了拌嘴,但越到后面,越意识到对方的重要性,离不开对方。
“我们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活的明白了。”
对于每一次出行计划,两个人都一拍即合,不存在谁服从谁。
旅途中,他们没有明确的分工,但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老伴身体不好,王海林负责开车,也是做饭的主力军。
当启程时,检查车顶、车周围的东西,停车几天会看车底是否有漏油,导航是否好使,信号强不强,都是老伴儿的事,偶尔有摩擦,也时常觉得幸福。
“她做的东西我不喜欢吃,我做的她喜欢吃。这一生始终是我照顾她,没有办法,摊上了,砸手里边了。”王海林边说边笑,一脸宠溺。
王海林认为,做饭就是谁会做,谁做得好吃谁来,夫妻之间不分男女,不该计较付出多少。心里有对方,这很关键。
他们车上有两个小花瓶,随时采点野花或者树枝插上,花香偶尔引来蜜蜂和蝴蝶;车上常年的绿箩,喝茶的时候放在茶具上,即使在路面小憩也非常有生活气息;骑摩托车后面会载着老伴儿......
王海林并不认为他和老伴儿爱情有多浪漫,两个人这一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只不过最普通的夫妻。
车顶的绿箩是王海林谈话中的高频物品,他说不好意思的时候,就野地里采一点野花,插在绿箩里,喝茶的时候把绿箩放在茶桌上,这种暗戳戳地传达情谊的瞬间,老伴儿也总能感受到。
“人生就是一种磨合。”
刚开始,儿女虽然支持,但也有担忧。
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前期王海林每天都跟孩子回报,后来双方都习以为常了,几天才汇报一次。
“我们有时候玩也很累,就想躺在车后座的床上,因为车里有个智能大屏幕,可以听新闻,听电台,看大片,我们也是很忙的。”王海林一脸认真。
盛世中国
在王海林眼里,眼下所有快乐的前提,来自国家的安定团结,“莺歌燕舞”,他反复提到这个词。
上世纪七十年代,汽车对于家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些年自驾游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路况一天比一天好,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道路交通好了,再加上近些年大家出行的素质不断地提高,在路上玩特别放心。”
王海林一直感叹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他为此将网名改为“盛世中国”。
他甚至诚恳地表示“虽然已经60多岁了,如果国家一旦有难,需要我们这些老年人,我义不容辞。
最近,王海林考虑学一门乐器,他把疫情好转后跨国旅游的第一站定在了俄罗斯。
“我要是用萨克斯吹出了《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可以拉近跟他们的关系,音乐无国界嘛。”王海林一点都不害怕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有同城翻译,只要你信号够了。”
也许有一天,你会在某个难以入眠的夜里刷到王海林的视频,视频里他正吹萨克斯,如此陶醉,如此快乐。
子昊记忆中最早的火车站是火车南站。
当时,子昊家住南站旁,从楼顶就可以看到轨道,他每天从火车的“呜呜”声中醒来,也在车轮与钢轨连接处的“哐当”声中入睡。
对火车的好奇与喜爱在心底悄悄生根。
很小的时候,他闹着要去看火车,父亲很无奈地同意,当时铁路还没有改线,护栏外就是马路,马路下面就是铁路,非常近。
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火车呼啸而过的画面。
“好感人,好带劲儿”,他喃喃着,说只能用这个词形容,那种感觉非常舒服。
长大后,他坐火车去过了乌鲁木齐附近所有的城市,吐鲁番、石河子,再后来,转而研究铁路的一切,比如车票,再后来变成火车站打卡。
子昊收集的交通卡
313路动物园
随着交际圈扩大,子昊结识了公交迷、航空迷。
虽然分类五花八门,兜兜转转,他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公交——这个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
子昊的公交初体验非常深刻:“用4个字形容‘不伦不类’,只能这么说。”
那时候,乌鲁木齐盛行私人承包公交线路,子昊家住黄河路,经过他家门口的是一辆蓝白色的车,非常挤,一人一元钱。
车上是短短的木头凳子,会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车上有大叔大妈和小孩的吵闹声。抛光并不完整的木头凳子,有时化身校服杀手,他回到家会发现校服破了一个洞。
影响最深刻的要属313路,路线是从南公园到天山野生动物园,南公园是乌鲁木齐最早的动物园,因为动物太多就被搬到一个特别远的地方。
子昊小时候经常去那个野生动物园,他清楚记得,整条线路只有10个站点,但民营时期,单程就要跑上1.5小时-2小时。
一路上,公交车会与火车并行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从铁路桥穿插过去,再往山的深处走,遇到一个岔路口右拐,右拐之后的一段路,因为修路,路面都是坑坑洼洼。
子昊坐在凳子上,一路上屁股几乎挨不着凳子,就跟着那个车左摇右晃,摇个差不多二十分钟,天山野生动物园就到了。然后就可以听见司机吆喝着:“好咧,动物园到了。”
巴士之于子昊
交通工具如此多,子昊为何独独痴迷于公交?
也许是因为它具备更多的未知。
飞机的载体是天空,火车的载体是铁轨,两者在出发前都会确认好当天路线的所有情况,确保路线畅通无阻,才启程。
但公交不一样,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出行,需要一直运营,它融入了车辆、行人的队伍,途中可能产生更多的意外。
也许是它带来的别样的感受。
从空间角度,飞机和火车因空间跨度非常大,更像空投、瞬移,期间的感受容易被忽略,而公交出行,会放大旅途中的很多细节。
它像城市的红细胞,更普适、更生活化、更接地气、更细节。
也许,只是因为它承担了儿时记忆。
子昊家原先门前的那条小路是一个双向两车道,最鼎盛的时候会路过四五趟公交,子昊眼睁睁看着家门口从能去很多地方,到后来只有一趟车经过,外出都要转车。
子昊有时会去寻找城市中的老站牌,对于那些消失的站点,他总是有一股莫名的失落。
子昊对小时候坐过北京的1路公交记忆犹新。
1路公交的车顶有一个铃铛,驾驶员拿着大喇叭通知站点,维持秩序,每当车子一启动,铃铛就跟着叮叮当当响,车从他身边开过,声音清脆。
子昊认为,不同路线有不同气质和故事,尤其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历史名城更是如此。
北京之行-东直门枢纽站
多年以后他再达北京,遗憾地发现两条有文化底蕴的线路被取消了。
从前,他觉得乌鲁木齐很小,坐遍了公交后才发现,乌鲁木齐原来很大。每一条线路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人们像欣赏一部电影、一个纪录片,将城市最真实的细节和样貌计入脑海。
被公交彻底击中的瞬间,是乌鲁木齐一条叫22路的线路,当地人叫它“零配车线路”。(注:物流运输有“零担运输”,是指托运一批次货物数量较少,不足以达到一辆车的载货能力,俗称为零担。)
乌鲁木齐22路煤矿起点站
有比子昊更老的公交迷,一直关注这条线路。
他告诉子昊,这条线路只有一个师傅在跑,司机在22路上走了大半辈子,公交车也是从另一条线路上扒过来的车。
车的终点站,是西山煤矿,曾是人流最拥挤的站点,后来不能挖煤,工人都离开了,站点人流极速下降,从热闹变得寂寥。
那天天刚下过一场小雨,车上只有师傅和他们几个公交迷,终点站再往前走,没有修路,但是风景很好,电线杆一排连着一排,连成一条长长的弧线,似乎没有尽头。
一个与一条线路、一辆车相濡以沫了大半辈子的司机,一群对公交格外痴迷的人,因一条线路,因某种程度上的志同道合产生交集,他们坐在同一辆公交上,望着同一片风景,风景很美,美中带点戚戚之感,公交默默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落寞,也成为城市文化变迁的载体。
2016年,他萌生了拍摄公交POV的想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大多数人可能还没听过,什么POV?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Point Of View,一种写作手法。
举个例子,就像把相机安装在人、汽车、甚至猫狗身上,记录下他们视角看到的世界。
而公共交通POV,内容就是拍摄车辆行驶的全过程。观众可以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般体验各大城市的交通。
一个手机、一个摄像头就可以成为“书写工具”,公交、地铁、私家车、电动车,你可以选取任何喜欢的工具与视角,记录城市交通的风景,叙述城市交通的现状与发展,
截至目前,POV视频的拍摄已经覆盖大量的公交地铁线路,甚至包括部分铁路。
“我想让大家知道,新疆出行不是靠骑马和骆驼。”他打趣道。子昊经常会被问到“新疆有没有车。”
在他们看来,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发展较为落后。但城市的评价纬度不是只有经济,每个地区都有它不可比拟的魅力。他想破除信息差,传达乌鲁木齐的美好,这是子昊拍摄POV的初衷。
从他的POV视频里,犹如一个纪录片呈现了乌鲁木齐这座城市。他见过的,不过是最普通的风景,他经历里的,不过是最普通的人生,但在这普通的人生里,通过POV方式,让城市空间和时间,都变得绵长与永恒。
除了是一个公交迷、公交POV记录者,子昊还是一个地图数据维护志愿者。
遇上地图维护
如果说坐公交有什么令子昊头疼的事,要数信息缺失和信息错误。
以新疆为例,很多城市没有官方公交显示,一条线路有多长、多久一趟,一无所知,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找当地人打听的方式。
即使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地方的公交信息更新不及时,可能等了一天,什么都没等到。
还有一次,某线路只有一班车,驾驶员没有讲清楚几点发车,结果子昊上个厕所的功夫,车就没了。
久而久之,子昊出门不得不靠脑子记线路。但新疆跨域极大,路途遥远,错误依然给子昊带来诸多不便。
“有时我们开玩笑,你只要看了公交站你就回不了家。”子昊说道。
新疆不少城市公交站不准确或信息滞后,有时他们提交了意见后发现依然是错误的。
喀什之行
2016年,一个朋友打电话问他想不想维护公交地图数据。主要工作包括地图数据采集、联系负责城市的公交集团,询问近期改线,进行数据调整,为用户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子昊欣然应允。
子昊先后维护过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
地图数据维护分为两个作业类型,内业和外采。
内业是指人员对某个站点或线路足够熟悉,可以不去现场,直接在线上修改信息。
外采是指新开一条公交线路或新增站点,公交集团没有数据,人员去实地勘察,通过采集软件保存站点的GPS坐标位置,再到后台编辑和制作。
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门,有时地图指示不标准或有错误,比如可能文件中公示某条线路是A走向,线路实际运营是B走向。
乌鲁木齐BRT1号线机械厂站
相应的地图提供商,有时会根据传统运营单位提供的文件去制作数据,子昊认为,地图是服务乘客,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数据,即使文件已经公示,他们还是会实地勘探。
对于不同的地图,他有不同的体验。百度的老平台上线周期较慢,采集审核后第二天才上线,后来转战腾讯地图,反馈较快,无论作为数据维护志愿者还是用户,都比较方便。
还有更多子昊,犹如丈量土地的“蚁人”,在无人知道的角落,以一种小众但重要的视角,记录城市变迁、交通的革新与科技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地图维护志愿者,与成千上万个智慧交通参与者一样,构成“让世界变得准确一点点,美好一点点”的星光赶路人。
王海林是一个柳汽T5L的车主,也是腾讯车联网的用户。
“像开关车窗、开关空调,查找附近加油站和特色小吃,点点歌,请你播送一首朱明瑛的《回娘家》。”腾讯的语音交互、车载大屏幕的娱乐、导航功能为王海林的自驾生活添色不少。
在王海林之前,我们不知道有人真的过上了梦想中的退休生活。
在子昊之前,我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一群人痴迷交通到如此程度,也从未想过站点信息到底由谁来贡献,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努力。
但相同的是,他们对未来交通的期待。
王海林之所以能大南大北,七千多公里顺畅出行,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铺设,同样,也离不开科技适老的进步。
王海林希望自动驾驶早日到来,智能车能像管家一样,打理整个旅途中的各种行程。他甚至期望,下次换车,就能换成智能车。
子昊曾经希望公交能在准确的基础上,更智慧一点。新疆冬天的风格外冷冽,人们能实时查询到公交相关信息,不必在寒冷中涕泗横流地等公交。
如今,子昊的短期愿望已经实现,乌鲁木齐市2017年落地了智慧交通,可随时查看公交站点、到站时间、到站位置、首末班车发车时间等。
长远看,他也希望自动驾驶早点到来。如果一个小车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公交车背后可能是一百个家庭,公交车车身大、车体长,载人多,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司机都不为过,司机非常辛苦、责任很重。
自动驾驶可以将驾驶员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可以让整个城市的交通更有序、更安全。
他们是普通人,也是万千平凡的人缩影,有着最为朴素的愿望。
腾讯智慧出行,未来的出行会是怎样? 在出行的边界上,再拓宽一些;在生活的可能里,再添加一些。 不管你是谁,只要有想抵达的地方,就有为你延伸的路。 腾讯智慧出行 #步履不停视频号
腾讯智慧出行、腾讯智慧交通以用户王海林故事为蓝本制作的一支关于未来交通的视频
不远的将来,未来3-5年的智慧出行/交通可能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也许,未来所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交通形式:城市交通、高速、地铁、港口、物流、轨交、网联都将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正如王海林而言,车不仅仅是工具,它成为另一个“家”。
车内将被注入新价值,用户或许可以将喜爱的互联网服务带入车内,一切在手机上的娱乐产品,都可在车上实现。
车可以有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等识别和感知能力,人、车、路能被深度感知,用户需求能被主动发现并推送相应服务,我们能感受到“千人千面”。
无论是个人ID,还是微信等社交工具,又或者支付场景,都能实现跨场景、跨终端的全时互联,车前/中/后的数字体验都能被打通。
也许,我们能进入一个车内元宇宙、人车共驾,普通地图、ADAS地图、高精度地图三图融合提供统一的地图服务,三维实景地图重现真实世界,让导航指引如“原生”一般精确、逼真地贴合在实际道路上。
高速路上,在全感知、强计算、准决策、泛触达技术下,我们能享受智慧高速全天候通行、全过程数字管控、全方位服务的新模式。
智慧物流,在无线物联、LBS、大数据、安全管理、AI等技术基础上,我们能体验最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
自动驾驶也终将到来,高精度地图、数字孪生、自动驾驶云服务方面将得到长足进步,全国重点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的高精度地图采集和数据生产,以及车端关键应用技术的开发,云端闭环的部署都能逐一实现。
以上生活里,有腾讯这样的企业打造这些能力,你也许不明白技术如何精尖,交通怎么实现,但可以确定的是,生活更加轻松,交通更加安全畅快,而你,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而也就是这样的生活里,科技将不忘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王海林们不再是被时代抛弃的那一类人。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王海林,甚至,我们也可以成为“王海林”。
未来交通希望赋予每个人自由出行的权利,无论年龄、时空等限制,给每个人空间与时间最大限度的自由,即刻出发,愉悦到达。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注: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