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赵青晖 | 2018-07-31 19:51 |
2013年6月,刚刚才开始赚钱不久的DJI 赞助了一个机器人赛事——Robocon,支持了 600 多名像当初汪滔一样的极客们参加了比赛。据当时媒体报道的描述:「汪滔表示,这些人其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明星,只是还没有被发现和点亮。」
2018年7月29日,华润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体育馆,RoboMaster 2018 机甲大师总决赛现场响起了山呼海啸的呐喊加油助威声,短短几年,RoboMaster的大众影响力已经超过了Robocon,而站在舞台中央的「青年工程师」们,也已成为汪滔口中的「了不起的明星」。
无论你是雷锋网的老读者,还是机器人行业从业者,肯定对RoboMaster这个赛事并不陌生,根据官方介绍:
RoboMaster 机甲大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DJI 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赛事之一。参赛选手需要独立研发制作多种地面和空中机器人参与团队竞技,比赛中机器人分成红蓝双方各7台机器人,操作手通过第一视角操控机器人发射弹丸攻击敌方以及防御。
今年RoboMaster有全世界近 200 支战队和近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涵盖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经过激烈的争夺,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闯入四强,7月29日,这四支队伍分别进行了冠亚军争夺战和三四名决赛,最终,华南理工大学顺利卫冕,成为RoboMaster 2018年度总冠军。
今年赛制大体上差不多,但和去年有些细节上的调整,简单说一下今年的规则和与去年相比的变化。
比赛为红蓝双方对战。一局比赛持续 7 分钟,在时间内打掉对方基地的队伍获胜,如果时间结束时基地尚在,基地血量多者获胜,如果双方血量相同,输出高的一方获胜。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机器人比赛中的DOTA/LOL/王者荣耀。
双方各有基地、英雄、步兵、工程及无人机几种不同的机器人,这与去年相同,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哨兵机器人。哨兵机器人不需要操作手控制,是赛场上唯一一台全自动机器人,它在比赛中的所有运动与攻击行为都需通过参赛选手开发的视觉识别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来完成。另外今年大赛为各个兵种增添了升级机制,通过攻击对方等方式为兵种增加经验,升级后获得更高的攻击力。
选手在操作间通过电脑、键盘、遥控器等方式,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比赛,操作界面类似于FPV射击类游戏。而技术强大的队伍,部分机器人功能可凭借代码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化,操作上胜人一筹。
机器人可发射弹丸,弹丸打到其他机器人的身上(机器人身上带有传感器),被打的机器人则掉血。“弹丸”有大小之分,大“弹丸”威力相对小“弹丸”更大。
这其中与去年不同的是,RoboMaster 2017中,空中机器人和英雄机器人均能够使用大弹丸,空中机器人弹丸的输出方式是「投放」,而今年空中机器人已经取消投弹,而全面改为发射小弹丸,提高了无人机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当然,难度也增加了不少。在今年的比赛中,无人机在参与进攻中的重要性也比去年增加了很多。
在机关方面,RoboMaster 2018将去年场地中间的资源岛一分为二,并且采用了全新的阶梯式设计,只有登上最高一级才能快速获取尽可能多的大弹丸。参赛选手既可以选择较为传统的整体抬升式底盘结构登岛,也能通过登岛立柱这一“捷径”在短短数秒内跃升至资源岛最高级。登岛方式和弹丸获取的选择最终要看队伍的战术安排。
另外,今年在机关上增加了复活点,被击败的机器人可以通过工程车的牵引装置被拉回复活点复活,残血的机器人也可以自行回到复活点回血,相比于去年「死了就什么都没了」的设置,复活机制让比赛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在春茧体育馆现场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是,今年的无论是场地布置、灯光舞美都是顶级水平,专业的赛事直播,BBC、毕导等专业解说让整个大赛的档次不输其他领域的世界热门赛事。
从赛制的游戏化设计到顶级的赛场布置,之所以做到这些,是RoboMaster主办方对机器人比赛的另一种理解,RoboMaster赛事负责人高建荣说,如此布置是因为RoboMaster需要用先进的技术和高观赏性进行融合,让不懂机器人的普通观众也能将赛事以前玩过的游戏联系到一起,从而方便大众对比赛更加理解。
决赛当天的两场比赛分别为:
季军争夺战「哈尔滨工业大学VS中国矿业大学」
冠亚军决赛「华南理工大学VS东北大学」
季军争夺战中,bo5赛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落后情况下,连扳两局,最终第五局比赛与中国矿业大学打成平手,最终通过5场比赛输出量判定,哈尔滨工业大学惜败。
季军争夺战整体看来相当精彩,尤其第二局,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局工程机器人翻车,英雄被杀,当所有人都人为他们要凉的时候,靠着步兵机器人良好的战术素养,偷偷打掉对方基地一血血量获胜。
冠亚军争夺战中,同样bo5赛制,相对于季军争夺战少了些许精彩,却能看出华南理工大学的清晰战术思路。
在有优势的前提下,华南理工开始密集防守,从不贸然进攻,最终稳健地守住了战果,获得冠军。
从表面看,RoboMaster更像是一场游戏竞技,但其本质确实比电子竞技门槛要高得多,机器人技术本身的学习成本、硬件研发成本都远高于游戏。在这背后是大赛对工程师启蒙的种种思考。
高建荣告诉雷锋网,组委会在设计RoboMaster比赛规则时,会尽量让这个规则中的技术点涵盖整个大学工科,尤其是电子自动化专业所有的内容。
制作RoboMaster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在大学工科,计算机电子自动化专业书里都有,但要把它们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机器人,做一个综合性的研发设计,这中间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基本的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出来之后做电路连接、电控设计,在上面做算法,一些人工智能、图象识别、模式识别算法也在这里面有用到。
这些在赛场上就能看出端倪,比如今年新型的资源岛,也带来了对技术更高层面的挑战。
例如季军中国矿业大学的英雄机器人,由于采用了创新的分离式炮管设计,可以同时发射大小弹丸,因此在登岛获得混合弹丸后,可以迅速成为团队中不可忽视的战斗力量,在比赛中频繁击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器人。而冠军华南理工大学更是为工程机器人设计了滑轨式机械臂,配合稳定的抱柱登岛技术,保证了快速为战队补充攻击力的可能性。
还有在镶嵌在资源岛上的能量机关设置也做了调整,本届 RoboMaster 的大能量机关改用了与小能量机关不同的动态火焰特效手写数字。触发能量机关能够让选手提升全队2倍的战斗力,但是想获得这个战斗力,就需要队员掌握更强的视觉识别算法,「特效数字」看似微小的改变对于机器人的算法水平其实是巨大的考验。
再比如说新增的哨兵机器人,为了能够及时击退进攻基地的敌方机器人,保护自己免受攻击,哨兵机器人的自动化算法需要对运动路线以及攻击的优先级作出判断。
以上等等的赛制设置其中都蕴含着对参赛队员机器人技术的种种考验。
高建荣表示,相比对抗赛本身的观赏性与结果,RoboMaster 更看重的是比赛中运用的技术,作为一个以学术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 持续在推动比赛技术向实际应用接轨,致力于向未来的 IT 和工业行业输送更多拥有丰富实践基础的青年工程师。这也是 RoboMaster 机甲大师区别于其他机甲综艺节目的主要价值点。
这其中所用到的技术都可以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接轨:例如步兵机器人搭载的视觉识别自动瞄准与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一脉相承;工程机器人的取弹机械臂以及牵引机构也能应用于仓储物流机器人上;机器人登岛时采用的整体升降式底盘更是复杂环境下提升轮式机器人通过性的重要技术……
在这场以技术为导向的比赛中,也有一些看似是技术以外的问题。
比如,比赛的胜败除了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设计以外,对于操作手能力的考验、战略和决策因素的变化都影响着比赛的走向,而这些看上去都似乎冲淡了机器人机器人本身设计的强弱。另外,比赛赛制的设置看上去似乎有单一趋势的倾向,甚至说有些局限,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比赛是否会走向一个瓶颈,这些都是未知数。
针对这些问题,高建荣也给了雷锋网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
对于战略战术对预赛的影响,高建荣人为,本质上还是技术的问题。
如果早点看小组赛,你就会发现我们基于数据进行的比赛结果的预测非常精准,这就意味着技术上强的队伍一定能获胜,这个对于战术策略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而到了决赛阶段,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这时候考验的就是稳定性,本质上海市技术的比拼。
比如这一局你杀了敌方的英雄,下一局敌方的英雄反杀了你,这些只是结果而已,背后的情况可能是第一局你的英雄机器人工作顺利,而第二局底盘可能出问题了。
我们相信在这么多场的对抗中,能看到的还是技术优先。对于观众来说肯定是跌宕起伏的结果更好,但背后主导的还是技术优劣或者稳定与否。
对于比赛会否有技术的天花板,高建荣表示:
我觉得不会,技术的发展深不可测,我相信永远不会有设不出来的时候,只有做不出来的问题。
今年,RoboMaster加大了宣传力度,从官方宣传上来看,过去几年,RoboMaster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工程师文化赛事,而非一个单一的机器人比赛。
在赛事方面,除了RoboMaster本身的大学生对抗赛之外,在今年RoboMaster决赛现场,RoboMaster还首次推出技术挑战赛(简称“单项赛”),针对 RoboMaster 比赛中各项机器人技术展开非对抗性的比赛,比如依靠视觉识别击打能量块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主赛场对战以外又一个磨炼技术、获得奖项的机会。
而在今年 5 月份,大疆还举办了第二届 ICRA 2018 DJI RoboMaster 人工智能挑战赛,雷锋网曾经到现场对该赛事进行了报道,该赛事技术含量更高,参赛队伍需要自主研发 1-2 台全自动机器人,与组委会开发的机器人自主对战,参加赛事的队员也更多都是具有更高水平的研究生。
在学术教育方面,大疆还通过RoboMaster 举办了青年工程师大会,并积极用各种渠道传播机器人、无人机相关的开发知识和研究思路,面向大学生、高中生举办了大量的合作教育项目,比如以全自动对抗赛为最终课题的高中生冬夏令营等。
另,外RoboMaster还与 40 余所知名高中合作开设高中生机器人课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 7 所高校开设多旋翼飞行器原理、多旋翼飞行器应用开发及地面机器人应用开发等多门课程。
在内容文化方面,RoboMaster组委会联合各个高水平动漫、影视团队推出了真人秀《超能理工派》、同名动画《机甲大师》以及纪录片《机甲大师》等影视作品,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九千万。
综合来说,RoboMaster已经成为了一个工程师文化。
虽然看上去影响力巨大,但是高建荣表示,还远没有达到RoboMaster的预期。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今年有这么多高校参与,是不是就已经把这件事情做得足够好了?在我看来还不够,比如清华这种知名高校还没有参加比赛,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也有很多学校参加,但MIT也还没参加。
再比如很多强校依然没有把自己的队伍真正培养得很高……这些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很关键但在我们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捡优先级比较高的事情做。
据雷锋网了解,RoboMaster目前远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商业化的运转」,高建荣透露,今年的投入和去年差不多,因为前两年投入增加得有点过快,今年保持效果还有20%-50%提升的情况下,对成本做了一定的控制,也是7000、8000万左右的投入。
实现盈亏平衡,这是RoboMaster组委会给自己的三年目标,但目前还没有达到。
今年看,收入确实比去年高,翻了不止一倍。卖票这件事情我们今年搞得比较晚了,相信明年的票会有更好的表现。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探索多维度、多层次的盈亏平衡事情,这件事情依然值得探索。
在赛前,雷锋网和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聊天的时候,聊到了一个话题:RoboMaster是否未来会做成一个权威赛事,是否会朝着「机器人界的诺贝尔奖」一样去发展。
谢阗地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是想做一个影响力更大的机器人赛事,但是和诺贝尔奖完全不同,诺奖是「终点」,而RoboMaster是一个「起点」。通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这些学生对机器人产生兴趣,从而走上成为工程师的道路。
这个回答和RoboMaster一直以来的理念也是相同的,一方面,发掘更多的工程师、建立更深厚的工程师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憧憬:让工程师成为这个社会上真正受人崇拜的对象。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