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工业物联网无疑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工业物联网更是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包括中国、美国、德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均推出了相应的引导政策。
上有政策引导,产业跟进自然也就顺利一些。就国内来看,2018年-2019年,经过此前几年的(消费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工业物联网也迎来第一个小高潮,千家企业入局工业物联网,数字化、联网化、智能化成为行业焦点,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不得不承认,在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国内工业确实落后了几个身位。然而,在进入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后,国内工业物联网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雷锋网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特别专访了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Karel Eloot,并就工业物联网初期发展的相关问题与Karel Eloot进行了深入交流。
雷锋网:互联网时代在国内成就了诸如BAT这样的平台企业,您觉得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打法对于当下物联网时代的发展有无借鉴之处?
Karel Eloot:我认为这两个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看到的那些起步较早的企业更成功,规模也更大。 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建立形式,决定了其潜在的规模化增长,这也意味着当我们谈论IoT公司和工业物联网企业时,那些早期投资的公司也会拥有更好的技术,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收益。
当我们谈论业务时,涉及到创造价值和盈利能力。 那些找到正确运营模式的企业往往都是较早投入到相关领域做技术研发和探索的企业,因此也得以拥有更好的持续发展基础。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实现万物互联时,当你找到正确的运营模式时,可以迅速构建起工业物联网体系并规模化应用。那些持续探索、不断成长的公司显然会比在这样大环境下等待技术和商业模式成熟后进行应用的公司发展更快。
雷锋网:目前,工业物联网发展尚且处于初期阶段,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Karel Eloot:我想当我们谈论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时,我们都会考虑技术可持续发展。但最终,它不仅仅与技术相关,不仅仅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在公司转型、城市转型、我们工作模式转型中,30%的挑战可能来自于技术本身,而70%的挑战更来自于我们自身。
这仍然关乎人类的工作方式,例如围绕公司员工将这些新的工作方式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融合应用新工具,以及融合应用全新的解决方案到员工实际工作中。具体而言,当下工业物联网面临最大的挑战有以下两点:
第一,人类需要学习新技能,以及人类最终在工业物联网中的角色定位;
第二,工业物联网依赖于一套垂直贯穿的技术堆栈。从设备端的传感器开始,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通过在各类应用设备中使用大数据技术以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
因此,它是一条需要将拥有不同能力的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融合应用的产业链。一家公司很难在所有事情上取得成功,这是为什么各类公司之间需要合作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壮大,这之间拥有很多节点,在这些节点上不同公司可以同时相互合作,诸如云厂商、解决方案厂商等的合作。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能力整合在一起,最终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真正的挑战是人类工作方式的转变。
因此,人类的技能提升、企业的合作关系在这其中将显得尤为重要。
雷锋网:中国国内工业企业数字化、联网化相对欧美起步较晚,这方面欧美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Karel Eloot:中国在工业的数字化和联网化工作上确实起步较晚,但也是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展开的。起步晚也是因为过去劳动力成本较低,而现在高涨的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了对数字化的需求, 所以运用各种新的解决方案能带来商业价值。
同时,如我们所知,国内外劳动力成本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意味着中国不必复制当下美国、欧洲的数字化模式。另一方面,对中国或中国企业而言,只是复制欧美5年前或10年前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也没有意义。
中国需要做的是看看今天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根据我们调研情况显示,相较德国、日本、韩国的公司而言,虽然它们在技术上相对较为先进,但是中国公司使用工业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热情度相对更高。
在中国,人们非常热衷于思考工业物联网,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更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方法,是一种跨越式的进步,而不仅仅是从法国或德国的经验中学习成功经验。
雷锋网:您如何看目前工业物联网进程中强调的IT、OT两T融合问题?
Karel Eloot:我们看到,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传统行业已经在车间开发了OT系统,之后又开发了运营管理公司的IT系统。通常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试图整合分别来自OT和IT系统的数据与洞见,但由于二者具有不同的来源(通常,OT系统和IT系统分别来自公司基层和顶层)且存在差异,未能实现互通互联。
而物联网是一个集大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数据打通且相互关联的。当多个IT系统和OT系统相互打通而非断开连接时,更多有用的数据便汇聚在一起。通过深入挖掘和学习这些数据,管理者将提高生产力,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为企业整合IT和OT系统创造了良机,管理者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雷锋网与Karel博士交谈中,也可见,就工业物联网领域,Karel博士不仅强调技术能力为企业带来的赋能,同时也在强调人和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的角色转换和价值体现。而Karel Eloot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全面释放工业机器人的潜能》主题演讲中,也再次提到工业物联网、AI技术对当下工业机器人行业、工厂管理及产能提升上带来的影响。
2018年对于国内机器人行业是艰难的一年,经历了10年两位数的增长后,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首次下降,这也导致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长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Karel Eloot提出通过「3X Simpler」来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用户体验。其中,「3X Simpler」是指:
第一,机器人应用变得越来越简单。
机器人家族越来越大,也会有很多具体的定制应用;中国有包括数字孪生在内的很多模拟软件,可以更好地了解机器人如何工作,以为制造和再生产过程中提升产量做好准备;同时,人才水平也更高,人数还不多,但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应用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机器人连接变得越来越简单。
机器人与系统的互动变得更简单。机器人正在通过物联网、工业物联网连入各类设备,这让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广泛,也会把安装、训练、执行变得更加简单。
第三,机器人的运营变得越来越简单。
人工智能会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更独立。传统机器人需要由工程师编程,现在这种编程工作也在逐渐变成由工人或者一线操作人员进行,他们可以直接告诉机器人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因此,对高水平的专家依赖性降低,一线人员逐渐能够使用机器人。
演讲中,Karel Eloot提到,“麦肯锡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甄选工业4.0的领跑者即灯塔工厂。这些先进工厂遍布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他们可以作为工业物联网转型中的领航灯塔。目前一共26个工厂,其中有6个位于中国。”
西门子成都工厂是26个认证灯塔工厂之一。该工厂在生产车间使用中国本土机器人,创造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投资回报率,同时使直接劳动力生产率大幅提升45%。
西门子工厂采用本地机器人的做法反映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生产,是本地解决方案可行性的有力证明。
与此同时,该工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以便设计更好的生产线,为新产品上线和产量提升做好准备。机器人、ERP、MES、PLM集成度更高,自2013年以来实现了生产率每年提升20%。
富士康龙华工厂也是26个认证灯塔工厂之一。该工厂不仅运用AGV使物料搬运实现全自动化,而且自主研发FoxBot工业机器人,它的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该工厂加入了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基于现有路径不断学习同时规划未来更简洁的路径,并实时应用到工厂环境中,实现了由工业AI决策中央系统驱动的自动化工厂运营。富士康龙华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0%,库存周期降低了15%。
上汽大通南京工厂是2019年7月新加入的一家灯塔工厂。该工厂使用M2M通信技术实现不同机器人通信和其它系统的集成,同时使用机器学习、先进分析技术支持上下游协作,实现更多不同流程之间的交互。
在焊接工业中,此前的测量所得信息会应用于焊接流程当中,以提高效率,所以不同生产线的过程彼此关联,可以从彼此之间获得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工厂更好地优化端到端的生产。在该工厂中实现了99.5%的首次焊接合格率。
由此可见,机器人、ERP、MES、PLM等系统正在成为工业物联网的一部分,同时也在这些灯塔工厂中不断应用、打磨,不断提升产品良率、生产效率,为工业物联网大规模落地积蓄力量。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