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了一个多月后,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裁员大幕正式开启。
5月7日起,有900多名甲骨文中国的员工被要求签署裁员协议。虽然公司提供了N+6个月的工资补偿,但是如此匆忙的裁员,还是激起了部分员工的抵触情绪,拉起条幅进行公开抗议。
总部在美国的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排名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1989年,甲骨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在深圳设立第一家研发中心,随后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相继成立研发中心。
本次大规模裁员,基本上宣告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这背后的原因,有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也有甲骨文向云转型上的反应迟钝,更重要的是这是传统IT厂商在云时代没落的必然。
几年前,甲骨文的联席CEO马克·赫德曾来到中国,对着媒体表示,中国市场对于甲骨文太重要了,中国市场是甲骨文巨大的机会。彼时,他还表示大中华区在今后会得到甲骨文总部更多资源支持。
但是几年之后,随着甲骨文在华经营的低迷,甲骨文的高层们失去了耐心,不但大中华地区的高管频频换人,现在也开始将不满转向中国的普通员工。
5月7日,甲骨文开始对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进行裁员,将近千个岗位转移至印度等地。虽然甲骨文对外表示,本次中国研发中心裁员是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但是内部员工并不认可这样的理由,情绪激动之下拉出了公开抗议的条幅。
自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甲骨文在华耕耘已有30年。单从人力成本角度,30年前甲骨文来华时,中国人力资源相对成本较低,而近年随着经济发展,这一优势正逐渐消失,部分外企投资开始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
虽然成本是甲骨文本次裁员的考量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该公司过去几年在华经营遭遇重大挑战。
甲骨文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分部在金融、电信、能源、政府等领域,以大型企业为主。但是2013年前后,因为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开始加速,国内掀起了一股去IOE的浪潮。这对甲骨文传统数据库等核心产品造成了冲击。
与此同时,企业上云也对甲骨文造成了重大影响。过去几年,云计算发展迅速,很多企业都开始将自己的业务或者数据部署到云上。
在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厂商纷纷推出自研的云原生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库与甲骨文数据库进行深度兼容,即大型企业可以便捷地将甲骨文数据库中的数据迁移上云,这给甲骨文带来了巨大压力。例如,亚马逊AWS于2014年发布业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Aurora,阿里云于2017年9月发布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
对甲骨文来说,不仅当初最大的客户们流失了,今天反过来还成为了甲骨文的最大对手,这让甲骨文腹背受敌。
据德意志银行分析报告,中国现在有84%的企业有意愿要上云,认为云是未来。但是在这股企业上云的浪潮中,甲骨文却因为云业务迟迟未能在中国落地,而错失了很多机会。2015年,甲骨文曾跟腾讯云当成合作关系,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在原有业务停滞不前,云计算等新业务在华进展缓慢的前提下,采取大规模的裁员实在是甲骨文刮骨疗伤不得已而为之。
裁撤中国研发中心,实际上是甲骨文为过去向云转型太慢而埋单。某种程度上,今天的裁员,在几年前就已经注定。
作为硅谷最有技术实力的科技公司之一,甲骨文公司在做云上确实慢了一拍。这种慢,某种程度上跟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最初的判断有直接关系。
时间拨回2008年。当时,亚马逊AWS推出S3云存储和EC2弹性计算服务没有多久,但是很快俘获了数十万开发者的心。
可惜,技术出身的埃里森当时非但没有重视这个信号,反而还对云计算嗤之以鼻。“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简直就是一派胡扯。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
不过,很快他就食言了。在那番狂妄的言论2年之后,甲骨文不得不开始转向,加大对云计算的投入,因为它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上云,并且不再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
甲骨文靠着数据库软件起家,企业一旦选定将它的软件应用在运营当中,基本上就很难再摆脱这家企业的控制。
但是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企业客户发现,通过将业务迁移上云,不但可以正常运营业务,还能省去购买费用高昂的软件许可证,能够低成本、灵活地使用最先进的基础设施服务。
实际上,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IT消费模式。通过云订阅的方式,企业客户可以为数据库服务按使用量付费。如今,在数据库领域,增量市场基本都在用云上的数据库了,同时存量市场不断在萎缩。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在云上运行。
Gartner发布的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报告显示,亚马逊AWS、微软Azure以及阿里云分列全球云计算业务前三甲,而甲骨文的云业务直接被归入“其他”,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今年3月甲骨文最新一季财报显示,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营收为66.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5.87亿美元相比增长仅1%。
甲骨文今天的处境,也是传统IT企业在产业变迁之下势微的一个缩影。
过去20多年里,甲骨文、IBM、EMC、惠普等老牌IT企业,靠着在服务器、数据库、存储等核心IT技术上的垄断,享受着高额的经营利润。
但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云计算,这些企业突然遇到了巨大挑战。曾经这些企业还为争夺客户相互攻击,但今天却突然被划入了同一个战壕,共同站在云计算的对面。
外围的大环境对外它们而言都不太好。根据Gartner以及IDC的数据显示,传统IT市场的增长率正在逐年下降,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率则非常高。从IT形态来看,传统的IT架构正逐步被云架构、微服务等模式取代。
在这个趋势背后, AWS、阿里云、谷歌云等厂商的营收强势增长,而IBM、甲骨文、惠普等传统IT厂商的营收则陷入漫长停滞期。以IBM为例,该公司在错失云计算的机会之后,营收曾经连续23个季度下滑。
在数字化的大趋势之下,一切都在重构。传统基础架构、中间件、及软件应用的模式,正被IaaS、PaaS、以及SaaS所替代;传统的开发、测试、运维等流程,被新兴的DevOps的方式所替代;传统的经营决策,正越来越多被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所替代……
如果不尽快调整,甲骨文等传统IT厂商们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来到。
100多年的科技发展史,是一部兴衰史,每一次技术浪潮都会出现新旧势力的较量。从操作系统层面Linux和Windows的生态之争,到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在iPhone、Android的进攻下全面溃败,新旧势力的较量不曾停止。
未来会怎么,还不得而知。但是在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AWS、阿里云等新势力快速崛起,甲骨文、IBM等企业加速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