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就在本周,华为发布了其第二代折叠屏新品 Mate X2,其高达 17999 元的起售价让网友高呼“买不起”。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开售之前,华为 Mate X2 仅预约就超过 500 万,正式开售更是实现秒光。
目前,在二手平台上,华为 Mate X2 最高已炒到 5 万元,甚至代抢还需加价 1000 元。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有网友戏称,“抢到后比打新股赚的得还多”、“Mate X2 果然是理财产品”。
华为 Mate X2 的热潮还在持续的同时,有市场消息表示 OPPO、小米和谷歌正向三星寻求可折叠 OLED 面板的供货,并且使用这些面板的智能手机将在年内推出。
借由此次热潮,不妨一同看看,折叠屏手机究竟有何魅力,让用户如此狂热?
在手机市场上,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出现于 2018 年 10 月,是深圳柔宇科技发布的 FlexPai。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柔宇科技可以说实现了折叠屏手机“从 0 到 1 ”的跨进。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FlexPai 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FlexPai 的屏幕虽能弯折,但其外形较为简陋。并且,由于其柔性铰链无法很好地将上下两层结构贴合在一起,弯曲的部分从侧面上看会留出一大块缝隙。
虽然 FlexPai 是折叠屏的“开山鼻祖”,但真正让折叠屏为大众熟知的,是半年后三星发布的 Galaxy Fold。
2019 年 2 月,三星发布其首款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拟定于 2019 年 4 月发售。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折叠屏手机的时代就要被三星的 Galaxy Fold 开启了。
然而,Galaxy Fold 在发售前的评测阶段就频频翻车,最终在一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挑战下,三星推迟了 Galaxy Fold 的发售时间。直到 9 月 6 日,才得以重见天日。
虽然“首发即翻车”,但三星在折叠屏手机的道路上越挫越勇,之后还接连发布了三星 W20、三星 Galaxy Z Flilp、三星 Galaxy Z Fold 2、三星 W21 等折叠屏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星发布 Galaxy Fold 的 2019 年,实则也是市场对折叠屏手机十分狂热的一年。
当时,华为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产品 Mate X,摩托罗拉“复活”了 Razr,小米公开了其“双折叠手机工程机”(雷锋网按,小米该款产品属于概念机,未进入量产阶段)。
雷锋网注:图为小米双折叠工程机
在最为狂热的 2019 年,折叠屏成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热议的话题,或赞美与惊呼,或 Diss 和吐槽。
不过,这一热潮很快便褪去了。
进入 2020 年,关于“折叠屏”讨论的声音开始回落。一方面,这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产品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主流,赞美声量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对于折叠屏的翻车,大众似乎已见怪不怪。
在舆论层面上,折叠屏风光不再,但实际上,手机厂商对折叠屏的尝试并未减少——仅三星一家,在 2020 年就推出了 3 款产品;另外,华为发布了 Mate Xs,柔宇科技发布了 FlexPai 等。
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 DSCC 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可折叠手机面板出货量预计为 300 万台,增长 454%。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在所有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的占比还不足 1%。
不难看出,手机厂商依旧对“折叠屏”持有厚望,但折叠屏手机要想在以“直屏手机为主流”的市场上突围,获得更多声量,依然任重道远,其尚待解决的痛点,也仍有许多。
对折叠屏手机而言,最大的亮点在于“折叠”,最大的难点也在于“折叠”。
当前,折叠屏的设计大致能够分成两个方向:
一是在手机的基础上,通过折叠屏形态增加平板属性,实现手机屏幕的扩展;
二是通过折叠屏这一形态,在不改变手机屏幕大小的前提下,缩小手机的体积,使其便于携带。
其中,三星 Galaxy Fold 系列、华为 Mate X 系列手机属于第一种范畴,摩托罗拉 Razr、三星 Galaxy Z Flip 则属于后者。
在“折叠”这一属性下,折叠屏手机天然受到了“可靠性”挑战;而首当其冲的,是屏幕的问题。
折叠屏的出现依托于柔性屏技术的进步,目前市场上主流手机产商多采用 CPI(透明聚酰亚胺)和 UTG(超薄玻璃)两种材质。
以推出多款折叠屏产品的三星为例,其初代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 采用的便是 CPI 材料,而后推出的三星 Galaxy Z Fold2 5G 和三星 Galaxy W21 5G 等则升级为 UTG 材质。
CPI 材料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符合折叠屏所需,但“质地偏软、易折皱、不耐刮擦”是其致命伤——此前经历“回炉再造”的 Galaxy Fold,正是由于屏幕翻车。
在之后的产品中,三星宣称在 OLED 下使用了 UTG 玻璃作为基板,但从著名“暴力测试”评测人 JerryRigEverything 的测试结果来看,其屏幕耐用性依然是“青铜级别”。
测试结果显示,“莫氏硬度”仅在 2 的数值上,Galaxy Z Flip 屏幕就有所沦陷;到了数值 3,屏幕便出现了明显的划痕。
另外,“反复折叠”带来的折痕问题依旧难以避免。在 Mate X2 发布会上,华为声称采用了无缝折叠技术,但“数码大 V”钟文泽指出,Mate X2 屏幕中间的折叠部分也不是完全无痕的,水滴式弯折会有两道浅浅的折痕。
同时,钟文泽也指出,现阶段想彻底消除折痕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同样的观点,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哈里森也有所表示——这是难以解决的物理问题。
另外,屏幕显示亮度、色彩不如直面屏、由于材料昂贵导致造价较高等屏幕问题也不容忽视。毕竟,对消费者而言,想要“屏大好用”的同时,也希望它“实惠耐用”。
除了柔性屏的难点,手机铰链亦是折叠屏的一大难题。
为了实现折叠,折叠屏手机需要在屏幕两侧安装复杂的活动铰链,“可活动”意味着水汽、灰尘等细微物体能够趁虚而入。
另外,铰链活动的顺滑性以及使用寿命也是一大问题。外媒 CNET 曾对摩托罗拉 Razr 折叠的耐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折叠 2 万 7 千次之后, Razr 就很容易出现机械故障。
雷锋网注:图为 Razr 铰链结构
在屏幕和铰链两大硬件技术难题之外,折叠屏手机配套的软件生态也亟需构建。
折叠屏的出现让“手机成为平板”趋近现实,屏幕的改变带来了更大的交互空间,而更大的交互空间则意味着操作逻辑的变化,屏幕变大不是画面的简单拉伸,折叠前后的画面切换同样需要软件适配。
虽然谷歌在 2018 年就已宣布安卓将原生支持“折叠设备”,但直到 2019 年 5 月 Android Q 系统的出现,才真正得以实现。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适配折叠屏的软件数量并不乐观。原中国移动和 GSMA 高管葛颀近期表示,中国有 350 万款 App,但为折叠手机做适配的还寥寥无几。
综合来看,无论是硬件层面上的屏幕、铰链等问题,还是软件生态的构建问题,折叠屏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文指出,2020 年折叠屏手机面板出货量在所有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的占比不足 1%,由此也不难窥见折叠屏手机在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的存在感——即传统直屏依旧是主流,而折叠屏尚且还在“非主流行列”。
不过,从厂商的积极研发迭代和用户的热烈反应来看,折叠屏并非没有机会。
据韩媒 TheElec 报道,OPPO、小米和谷歌正向三星寻求可折叠 OLED 面板的供货,并且使用这些面板的智能手机将在年内推出。
据悉,三星将为 OPPO 提供的面板可以从上到下折叠,是一种内折叠的翻盖式设计,而小米也在积极尝试内折方案,预计今年将推出 8.03 英寸面板尺寸的产品。
另外,向来“独树一帜”的苹果也被曝光了折叠屏相关专利,虽然动态不多,但至少代表了苹果基本定型的折叠屏设计概念。
事实上,除了三星在折叠面板上有所发力,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和维信诺等中国面板企业也在开发自己的可折叠面板。
据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预计,今年可折叠 OLED 销售额将达到 21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 203%。
不难看出,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屏幕供应商,各方力量都在推动着折叠屏继续前进,可以预见,折叠屏不会是昙花一现的产物。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主流直屏,折叠屏手机的市场表现在未来 2-3 年内依然会处于劣势。
Strategy Analytics 新兴设备技术(EDT)研究服务发布《全球显示屏技术预测:2008-2024》报告指出,到 2024 年,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将超过 3%。
从第一款公开发售的折叠屏手机算起,折叠屏手机登陆市场至今不过两年多时间,虽然期间翻车频频,屏幕、铰链、应用生态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本就不是带着完美姿态出场,而任何技术方向的探索,也谈不上对错。
“从无到有”是短时间的出场,而“从好到优”则是长时间的探索。
正如乔布斯曾指出——过程即是奖励。
折叠屏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时间。
参考资料:
【1】https://www.wired.com/story/foldable-phones-brief-history-and-uncertain-future/
【2】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2-24/doc-ikftpnny9367235.shtml
【3】https://www.ifanr.com/1347569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