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咲甜 | 2016-09-06 14:51 |
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推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随之而来的各类信息诈骗手段也接踵而至,甚至在G20会议期间,坊间还流传出网络贩卖伪装G20工作证的事件。如今,愈演愈烈的电信诈骗成为民众争相关注的焦点。
9月1日,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烧脑24小时》安全系列剧第一集《烧脑24小时之真实的谎言》(观看请戳)正式上线。剧中,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旗下反诈骗实验室真实还原了真实案例中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为民众提供了防治电信诈骗的方法。该剧一登陆腾讯视频、秒拍,就引起网民热议,数日点击量就突破三百万。
(《烧脑24小时之真实的谎言》剧照)
《烧脑24小时》共分七集,其中第一集《烧脑24小时之真实的谎言》真实还原了网络信息诈骗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此类诈骗手段屡见不鲜。“航班取消” “仿冒公检法”、“推荐必涨股票”、“境外非法邮寄”、“假借明星落难”等等,都是骗子惯用的手法。在这些信息诈骗案例中,诈骗分子把大数据作为信息诈骗的工具,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并根据用户信息的特点设计诈骗环节和故事。这种精准式诈骗往往能骗取用户信任,轻易得手,涉案金额从几百到千万不等,且对公众生活危害巨大。
(《烧脑24小时之真实的谎言》剧照)
事实上,诈骗分子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是因为他们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其中有负责木马和网站开发的技术人员、有向受害人手机植入木马的“种马人”、进入帐号操作的洗钱人、分次从银行卡取钱或者消费的取款人等等,他们分工明确,协同作案;同时,诈骗手法也逐渐由撒网式诈骗向精准式诈骗升级,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个人账户、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资料,并编造出各种故事和场景对受害者进行“精准诈骗”。
腾讯安全云部副总经理李旭阳在2015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上指出,全国有89%网民遇到过诈骗信息,总人数高达4.38亿。电信诈骗屡禁不止,一方面是不法分子诈骗手段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民众防骗意识不足有关。出演该剧的腾讯反诈骗实验室掌门人李旭阳表示,不同于以往书面式的推送安全防范,这次通过网络剧的形式,柔和电影艺术,还原真实的诈骗案例,更能够深入民众内心,提升民众的防骗意识。此外,剧情的跌宕起伏和反转,在网络引发众多网民的议论,不少人留言道“骗子技术再高,也躲不了安全专家的追踪,以后要多多留心”。
当前,反信息诈骗已经成为全民聚焦的重点,但传统的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力量进行打击的成效有限,打通产业链资源,数据互通,才是当前提高效能的方式。今年4月,腾讯联合公安部、工信部,协同中国银联、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知名互联网安全企业等在北京腾讯汇召开了“腾讯守护者计划”品牌发布会,通过大数据技术上的优势,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发布会上,腾讯鹰眼智能反电话诈骗盒子正式公布,针对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从撒网式向精准化、高科技升级,黑色产业链越来越成熟的现状,该反诈骗利器能真正弥补反诈骗环节中“事中”阻隔的缺失,有效防范案例中的诈骗类型。有数据显示,“鹰眼智能反电话诈骗盒子”在深圳联通试运营阶段,帮助其仿冒公检法类诈骗金额快速下降80%,自在北京搭建以来,北京的仿冒公检法类诈骗从日均15宗下降到2宗,预计一年可协助警方阻断诈骗金额1.5亿-2亿元。
2016年7月腾讯安全继续深化安全生态建立,在深圳成立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旗下涵盖科恩实验室、玄武实验室、湛泸实验室、云鼎实验室、反病毒实验室、反诈骗实验室、移动安全实验室七大实验室,实验室将专注安全技术研究及安全攻防体系搭建,安全防范和保障范围覆盖了连接、系统、应用、信息、设备、云六大互联网关键领域,全面守护民众的网络安全。
从2013年成立的“天下无贼”反信息诈骗联盟到2015年成立“守护者计划“,再到如今的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腾讯安全致力的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信息安全,更希望通过安全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交互,守护全行业网络安全。如今,腾讯的安全数据不再孤立,通过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开放与共享,能进一步驱动信息安全的完善,这对当前的电信诈骗预警和防治也有着巨大的作用。今后,腾讯安全能通过自身的技术和数据优势,推进向产业链的各环节合作开放,努力推动反信息诈骗的防范和打击工作,从而加快推动成熟、健康的安全生态系统建立。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