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李帅飞 | 2019-09-08 12:47 | 专题:2019岭南大数据国际论坛·特写 |
雷锋网消息,9 月 7 日,2019 岭南大数据国际论坛在珠海横琴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下午的论坛中,除了三场干货满满的嘉宾演讲,还迎来了三场针对 5G 相关应用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讨论的主题分别为 “5G 智慧城市” “5G 智慧交通” “5G 智慧园区”,雷锋网也在现场聆听了讨论。
其中,在 “5G 智慧城市” 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产业界和学界的 5 位嘉宾针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数据标准、5G 赋能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雷锋网了解到,这些嘉宾分别是:
广东城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宏波
京东城市华南区总经理杨阳
江行智能联合创始人兼 CTO 樊小毅博士
数位首席信息官刘猛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贺彪博士(主持人)
首先探讨的是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和未来发展问题。
广东城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宏波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个人在智慧城市领域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来看,智慧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统一的底层规划,或者有了规划不能实施。智慧城市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数据壁垒问题,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比较闭塞,形成了信息孤岛,从而阻碍了发展。他还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一般都是一把手主导,所以如何做好统筹规划是非常关键的。
广东城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宏波
而针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莫宏波认为:
宏观层面来说是顶层设计,也就是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从微观来看,要从一些小的技术点、问题点来开展研究,由点及面。一个是由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
京东城市华南区总经理杨阳则认为:100 个人心中可能有 101 个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人,所以最后是人与环境、人和政府、人和人形成一种美好的生存状态,或者说是一个生态;但整个生态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江行智能联合创始人兼 CTO 樊小毅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抓好科研方向,毕竟江行智能的创始人刘江川就是一个资深学术专家;对智慧城市的体会是,要想在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深入到应用实践中。他还举了南山区大停电的例子,本质上是一个风筝的问题,但如果用边缘计算就很容易解决。
数位首席信息官刘猛表示: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前几年一直在喊,为什么今年爆发了?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是新技术——包括 5G、边缘计算、定位等基础技术——不断演变的结果,但智慧城市的未来是任重道远的。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贺彪总结认为: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简单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比如说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应急、公共安全等;另一个是企业的思路,比如说京东、阿里巴巴、平安和很多小的创业公司等,企业的思路是瞄准用户需求,比如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然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最终都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企业是点的突破,而政府是面上的考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涉及技术技术有很多,比如说 5G、IoT、bigdata、AI、边缘计算等技术,但最终技术还是为人们的需要服务。
针对 5G 与智慧城市的关系,莫宏波认为:
5G 的最大特点是大带宽、高速率、低延时、高可靠性。它的发展其实应该先从行业入手,赋能千行百业,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从 To B 走向 To C。5G 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一张更快、更可靠的网络,有利于智慧城市的落地。同时 5G 也会带来一些应用,比如说 AR/VR、8K 高清直播、沉浸式游戏,实时反向控制等,这是 5G 带来的便利。
杨阳则还是从数据的角度来探讨,他认为,5G 时代我们已经拥有很多基站,每个运营商的基站会产生很多轨迹,三大运营商的数据如何处理、是否能够融合、能否服务第三方、很多企业的数据能不能与运营商数据进行融合——所以说,数据的边界、融合、隐私是一个重要问题。
京东城市华南区总经理杨阳
樊小毅认为,5G 改变的本质是互联网,背后的光纤是不变的;在 5G 时代,传感器多了,现有 IoT 场景的基础设施中 90% 是不能用的,不可能把数据全部存储在云上,所以,5G 基站的数据是需要边缘计算的,而边缘计算是很大的市场空间的。
江行智能联合创始人兼 CTO 樊小毅博士
刘猛表示,通过基站其实是可以定位人的运动规律的,数位在做的是还原现实空间的结构,判断室内人的数据;未来 5G 到来会让空间的数据密度更高,精度更高,基站密度也更高,未来可能在 1m 或者小于 1m 的范围内来无设备定位。但考虑到隐私保护问题,我们还是要从脱敏的角度来做。未来 5G 的时代不局限在手机终端了,其他的领域想象空间很大。
数位首席信息官刘猛
贺彪总结认为,5G 快速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5G相比4G基站的密度增加、能耗上升导致了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应用场景或需求的不明确,导致运营商建设的积极性较低。但我们应该看到,很多技术的出现在当时看来都没有太大的作用,随后便会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需求,5G也应该是这样。
针对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问题,莫宏波认为:
当前我们都在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但我们国家对数据如何使用是没有立法的。同时,不同地区部门的数据是有壁垒的,数据本身如果是杂乱无章的,就会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对数据进行关联性的挖掘,就会产生价值,但是会涉及到隐私问题。所以业界对数据的共享有很多争议,但也有一些共识:比如说个人数据是个人的,个人隐私受到法律保护,而公共数据是政府所有的。另外,采集数据要符合基本原则:采集权原则;必要性原则;合规合法原则等。
杨阳表示,从长远来看,法律法规会越来越严格,在日趋严格的法律框架之下,如何做到数据交换、数据保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由此,杨阳提出了两个维度:从数据诞生的角度,应该从应用的角度来进行原始的数据融合;从数据交换的角度,用一些前沿技术和方法来进行数据保护,比如说京东相关团队正在准备发布产品——数据网关,保证原始数据不出门,它既能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也保证了数据的价值流通。
樊小毅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用数据来做什么,而是数据安全;这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源头侧就把数据加密做好。
刘猛表示,数据共享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数据跟谁共享,为谁所用。数位是能力提供方,希望最后会形成一个监管机制;比如说对于个人来说,他对数据的使用权限是高于其他的,再比如我们的出行数据是不是隐私,这也是需要界定的。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贺彪博士
贺彪总结称:
数据很容易关联到个人隐私,比如说在电商平台买东西的行为,会被用来做用户画像,从而定向的推送广告,与之类似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的增值服务,就涉及到数据归属权的问题;眼下相关平台是否有权利用我们数据来二次盈利,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支撑;当然我们看到,有地区已经正在立法或出台相关规定了。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